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经济学论文 >>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摘要:介绍了玉米灰斑病发病条件,分析了其发病规律,根据实践经验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灰斑病;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31 文献标识码:a
  玉米灰斑病属世界性病害,最早发现在美国伊利诺斯州,该病现在在美国普遍发生。我国最初是在1991年辽宁省发现,现在该病已在吉林、东北一带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对我国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威胁。特别是近年来,该病传播讯速,已成为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南方部分低海拨山区也已有发现该病,引起玉米产量与品质大幅下跌。
  1 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或苞叶。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褐色长条斑,与叶脉平行延伸,长呈矩形,对光透视更为明显。病斑中间灰色,边缘有褐色线条,病斑大小0.5mm~20mm×0.5mm~2mm。病菌最先从植株下部侵染,开始引起发病,有时病斑连片,气候条件适宜时可扩展到整株叶片,使叶片不能正常光合作用,最后枯死。病斑后期在叶片背面产生白色或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 发生规律
  该病由真菌引起,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玉米尾孢和高梁尾孢。病原菌可以在土壤表层残体上可以存活半年,如果是埋在土壤层下面的病残体病菌将很快死去。这种病菌的越冬方式是以菌丝体寄主在玉米秸杆或杂草残体上进行,即为初侵染源体,在次年病菌进行重复侵染,如果环境适宜,病源菌的孢子会借风雨或人为传播,如此反复感染。病菌的最佳生长温度是25℃,它的最佳生长湿度为100%或有水珠形成的地方。所以,如果是湿度较大,温度较低的环境是最有利病源菌存活危害发生。7~8月份台风多雨的时,玉米灰斑病最易发病,而播期、种植密度、地势、肥料基本上是不会影响灰斑病的。玉米灰斑病只危害玉米产区,按危害程度一般灰斑病为3级,严重的地区也有达到5级以上的。高发季节是在7月份左右,这个时节是每年台风雨最集中的时候,加之气温高,湿度又大,这是最有利于玉米灰斑病发生的环境。
  3 防治措施
  3.1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特别是对新引种的品种,一定要严格通过植物检疫站认可,选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评选出综合抗性较强的品种种植,如掖单13、神玉2号、西农979和众麦1号等。
  3.2 加强宣传
  及时了解跟踪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并做好调查,查清玉米灰斑病历年来严重发生的地形地块,气候环境,发病指数,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组织宣讲培训班,印发资料,让更多的农民了解玉米灰斑病防治的必要性,不断提高防治意识和防治技术水平。
  3.3农业防治
  科学合理安排换茬或倒茬,可以起到利用食物链降低虫害。改变产区小气候,加强作物之间的空气流动,降低湿度,达到防病的效果。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提早播种、提早成熟,避开7月份玉米灰斑病高发季节,提高产量。收获后及时砍断玉米秸杆,集中焚烧或使用传统的堆讴法清除病残体。堆讴法是将砍下的秸杆叠堆,每放1层秸杆就撒1层石灰;再放1层秸杆,反复叠加成堆;再用薄膜封紧,特别是要压紧四周进行闷堆处理,效果也很好。这种方法不仅能杀死灰斑病及其它病害的病菌,又能杀死越冬的害虫。加强田间管理,台风雨过后及时排干水以防湿气太重,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3.4 药剂防治
  一般在玉米开花授粉后或发病初期,玉米大喇叭期、抽雄穗期和灌浆初期等这3个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防治最重要。在喷药时建议使用背负式喷雾器先从玉米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喷施,尽量保证整片叶喷湿为佳,这是因为玉米灰斑病的发病蔓延是由下往上发生为害,第1次施药就是先喷脚叶控制低部病源菌不往上蔓延,进而控制病害。药剂选用上可用80%代森锰锌粉剂500倍液喷雾;70%代森锌粉剂800倍液喷雾;50%福美双粉剂500倍液喷雾;25%丙环唑1500倍液喷雾;25%戊唑醇1500倍液喷雾;50%或8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50%甲基硫菌灵或70%进口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
  
  作者简介:杨志峰(1971-),汉族,中专,农业艺师,研究方向:技术推广。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更新时间:
    秋季玉米与红薯田间管理技术研究
    基于发酵产氢的玉米秸秆酶解条件响应面优化
    玉米通透高产栽培技术
    吉林省中部不同时期玉米病虫害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吉林玉米产业链化与产业集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