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外资促进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升国际服务贸易竞争能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概述了上海服务贸易的现状及竞争力所在,对如何利用外资,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利用外资技术外溢效应提升信息产业能级,吸引外资提高上海资源集聚和研发能力;利用外资加强服务贸易人力培养,抓住契机,吸引外资大力发展上海服务贸易,为促进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同时,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外资;服务贸易;服务业;企业
2008年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上海市委举行的常委学习会上指出,面对新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快慢和方式决定着上海的未来。上海要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7月5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和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签署了《商务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上海市服务贸易发展的合作协议),韩正在签约仪式上也表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是上海“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奋斗目标,这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今后一个时期,上海将抓住全球服务业加快转移的历史机遇,构建由服务贸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等共同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立体格局。
一、服务贸易概述
wto的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持下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在1994年4月签订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该协定的第1部分第1条第2款将服务贸易定义为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提供的服务:
(1)跨境交付:术语中又称:“第一种方式”,即自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不需要过境流动,一般是指基于现代化通讯技术的服务,如信息咨询服务、卫星影视服务、网络服务等。
(2)境外消费:术语中又称“第二种方式”,即在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消费者提供服务,一般是通过服务的消费者的过境移动实现,如旅游、境外求医、留学等。
(3)商业存在:术语中又称“第三种方式”,即一缔约方境内设立机构并向缔约的另一方提供服务,取得收入,从而形成贸易,如在境外设立金融机构、技术咨询中心、会计事务所、研发中心、维修服务站等。此类贸易方式一般要涉及市场准人和直接投资问题。
(4)自然人流动:术语中又称“第四种方式”,即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主要是指服务的提供者的过境移动,在消费者境内提供服务而形成贸易,如某国教授、高级技术人员或医生到另一国从事以个人身份提供的服务等。这里所规范的“服务”指除行使政府职权时提供的服务之外的包括任何部门的任何服务。
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与信息系统局(sisd)按照一般国家标准(gns)的服务部门分类法,将全世界的服务部门分为12个大类142个服务项目。
通常认为服务业与服务贸易构成服务经济的全部,当今,在对一个国家进行国际竞争力评价时,服务经济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被看作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服务贸易是一国服务经济的对外开放,也是其服务业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一国的服务业虽然并不全部参与国际贸易,但它却是该国进行国际服务贸易的基础。要参与国际服务的国际竞争并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从根本上讲,就要靠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作为服务贸易的产业支持,其水平决定服务贸易的能力。以上海为例,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社会资源投向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高,这将为上海加快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打下了更加扎实的基础。
二、上海服务贸易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1 上海服务贸易现状
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产业转移进入成熟期,服务业产业转移正成为全球资本流动的主要趋势。近年来全球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占比达2/3,未来几年将维持这一比重。据wto秘书处测算,通过商业存在(即外国投资)进行的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量的56%左右。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逐步把部分服务通过项目外包、直接投资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2003年至2007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市国际贸易总额的比重稳步上升至16.5%。但从收支平衡角度看,上海服务贸易总体上一直保持着逆差状态,并且还存在着浮动(见表1)。2007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稳步上升至22.2%,其中上海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已升至20,5%,进口占全国进口总额的比重升至23,7%,并且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据统计:2007年的服务出口和进口的年增长率分别为30%和46%。
从上海服务贸易结构看,行业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服务贸易活动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咨询行业,其他各行业的交易额比重明显偏低。以2007年为例,在出口和进口结构中,运输、旅游、咨询一直是规模最大的三类出口和进口项目,分别约占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总额的43.3%、13.5%、19.8%和48.7%、26.6%、7.4%,三项合计占总出口和总进口的76.6%和82.7%。总的来说,其他各服务行业的进出口额所占比重均较低。
2 上海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是服务贸易行业进行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个有效工具,可以简明直观地反映出各行业的静态比较优势状况,tc指数取值范围是[-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竞争优势接近平均水平;大于。时,说明竞争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说明竞争优势小,竞争力也小。
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按公式(1)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tc=(服务出口-服务进口)/(服务出口+服务进口) (1)
以上海2007年运输服务为例计算tc值,其te值=108.7-150.6/108.7+150.6=-0.16,说明上海运输服务的竞争优势比较小。相同的,我们可以计算出上海服务贸易各行业的竞争力指数。表2-3是2002-2006年上海服务业分行业的竞争力指数值,从中可以看出上海服务贸易的竞争能力。上海服务贸易总体上竞争优势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从服务贸易发展态势来看,上海服务贸易的竞争劣势正逐步缩小,除具有传统优势的旅游业大量创收外,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创汇能力不断提高。但体现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运输、金融、保险、专利和特许、教育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出口能力与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发展目标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上海服务贸易的规模只相当于香港10年前的水平。同时,上海的服务贸易大都集中在劳动密集程度较高、附加值较低的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与周边省市同质化竞争的可能性较大。相对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成本主要涉及劳动力成本、网络通讯、支付系统和旅行成本等。上海在劳动力工资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应提高职业培训投入,提高劳动力产出水平,降低相对成本;并需要努力提高金融、通讯等服务贸易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
