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原城市群作为一个经济体,必须有自己的主导产业,这一产业不应该是以“四大产业带”为特征的传统经济,而是增殖型经济。建设中原城市群,必须有全国一流的产业,世界一流的眼光。应该明确,河南省全力打造中原城市群,绝不是为了在河南省争第一,而是为了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争领先地位,并通过这种领先地位,为自己在本世纪国际竞争中赢得比较效益。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主导产业;增殖型经济
中原城市群的主导产业是什么,其定位是否准确,关系到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原城市群要想在融合中既与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大战略保持一致,又与本世纪中原城市群发展特色相适应,必须大力发展增殖型经济。
一、现阶段中原城市群主导产业
在河南省《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中,省政府对中原城市群规划了四大产业带,这就是:“形成汴─郑─洛城市产业带。重点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汽车、铝工业、煤化工、石油化工6大产业基地和中牟汽车零部件等14个工业园区及特色产业集群;新—郑—漯(京广)产业发展带。重点布局电子电器、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化纤纺织、电力装备、超硬材料、食品、造纸、汽车零部件等产业,规划建设高新技术、食品、造纸、化纤纺织四大产业基地和新乡电池等12个特色产业集群;新—焦—济(南太行)产业发展带。该产业带以能源、原材料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在新乡至济源东西长约120公里,省道309线和南太行旅游公路之间展开布局。重点规划建设煤炭、电力、铝工业、化工、汽车零部件、铅锌加工等6大产业基地和焦作奶业等9个工业园区及特色产业集群;洛—平—漯产业发展带。该产业带以原材料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以洛阳—南京高速公路、省道、焦枝线中段、孟宝铁路为依托,重点布局能源、煤化工、钢铁、盐化工、建材等产业。”[1]
总结四大产业带的特点,基本思路是大力发展工业,“尽快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最终成为中部崛起的工业中心和中部物流中心。”[1]问题在于,中原城市群提出的四大工业带,走的还是东部地区二十多年前走过的工业化老路。即高投入、高增长、高能耗、高污染的路子。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步入工业化中后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走“高科技、高效益、高就业、低能耗、低污染”“三高两低”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原地区要在本世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所突破,必须避免走沿海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发展,的确鼓舞人心。但从全国产业格局看,从突出产业优势看,很难有所作为。因为,从社会分工看,特别是从国际分工看,四大产业带并无优势可言。汴—郑—洛城市工业走廊的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远不如长三角、珠三角;新—郑—漯产业带的电子电器、生物医药、新型材料比中等发达的武汉地区还有相当距离;新—焦—济(南太行)产业带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和重化工业与山西内蒙古比还有相当的差距;洛—平—漯产业带的原材料工业和重化工业,即使在河南省都不突出,更遑论全国全世界。也就是说,中原城市群所规划的四大产业带没有一项能与发达地区比肩。
在当今时代,一个地区如果没有与其他地区、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就没有自己的地位。因为,人们说比较优势,已经是世界比较优势,当中原城市群的产业优势还难以与国内比的情况下,要建立工业中心和中部物流中心何其困难。建设中原城市群,必须有全国一流的产业,世界一流的眼光。应该明确,河南省全力打造中原城市群,绝不是为了在河南省争第一,而是为了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争领先地位,并通过这种领先地位,为自己在本世纪国际竞争中赢得比较效益。为此,必须转换思想、创新办法,实现突破。这就是,大力发展以农业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核心,以生物工程为重点的增殖型经济。
二、中原城市群必须发展增殖型经济
“所谓增殖型经济,就是人们在消耗知识、信息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生产产品时,生产要素不仅不会减少,相反呈增殖趋势。就像向大海投放鱼苗一样,只要海水不被污染,鱼苗就能自己长成一条条大鱼,实现物质财富不断增殖的目的。”[2]这种经济即增殖型经济。
增殖型经济不同于增值型经济。增值型经济是传统经济的典型形式。它主要通过运用劳动工具,加工原材料,生产出新产品,使产品价值增值的经济。其特点是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值型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价值增值。而增殖型经济是运用事物内生的能量,在投入很少资源甚至不用投入资源的条件下也能自我增殖的经济。它虽然也重视增加产品的价值量,但它更强调通过知识、信息和生物工程等手段,减少投入,增加社会财富和价值量。
增殖型经济也不同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也叫智能经济,它是通过知识创造财富,知识经济是增殖型经济的核心内容。增殖型经济的增殖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信息和自然的共同作用,增殖型经济是知识、信息与自然资源相互“碰撞”,产生“链式反应”的结果。因此,增殖型经济所包含的内容更广泛、更丰富,更反映时代的要求。
增殖型经济的最大特点是生产方式的内生性。这种内生性通过以下三种形式表现出来。
一是爆炸式增殖方式。在知识传播和信息扩散的过程中,其增殖方式呈爆炸式增长。这是因为,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可以使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为广大受众接受。如党的正确主张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介,在极短的时间内为亿万人民接受和掌握,并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其增殖方式呈爆炸式增长。
二是细胞分裂式增殖方式。其典型形式是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利用生物生长规律,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以一变二、二变四的方式呈几何级数增殖,直至外部条件不允许时为止。这种方式在传统农业中也存在,但它是一种自然的增殖过程。本世纪的增殖型经济更注重利用生物的这些特点,运用生物工程方式,强化或优化这一过程,实现财富增殖和价值增值,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三是链式反应式增殖方式。如果说前两种增殖方式是特别针对知识的增殖过程、信息的增殖过程和生物的增殖过程,那么,链式反应针对的是增殖型经济的全过程。增殖型经济的增殖过程模式构造就如同核反应堆的快中子链式反应,其整个运动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e是指education即教育,k是指knowledge即知识,i是指information即信息,n是指nature即自然,e是指economy即经济,e’是指增殖以后经济。
其运动过程是,人们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教育的发展使社会知识总量增加,知识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产业以梅卡夫法则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同时以生物工程的方式作用于自然,促进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社会信息爆炸式增长以及物质财富的增加,形成更大的经济总量。新的社会经济规模又以更大的能量将知识和物质财富反馈于教育和科研,推动教育和科研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知识的增长。知识总量的快速增加推动信息产业和生物工程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更快地增长。这种链式“快中子”反应,又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条件,促进教育更快地发展,教育的进一步增长反过来又推动社会知识总量的增加,以至无穷。
