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安徽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摘 要:技术创新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近几年,安徽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稳步提升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影响其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障碍因素。因此,探究其原因,寻求对策来构建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保障安徽国有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安徽省 
  
  1 安徽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现状
  
  1.1 安徽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2005年,安徽省的煤矿瓦斯治理、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等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这是国家发改委在该领域首次批准组建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也是当年全国获批的九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其中之二。另外,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国风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8年3月20日,国家玻璃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又落户安徽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现在的安徽省国有企业正在广泛开展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培育核心竞争力,积极培植具有安徽特色的自主品牌,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1)积极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近年来,安徽省国有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在推动创新体系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淮南矿业集团煤矿瓦斯重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邀请代表国家煤炭行业最高水平的14名院士和5名专家开展“煤矿安全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推动矿区瓦斯治理。安徽中煤特凿集团注重产学研结合,成功解决了上海地铁四号线黄浦江下隧道工程严重渗水事故,在世界同行中引起震动。2005年8月,国家发改委在安徽省组织开展了“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14位代表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最高水平的院士和专家,深入江汽、奇瑞、华菱3家企业,开展学术交流、规划研讨、技术难题诊断、产学研项目合作等一系列活动,共作学术报告16场,洽谈技术难题和项目50多个,达成项目合作协议15项。
  (2)大力推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安徽省国有企业立足于在扩大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积极对引进的大量技术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铜陵有色公司对引进的“闪速熔炼技术”消化吸收,研制出“常温变量喷射——动力波洗涤闪速炼铜技术和成套设备”,实现了我国铜冶炼技术的历史跨越,从落后约30年水平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安徽叉车集团引进日本tcm制造技术,经过不断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合力”牌系列产品,牢固占领了国内市场并进入国际市场,该集团计划“十一五”期间再投资1.6亿元进行技术创新。
  (3)努力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安徽省坚持把提高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技术进步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安徽省国资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全省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了国有企业创新示范试点工作。紧紧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深化体制改革着手,积极探索解决创新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以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为依托,有计划地培养科技领军人物、科技骨干和创新人才团队。目前,全省国有企业拥有各类技术人才4.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0%,为开展自主创新奠定了人才基础。
  (4)支持骨干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一是支持奇瑞公司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民族汽车的自主品牌。二是加快安徽丰原集团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建设,推进其自主开发的农作物秸秆发酵转化燃料乙醇技术项目。三是积极支持马钢、江汽、合肥叉车、海螺、国风和淮南矿业等一批大集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自主品牌,参与国际竞争。据业内人士分析,在没有大量外来投资和技术涌入的情况下,自主创新对安徽来说,几乎是唯一的选择。马钢、奇瑞、丰原、江汽、海螺等一大批皖籍国有企业,凭着一股执拗精神和满腔奋斗热情,在全国打拼出了影响力。
  1.2 安徽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目前,安徽的众多国有企业中,投入技术创新的研发费用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5%的,只有马钢、江汽、奇瑞等6户企业,而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这一比例在3 %以下,有的国有企业甚至在1 %以下。而据资料统计,世界500强企业平均每个企业用于研究与开发(r&d)费用占其销售收入的10%——20%。基础研发费用投入不足是目前安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软肋。根据国际经验,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只有达到5%的企业,才能有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多数的安徽国有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技术创新产出不高。安徽省国有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综合指标全国排名18,而科技投入产出比全国排名20。这说明安徽国有企业科技成果的产量少,且成果的转化率较低。(3)运行机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与市场结合得不紧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没有与市场需求相衔接,使技术创新成果难以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导致大量创新成果闲置和浪费。
  2 安徽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2.1 国有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企业产权保障力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动力。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主要是因为“老企业”遗留下来的体制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尤其是一些“老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养成了引进、跟随、模仿的发展思路没有根本改观。在传统产权制度下的模糊产权关系,没有对国有企业出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责权利做出明确界定,因而使得:①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利益分配不明确。往往是技术创新形成的资产和效益是国家的,债务和风险是企业的,责任是经营班子的,负担是职工的。这就使得企业失去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垄断利润的内在动力;②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决策主体缺失。技术创新是出资人的战略选择,但由于国有企业出资人没有真实到位,致使企业重大技术创新活动找不到真正的决策主体。
  2.2 国有企业创新战略与企业战略没有真正匹配
  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就很难有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当前,安徽省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往往过于注重眼前利益,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尚未形成发展核心技术的观念。另外一些企业虽然有了发展战略,但却没有把技术创新战略和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缺乏创新意识,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仅限于生产经营的局部调整或改进,大多只着眼于眼前的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和市场份额,没有关注长远发展,亦很少考虑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优势的培育发展。
  2.3 国有企业目前仍缺乏形成职业性企业家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环境
  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倡导者和实行者,是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企业家敢于承担风险,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不因循守旧,能不断地倡导和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企业家应在公平竞争中产生。虽然,最近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已向海内外招聘厂长、经理,而安徽省国有企业职业性企业家阶层尚未形成,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主要仍由政府主管部门行政任命,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人对所经营行业并不熟悉,使得职业企业家角色不能很好地到位。由于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监督机制,官员企业家对风险的回避态度,使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企业经营心态占到了主流。

