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经济学论文 >>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榆林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及栽培研究技术略谈
摘要:通过初选试验、区域化试验和生产性试验,对大果沙棘生长状况、果实性状和抗逆性等进行了评价,筛选出了当地适生的优良品种,分析了榆林地区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对大果沙棘引进栽培的影响。
  关键词:引种;试验;筛选;优良品种
  中图分类号:s793.6文献标识码:a
  植物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沙棘(sea-buckthorn)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中国西北部大量种植沙棘,用于沙漠绿化。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国内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沙棘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沙棘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
  陕西榆林目前主栽的中国沙棘具有果实小、棘刺多、产量低,不利于采摘和加工,培育果实大、产量高、棘刺少的新品种迫在眉睫。项目组在分析榆林和俄罗斯2地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引种栽培措施,最终使引种获得成功。
  1 大果沙棘引进工作成果
  引进大果沙棘优良品种16个,营建引种示范林5.3hm2;建立采穗圃1.3hm2,收集优良品种12个;通过初选试验、区域化试验和生产性试验,对其生长状况、果实性状和抗逆性等进行评价,筛选出了当地适生优良品种。目前,大果沙棘已在榆林市8县(区)推广造林,包括榆林市榆阳区、定边县、米脂县、横山县、子洲县、榆靖高速公路2侧等,范围涉及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包括森林草原、干草原和荒漠化草原等植被地带,面积达200hm2以上。
  2 大果沙棘引进后生长情况
  大部分品种在引入后生长良好、繁殖能力较强,保持了果实大、果柄长、产量高等优良特性,种子质量较高、发芽正常,也未发现早衰现象、严重的病虫危害及自然灾害。根据测定,果实产量在15000kg/hm2以上的品种有向阳、阿尔泰新闻、阿亚甘卡和丰产,果实产量在10000~15000kg/hm2之间的品种有齐棘1号、橙色、阿楚拉、萨彦娜和辽埠1号。初选试验结果表明,向阳、齐棘1号、楚伊、橙色、浑金、优胜、阿列依、杂交1号8个品种表现良好;通过区域化试验,选出了向阳、齐棘1号、楚伊、橙色、阿列依等品种;在生产性试验中,大面积推广了向阳、楚伊、阿列依、杂交1号等品种。经过抗逆性观察,浑金、阿列依、阿楚拉、辽1、阿尔泰新闻、楚伊等几个品种表现较好。
  3 大果沙棘扦插试验结果
  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生长旺盛期采集当年枝条作为嫩枝插穗生根效果最好。扦插前,用3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20min以防止切口感染,取出用清水洗净再放入100mg/l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泡8~10h以促进生根;扦插时,可用与插穗粗度相同的小木棍先插5cm深的插孔,然后再插入插穗;扦插后,注意协调好水、热和光之间的关系。水分供应以叶面喷洒为主、地面灌溉为辅,喷洒以叶片湿润而不滴水为准,地面灌溉以经常保持床面湿润为准;嫩枝插穗根系形成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20~30℃之间;当根系逐步形成后,可适当降低棚内温度,一般土温控制在20~25℃为宜;透光率保持在70%~80%左右。
  4 水分管理为核心的技术体系
  根据本地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水分管理为核心的技术体系,以及增加水分输入、减少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并通过试验确定了其中主要的技术参数;通过现有技术组装配套和新技术研究开发,提出抗旱造林、防风固沙造林和抗盐碱栽植等一些系列实用技术。这些技术经过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效果。对榆靖边高速公路2侧6a人工林的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树高为161.57cm、平均地径3.7cm、平均冠幅134.71cm、丛内株数2.5、每个母株拥有子株4.8株,多数植株已经大量挂果。但是,立地条件和苗木起源对林分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在高速公路2侧,平整带生长最好、阴坡次之、阳坡最差。以林分起源而言,实生苗人工林的高生长和丛内株数远远超过扦插苗和根蘖苗人工林,而根蘖苗的地径、冠幅和子株数量则高于实生苗和扦插苗人工林。
  5 大果沙棘引进后对

比分析
  与引种地以及周围大果沙棘引入地自然条件的对比分析表明,将10余个品种成功地从草甸草原引种到干草原和荒漠草原,在无灌溉条件下生长良好、结实正常,在我国西部尚属首次。其原因在于大果沙棘引入后仍然保持着种群的可塑性调节能力,即以生物量分配调节为龙头,在营养生长和克隆繁殖之间做出权衡,以适应不同的水分条件。
  6 大果沙棘生长潜力和繁殖特征差异分析
  通过不同起源林分的种群特征研究,掌握了其生长潜力和繁殖特征的差异。以生物量分配而言,地上生物量分配比例大小顺序为扦插苗、实生苗、根蘖苗,地下生物量分配比例大小顺序为根蘖苗、实生苗、扦插苗。在地上生物量的再分配中,实生苗人工林将更多的生物量投资于树干的生长,根蘖苗人工林将更多的生物量投资于枝条的发育,扦插苗人工林对树干和枝条的投资介于2者之间。
  
  参考文献
  [1] 员冬梅. 沙棘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j]. 江西园艺, 2005(4).
  [2] 王琳, 冯建菊, 等. 沙棘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j]. 北方园艺, 2002(6).
  [3] 盛修武, 杨化民, 等. 沙棘引种栽培试验[j]. 林业科技开发, 1988(1).
  [4] 胡建忠. 沙棘引种试验地选择与布局[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2(4).
  
  作者简介:姜黎黎(1982-),女,陕西榆林人,助理工程师,榆林市林业工作站,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等工作。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探询榆林高新区发展路径引领地方经济快速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