增殖型经济的这种内生性特征有别于传统的工业经济形式,它是利用事物的内在特点,并强化这种特点为我所用,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这种经济形态又是一种科学的、理性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
三、中原城市群发展增殖型经济的优势
将增殖型经济定位为中原城市群的主导产业,不仅具有前瞻性,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
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河南省增殖型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业,已经领先全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河南省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产粮大省。“1984年河南省粮食首次突破300亿斤,1996年破400亿斤,2004年破500亿斤,2008年河南夏粮总产量超过612亿斤,占全国夏粮产量1/4强。”[3]全年粮食将再次超过1 000亿斤。河南粮食产量不仅满足了9 800万人的口粮和粮食加工企业的需求,而且每年向省外调出300亿斤粮食,其中包括240亿斤商品原粮和60亿斤粮食制成品,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河南小麦连续多年增产,河南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全国小麦的主产区和产粮第一大省。同时河南油料产量也居全国第一,棉花肉类产量全国第二。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肉类等产量一直稳居全国前三位。农业生产是河南省在全国最叫得响的产业,就在河南省夏粮取得丰收的同时,“胡锦涛、温家宝肯定河南的成绩,河南省有望成为全国产粮核心区。”[4]它为增殖型经济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有人认为,农业是工业化的“弃儿”,是一个地区落后的代名词。事实上,经济发展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本世纪农业生产与传统农业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开始走出手工劳动和机械化阶段,走向信息化知识化时代。信息化和生物工程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生产力水平和产量的高低,一亩大棚蔬菜的产值可以是传统菜地10倍,经过太空育种的农作物产量可以翻番。知识、信息加生物工程将使传统农业发生革命性变革。“河南目前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出了占全国1/10粮食”[5]的实践说明,河南省农业有条件也有可能率先走向信息化和生物工程为特征的现代农业。而引领这一潮流的必然是处在河南中心地带的中原城市群。
2.食品加工工业已成为中原城市群在全国的优势产业。食品加工工业已经成为河南省目前五大支柱产业中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河南省食品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和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目前河南已是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双汇、金星、莲花、邦杰、三全、思念等16家企业的19种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双汇、南街村、金丝猴等6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6]。在“十一五”规划中,河南还将进一步提高核心企业的集中度,希望50家骨干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 5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60%。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最大最强的面制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三大类主导产品,形成规模大、加工精、名牌多的肉制品生产基地。”[1]“目前,三全、思念已成功上市,肉制品中,双汇销售收入已经突破300亿元。”[6]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拉长了农业产业链,为中原城市群走向增殖型经济提供了条件。
3.郑州有中部唯一的全国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第一家期货市场。近年来,郑州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郑州价格”已经成为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指导价格。郑州小麦、棉花期货价格每天出现在路透社的全球报价系统中,引起美国嘉吉、艾伦宝、达利文等多家国际著名粮、棉商的高度关注,增强了我国在全球小麦、棉花定价过程中的影响力,有助于中国逐步取得小麦、棉花的国际定价权。同时,期货市场的发展还带动中原城市群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每天郑州期货市场注入的资金达25亿元以上。期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确立和巩固郑州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它的发展为增殖型经济提供了资金保证。同时,它还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市场信息,为农业产业的顺利发展提供市场条件。
4.中原城市群知识、信息资源丰富,农业技术优势明显。知识是增殖型经济的原动力,中原城市群作为河南省的核心地带,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其知识基础和信息化基础已相当雄厚。中原城市群不仅有一大批高质量的普通大学,而且有大量农业教育、科研和新技术推广中心。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等都集中于此,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生物工程为重点的各种农业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中原城市群的这种增殖型经济的优势正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
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我们认为,中原城市群应该摒弃东部地区已经走过的先发展工业的老路,一步跨入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增殖型经济。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n].郑州日报,2006-06-13(2).
[2]濮小金.增殖型经济特征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7,(7):175.
[3]河南商报记者.河南夏粮总产达612亿斤 占全国夏粮产量1/4[n].河南商报,2008-07-24(1).
[4]河南商报记者.粮食主产省河南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n].河南商报,2008-07-26(1).
[5]河南日报记者.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产全国1/10的粮食[n].河南日报,2008-12-19(1).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eb/ol].,200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