  2.4 国有企业仍然未能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内在激励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国有企业缺乏追求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激励过程既是企业内部各利益阶层积极性和责任感的启动过程,是企业推动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活力的强化过程,又是各方面利益和责任的优化和实现过程。激励机制是稳定国有企业科技人员队伍,激发现有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热情的重要举措。目前,安徽省国有企业仍普遍存在工资总额控制的做法,从全局来看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客观上限制了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成果的研发和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积极性。另外,国有企业的用人机制、薪酬机制的弊端,使得科技人员巨大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2.5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融资机制不完善,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匮乏
  国有企业创新的一大难题在于创新资金的严重不足,这与国有企业的投融资体制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安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投资主要依赖于政府,投入科技开发应用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财政,企业只占20%左右。国有企业的自有资金严重不足,使得国有企业难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创新发展的机制。由于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期限长的特点,银行对技术创新的贷款投入越来越审慎,并有明显减缓的趋势。而我国现有风险投资企业数量少,资本实力弱,难以承担高技术产业化所需风险资本的重任,国内又尚无使风险资本增值和回收的第二股票市场,使风险投资无法实现良性循环,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严重匮乏。
  
  3 安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对策探讨
  
  3.1 探索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首先,要充分调动国有企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就必须完善企业的产权激励约束机制。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灵魂,要让企业家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就必须对其提供持续有效的激励。探讨采取期权、期股以及员工持股等措施,建立有效的能够激励企业家与广大科技人员的机制,以制度创新推动安徽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其次,探索有效的创新分配机制。国有企业要彻底转变理念,一阔用人视野。以市场化选择为原则,将真正具有真才实学,懂技术、善管理的技术人才充实到重要岗位,让他们英雄有用武之地;打破国企传统分配模式的桎梏,将按劳分配、按资分配与按“知”分配相结合,从利益分配上充分体现知识对企业价值创造的重大贡献。
  3.2 加快安徽区域创新体系建立,为全省技术创新提供体系保障
  首先,安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阶段,加快工业发展需要有一批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一企业方阵,需要一批具有较强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 需要一批
  徽省国资委加快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其次,“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提出了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战略。为此,应积极构建安徽省创新网络,建设由政府和区域内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各创新主体组成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技术创新机构和制度网络。目前,要加强构建以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研院所和大学为重点的知识创新体系和以科技园和中介机构为核心的成果转化体系,为全省技术创新提供体系保障。
  3.3 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主力军
  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抓住安徽“十一五” 区域创新体系战略的机会,努力成为安徽区域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要重点选择行业特色争取建立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增强其工程化、产业化能力,通过自身发展带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兴高科技产业形成。有条件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应开展面向市场和产品研发的应用基础与原始性创新研究,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源、技术源、成果源,逐步形成行业竞争优势。同时,政府要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在全省国有企业中积极推广奇瑞公司自主研发创新、江汽的“四个圈”研发体系策略经验,引导全省国有企业走以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从局部创新到全面创新之路。
  3.4 政府应该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政府要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引导大中型国有企业瞄准国内外的竞争对手,围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建研究所和实验室,提升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次,针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匮乏问题,政府要建立以国家拨款为主,通过产权交易市场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全方位技术创新投融资体系,以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直接融资力度。最后,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为国有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
  3.5 积极构建国有企业的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源泉,要形成崇尚创新、鼓励冒尖的企业创新氛围。按照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说法,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这就决定了技术创新与企业家的不可分割性。要在国有企业中形成一支具有开拓、创新、进取精神的企业家队伍,造就企业家阶层,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就要求国有企业逐步树立企业经营好坏标准主要不在于产品数量,企业家的职责主要不是如何完成生产任务,而是如何实现技术与市场的结合。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适宜创新人才工作生活的“栖息地”,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人才的智慧和潜能。
  
  参考文献
  [1]souder,w.and j.sherman.managing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j].megraw-hill,new york,1994.
  [2]maillat d.the innovation process and role of the milieu , in bergmane.m, and local development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mansell, new york), 1991.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更新时间:
    安徽省茶业发展对策分析
    安徽建筑杂志2012年第6期目录
    安徽消防杂志2002年第12期目录
    安徽省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减贫效应研究
    绿色壁垒对安徽省茶叶出口的不利影响分析
    青海省国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问题研究
    安徽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谈安徽省农村保险服务体系构建
    浅论安徽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对策
    浅谈安徽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青海省国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问题研究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安徽省贸易收支关系实证研…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