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唐艳(1981-),女,硕士,江西九江学院信息技术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电视新闻、非线性编辑、教育技术;唐军(1980-),男,硕士,九江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体育教学。0引言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已从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的初始阶段进入到“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应用阶段[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2]。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发展。同时,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飞速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环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已不再是一句空话。
1微课:高校教育资源建设新方向
高校的教育资源建设经历了从2003年国家启动的“精品课程”建设到2011开始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再到“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moocs)”、“微课”等,高校教育资源建设从最初的“多”,朝着“精”、“优”、“实”的方向发展。
另外,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学习者的学习方式逐渐偏向比较自由的泛在学习,学习的移动化、微型化,使得传统大容量、大单元的教育资源已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微课由于其具有目标明确、主题突出,以视频为主、短小精悍,并且依托网络、使用方便等特点[3],非常好地契合了学习者需求,提升了资源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2高校体育教育资源建设现状
在高校信息化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体育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却一直不够深入,主要原因与其自身特质有关。在体育课中,实践类体育课所占比例较大,教学环境通常位于室外,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需求一般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满足,因而认为数字化的教育资源没有太多用武之地,导致高校容易忽视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课数字化资源建设难度较大,以课堂录像拍摄环节为例,尤其对于室外的实践类体育课拍摄,机位的选取、变化,声音效果、制作等难度要大于室内文化课。这不仅加大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负担,也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拥有超星视频教学网、网易公开课程网、泛。通过虚拟化技术应用,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设备购置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何安平.虚拟机系统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497.
[2]卢江兴.基于虚拟机的攻防案例在《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3(16):4346.
[3]王洪亮.virtualbox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专业一体化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3(10):46.
[4]王家兵.virtualbox服务器虚拟化系统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9):9396.
[5]wikipedia.virtualization [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virtualization.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陈福时)高校精品课程网、爱课程等多个教育资源网站。资源虽多,内容和形式也很多样,但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真正适合师生好用、实用的优质教育资源依然匮乏,资源建设与实际教学应用脱节,未能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无法满足其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而对于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例,一般有课程的ppt课件、教学设计以及3~5个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视频等,但缺乏完整成套的教学视频,这对于想要通过教育资源来满足学习需求的师生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对于体育课而言,教师的动作要领讲解和动作示范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再现情景类或视频类的教学资源建设更适合体育课教育资源建设,也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由于制作难度大,耗时长,高校关于该方面的体育教学资源不多,一门课程通常只有零零散散的两三个。
高校即使拥有一些体育课数字化教学资源,优质资源也不多,视频教学资源的建设以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为蓝本,通常包括准备活动—导入—示范说明—尝试练习—研究改正—分组练习—放松—整理结束等步骤。在这类教学资源中,视频往往缺乏相关知识点索引,针对性不强,切入主题迟缓,资源容量大,播放不流畅
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微课”的出现为高校体育课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
3高校体育微课教育资源建设
微课是为支持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微课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下应运而生,它的出现能很好地解决高校体育课教育资源制作难的问题,也能满足和切合学习者的学习与应用需求。
内容是教学资源建设的核心,传统的以教材章节或单元课时为主的资源建设方式已不再适用于“微课”,它要求是采用“知识点”作为微课资源建设的呈现方式[4]。知识点选取要面向学生,聚焦学习, 每一个微课资源聚焦一个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讲解或练习纠错。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要有关联性,每个体育项目要有一套完整的微课教学资源,使学习者学习时更具针对性。同时,高校体育微课资源建设的完整性可保证学习者能通过这类资源进行系统地学习,不会造成资源建而不全、建而不用的局面。
高校进行体育微课资源建设时,应以微视频教学为核心,这种微视频的可视化学习资源,能满足教师动作要领讲解和动作示范的要求,微视频的美观性和直观性也使学习者能比较有效地学习。此外,由于该类体育微课资源不以单元课时为基础,而是以“知识点”为基础,使得拍摄制作可以发生在专业的录播教室,从而很好地降低了制作难度,有利于高校体育微课资源建设。
此外,高校体育微课资源建设时,应保持知识粒度适中,符合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大小和格式符合网络传播的技术规范。因此,建议体育微课教育资源中每一个教学微视频讲述一个知识点,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从而防止学习者学习时注意力丢失现象,粒度适中甚至偏小的资源还有利于学习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泛在学习[5]。
高校体育微课资源在建设的同时还应考虑到使用,而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资源的使用多发生在课堂外,使用工具以电脑和智能手机为主,因此应把资源共享到统一的微课平台,使学习者易于检索到目标资源,获取便捷,而且文件尽量偏小,微视频的格式多为易于在网络上运行的主流格式(flv、f4v、wmv等)。尤其是前两种格式,既能保证文件大小,又能保障视频清晰度,有较好的通用性。
4结语
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无线环境的构建,使得自由的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方式受到广大学习者的欢迎,尤其是移动学习逐渐成为普适性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学习者可通过移动终端,便捷地获取微视频资源[5]。因此,高校体育微课教育资源的建设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能改善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有效避免建而不用的现象,也能有效提升教育资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笔者对于高校体育微课教育资源建设作了初步探讨,但对于相关资源的应用方式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1923.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j].中国电化教育,2012(8):312.
[3]吴靖,夏斌.微课程建设装备需求与实现方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11):4546.
[4]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922.
[5]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