服务贸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人力资本。短期内要大幅提升上海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就需要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作为支撑,但目前上海高素质专业人才储备不够,特别缺乏一流的国际服务贸易专业人才,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要求还很不适应,由于长期以来外贸工作重心偏重于货物贸易,而且服务贸易涉及面广、部门多,鼓励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基本是空白,或者尚停留在探索研究阶段。
三、合理利用外资,促进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
1 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服务业实行了逐步对外国投资者开放的政策,鼓励和允许外国投资者在若干行业进行投资,外资的进入已成为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目前,中国服务业对外资的开放正处在主要服务行业开放的力度逐步加大的状况,金融、保险、商业零售、对外贸易、旅游、民用航空、法律服务、会计服务、交通运输、广告、电信、建筑承包、教育、医疗卫生、计算机及相关服务、房地产和咨询等行业都已不同程度上对外资开放。服务业对外资的开放,也就是本国的服务市场与国际服务市场的对接结果,上海服务贸易利用好外资,以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也就成为必然。
上海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还很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远,必须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明确重点发展产业和高端业务的方向,通过加快开放,更多利用外资来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提升服务业在gdp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发展潜力看,一旦市场开放并加以正确引导,上海国际服务贸易吸收外资就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2 利用外资技术外溢效应提升信息产业的能级
信息产业是知识、技术、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是服务于其他产业的核心,是集信息采集、加工、传递、应用等各个环节组成的多层次、大规模产业链。是从事信息设备制造以及信息生产、加工、存储、流通与服务的新兴产业群体。
外资在上海信息产业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近几年跨国公司来沪投资信息产业的积极性快速上升,世界500强中的电子电气类跨国公司大都已来沪投资。如美国的微软、ibm、英特尔、惠普、朗讯,日本的松下、东芝、日立、索尼、nec,德国的西门子,法国的阿尔卡特,荷兰的飞利浦,韩国的三星、乐金等。
随着电脑、移动通讯、家电及电子元器件等下游产品厂商大批进入中国,上游厂商为接近市场,只有跟进。外商直接投资从附加值低的产品也逐步向高附加值和上游产品推进,投资规模也逐渐趋于增大。出于全球竞争的考虑,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外大财团纷纷把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基地转向上海,从早期投资电脑机壳、键盘、crt显示器,发展到主板、多层电路板、半导体芯片、液晶显示器,从台式电脑到笔记本电脑,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到制造、设计。同时,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层次逐渐提高,并且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建立产业群,带动相关供应商来上海投资,将在上海生产产品的工序前移,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上海信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上海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上海信息产业扩大开放的重要内容,是上海信息产业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要积极利用外资技术外溢效应,提升自身信息产业的能级。
3 吸引外资提高上海资源集聚和研发能力
以金融、保险、通讯和计算机信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在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中所占比重仍偏低,因此,上海应采取更加灵活的引资模式,扩大引资渠道,注重将外资引入到亟待发展与提高的高层次服务贸易领域,积极引进海外的跨国银行、保险、计算机类跨国公司,鼓励他们在沪设立地区总部,拓展高层次研发业务,提高上海资源集聚和研发能力。
浦东作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先行先试”地区,至2007年底,已累计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超过1,3万个,实际到位资金超过200亿美元,浦东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高端投资和经营的功能载体。截至2007年底,累计在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ⅱ32家,投资性公司105家,外资研发中心140多家,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近300家落户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的集聚,有效地强化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集散的枢纽功能,提升了上海的经济能级和国际形象,提高了以金融、保险、通讯和计算机信息为代表的高层次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促进了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建设。因此,上海应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鼓励更多的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将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向上海转移,将上海建成新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拓展高层次研发业务,提高上海资源集聚和研发能力。
4 利用外资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上海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关键之一就是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从国际发展经验看,专业人才是服务贸易发展的第一资源。比如:美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旅游行业,便得益于美国旅游政策委员会制定的发展旅游业的联邦战略。该战略把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放在和基础设施开放同样重要的地位。在短期内要大幅提升上海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就需要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作为支撑。面对目前上海高素质服务贸易专业人才还十分短缺的现状,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吸引外国著名教育机构与上海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国外的课程、教材和教师等培训资源。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引进、合编、改编、借鉴国外先进的教材,积极引进国外高质量大学与我国合作办学,通过合作办学,学习与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管理经验、教学模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差距。
5 抓住契机,引外贵大力发展上海服务贸易
千方百计抓住机遇,全力以赴用好机遇,是上海实现一轮又一轮发展的重要经验。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将是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的重大机遇。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将给金融、旅游、交通、航运、餐饮、广告、电信、宾馆、运输、装饰等服务行业创造众多的经济机会,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上海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
此外,上海的服务类企业要有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思想,要有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要打破自身求稳保守,不肯背井离乡的思想,要充分地认识到国际化经营的现实意义;要敢于对外投资,到境外去利用“外资”,提升自身的服务贸易能力。如上海锦江集团在澳大利亚的酒店投资,管理等。当然,服务类企业也可以与国内外制造业企业联合,特别是大型的跨国公司联合,“借船出海”,实现跨国经营。如最近上海百联集团与上海绿地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地产与商业结合的全新商业模式。而我们知道上海绿地集团在俄罗斯有大型的房地产项目,这就为百联集团“借船出海”提供了机遇。
促进上海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升国际服务贸易竞争能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努力工作,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就一定会使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继续、稳步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