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该试验,进一步鉴定水稻新品种y两优77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筛选出适宜豫南稻区的水稻新品种,为水稻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奠定技术基础,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关键词:新品种;优势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c
1 参试组合
表1参试品种列表
参试品种 试验年限 类型 组合
y两优77 3 杂籼 y58s/d1177
ⅱ优838(ck) - 杂籼
2 试验设计及执行情况
试验采取随机排列,小区面积66.7m2,2次重复,小区间留走道40cm,四周设保护行。试验要求选择肥力均匀,交通排灌方便的田块,田间管理接近或略高于一般大田,田间观察记载,室内考种均按试验方案进行。
参试点共7个,各参试点均能按试验方案执行,管理得当,均能正常反映各品种的特征特性,保证了试验的准确性,试验结果全部参加汇总。
3 气候因素对品种表现的影响
2013年籼稻整个生育期间,气候对水稻生长有一定影响。苗期,气温较常年偏低,不利秧苗正常生长;秧苗移栽大田后,气温适宜,水稻分蘖快,田间最高分蘖较往年增加;幼穗分化期遇见持续高温天气,且干旱少雨,影响了水稻幼穗分化,导致了每穗粒数较往年减少;水稻生长中后期由于高温干旱,不利水稻扬花受粉、灌浆,结实率降低,籽粒饱满度差,水稻米质变差,生育期缩短。
4 试验结果与品种简评
4.1 y两优77 (编号:a04、b5)
特征特性:该组合属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1d,比对照迟熟1d,株高125.6cm,每667m2有效穗16.5万穗,每穗总粒数171.9粒,结实率76.7%,千粒重27.1g。该品种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色浓绿,分蘖力强,穗层整齐,成熟时落黄好。
米质分析:2011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出糙米率80.0%、整精米率69.3%、垩白粒率15%、垩白度1.6%、直链淀粉16.0%、胶稠度81mm、长宽比3.0、碱消值6.0级、透明度1级、水分12.6%。米质达国标优二级。2012年经检测,出糙率80%、精米率72%、整精米率70.5%、粒长6.6mm、长宽比3.1、垩白粒率20%、垩白度1.6%、直链淀粉15.3%、胶稠度80mm、碱消值6级、透明度2级、水分12.2%。米质达国标优三级。2013年经检测,出糙率78.7%、精米率67.5%、整精米率54.3%、粒长6.6mm、长宽比3.1、垩白粒率48%、垩白度6.7%、直链淀粉14.2%、胶稠度60mm、碱消值6级、透明度3级、水分11.8%。
3a各项指标平均:出糙率79.6%、精米率70.4%、整精米率64.7%、粒长6.6mm、长宽比3.1、垩白粒率28%、垩白度3.3%、直链淀粉15.2%、胶稠度74mm、碱消值6级、透明度2级、水分12.2%。米质达国标优三级。
抗性鉴定:2012年经江苏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对稻瘟病苗瘟表现为免疫;穗颈瘟人工鉴定为中抗(2级)、田间鉴定为中抗(2级)。2013年鉴定:对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px079、js-49-6、ks-6-6均表现为中抗(3级);对纹枯病中等致病力菌株rh-2表现高抗(hr);稻瘟病综合抗性为中抗(mr)。
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豫南稻区中籼稻区域试验,平均每667m2产稻谷573.5kg,比ckⅱ优838增产5.5%,极显著,7点汇总7点增产。2012年续试,平均每667m2稻谷581.0kg,比ckⅱ优838增产6.1%,极显著,9点汇总9点增产。2a平均每667m2产稻谷577.3kg,比对照ⅱ优838平均增产5.8%。
2013年参加籼稻生产试验,7点汇总7点增产,平均每667m2产586.3kg,比对照品种ii优838增产7.3%。
4.2ii优838 ck (编号:a02、b3)
特征特性:该组合属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0d。株高129.7cm,667m2有效穗15.8万穗,每穗总粒数153.3粒,结实率78.4%,千粒重28.4g。该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叶片较长上举,抽穗整齐,穗层平坦,结实性较好,抗病抗倒,成熟落黄较好。
米质分析:3a各项指标平均:出糙率80.8%、精米率70%、整精米率54.6%、粒长6.2mm、长宽比2.4、垩白粒率58%、垩白度8.8%、直链淀粉20.6%、胶稠度37mm、碱消值3.8级、透明度2级、水分12.6%。
抗性鉴定:2012年经江苏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对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px079、js-49-6表现为高感(9级)、ks-6-6表现为感病(7级);对纹枯病中等致病力菌株rh-2表现感病(s);对稻瘟病苗瘟表现为免疫(0级);穗颈瘟人工鉴定为中抗(2级)、
田间鉴定为中抗(2级)。2013年鉴定:对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px079、js-49-6、ks-6-6均表现为中抗(3级);对纹枯病中等致病力菌株rh-2表现抗病(r);稻瘟病综合抗性为抗(r)
产量表现:2013年平均667m2产546.6kg,2012年平均每667m2产569.5kg。
5 结语
通过对各试验点的检查,各试点均能按试验方案进行,试验结果与田间长势长相基本一致,能准确反映出y两优77品种的特征特性,该品种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米质优,在第2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较大潜力,也表现出了与对照品种的各项优势。
参考文献
[1] 赵荣德.超级稻桂两优2号在桂北稻作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04).
[2] 吴忠明,邹晴中,华伦祥.机插杂交水稻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 (02).
作者简介:余蕾(1979-),女,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本科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