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辽宁省在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吸取国内外建立沿海特区以点带面快速发展的成熟经验,提出沿渤海、黄海沿岸选择五个城市和地区,建设现代化的临港产业园区,以五个点为龙头,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本文主要探讨丹东如何从省委省政府的整体布局出发,根据自身优势,在沿海地带产业布局的不同分工中,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产业园区,成为在整个沿海地区“五点一线”产业集群中作为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借势而上,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获得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关键词】五点一线 产业园区 发展对策
一、丹东临港产业园区概况
丹东临港产业园区是2006年1月辽宁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省鼓励沿海重点发展区域——“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东端起点,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三个经济圈的交汇点,面对朝鲜半岛,具有沿江(鸭绿江)、沿海(黄海)、沿边(中朝边境)、沿国际大通道(欧亚大陆桥)的独特区位条件,是“五点一线”唯一的边境园区。园区地处鸭绿江畔,黄海岸边,与朝鲜隔江相望,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起步区39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四至为:西起浪东路,东至鸭绿江边,北起一潮沟,南至浅塘沟。园区呈长条形顺江而下,直接港口,纵向长34公里,横向平均宽2.85公里。起步区又分为浪头产业区、临港工业东区、临港工业西区三个区域,采取三点启动,逐渐连片,并最终形成港城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
辽宁确定的沿海鼓励重点发展区域中,之所以选择丹东临港产业园区成为“五点一线”中最东边的一个“点”,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战略优势。丹东临港产业园区除了具备其它四点共同的优势之外,从发展观点看,它还具有其他四点不具备的自身的“三大优势”。即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广阔的腹地优势和雄厚的生产要素优势。而且丹东是“五点一线”六个港口城市中唯一拥有边境口岸的城市,因此可以说,丹东临港产业园区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园区,是一个可以加快发展的园区。
二、丹东临港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在“五点一线”涉及到的各城市中,是最末一个抢上这班车的。应该说,丹东并没有和其他“点”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然而,经过短短两年多的奋起直追,如今,临港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
已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40亿元,到位资金近15亿元。规划建设道路总长117公里,已完成88公里。目前,园区已有20.4平方公里的土地达到“一通一平”,10平方公里土地达到“五通一平”,满足企业入驻条件。道路建设全面展开,其中有3条主干路实现基本通车。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正陆续展开,绿化、亮化扮靓了鸭绿江大道两侧。园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亿元、工业总产值54.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3.7亿元、出口总值1.54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91亿元。
在项目引进上,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活动。截止到2008年7月,园区已有包括世界500强韩国sk集团投资在内的117个入驻项目,投资总额84亿元人民币,其中,开工项目103个,总投资53亿元。
虽然临港产业园区建设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与其他4个“点”相比,我们仍有很大的差距,一些客观存在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还需要我们一一破解。
由于园区横跨一市(东港市)二区(振兴区、合作区)一港(丹东港务集团),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划,这种“三国四方”分治存在诸多弊端:一是缺乏统一的招商平台,二是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三是缺乏有效的产业工人培训平台,四是基础设施建设灵活性不足,五是园区的长远发展存在隐患。
除了以上现实问题以外,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园区发展还面临着“四大难题”。
一是园区引进国内外重大项目较难。由于受地缘政治的影响,产业园区发展比较缓慢,园区内大项目和高科技项目较少,经济总量偏低,对全省经济的拉动能力尚未显现。
二是园区内所依托的港口规模过小。5万吨级海港泊位仅1个,年货物吞吐量2000万吨。空港开辟的国内航线单一,年货物吞吐量仅为600吨。
三是园区发展建设征地难度偏大。园区使用的土地以滩涂地为主,平整回填工程量很大,土地使用成本高。园区建设占用相当数量的耕地也加大了用地申请审批难度。
四是园区对外交通基础建设滞后。一些大型交通建设项目尚未完成,导致园区对腹地的经济拉动作用得不到发挥,腹地对园区的支撑作用也无法实现。
三、促进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发展的对策
为加快丹东临港产业园区的发展,切实解决好以上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明确产业园区定位,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
精确的定位与合理的规划是园区发展的前提与方向。根据园区的综合优势、丹东地区的产业特点以及未来发展需要,丹东临港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应是涵盖各种经济区特定功能和城市功能的综合型、现代化的港口新区。以丹东及东港两座城市为依托,以大东港为龙头,以辽宁沿海大通道、丹沈和丹大高速公路、东北东部铁路和对朝等交通干线为支撑,以汽车及配套产业、轻工电子仪表、生物制药、农产品深加工及边贸出口加工为主导临港产业集群,形成建设工业强市的主要产业基地,形成以港口为龙头辐射东北东部地区及辽中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和体制创新的示范区,成为牵动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新的增长极。
2.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目前园区已开工建设的项目中,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传统加工型中小项目居多,而对地区经济牵动作用大、产业集聚能力强、位于产业链上游的重大项目较少。因此在产业导向上,园区要向附加值高的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在产业结构上,应着重引进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支柱产业;在项目选择上,着重选择与港口关联度大,可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较大项目,以及扩大利用本地资源和腹地资源的深加工项目等。争取由一个核心项目带动着一个产业,延伸出一条产业链,扩展成一片产业群,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构筑起一个产业基地,最终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建成若干功能区。
3.依托现有龙头企业的优势,发挥其在发展产业园区中的带动作用
丹东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这里的工业基础良好。丹东的汽车及零部件、化纤、射线仪器、信息产业、电子元器件、仪表、纺织服装和医药等产业居全省前列,各种车桥产品占据全国车桥市场的首位,粘胶纤维一直保持国内领先优势,独有的柞蚕制品名扬海外。丹东产业园区要得到快速发展必须立足港口,依托丹东现有优势产业,突出特色,发挥其在发展产业园区中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造纸及纸制品生产、仪器仪表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新型骨干产业,以电子信息与软件、生物制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在国内有较强影响力和稳定支撑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增强丹东城市的总体经济实力。
4.强化政府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应充分发挥丹东市政府在发展产业园区中的政策取向和职能调整作用,落实园区享受国家、省、市赋予的优惠政策,并进一步谋划出台新的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对企业的吸引力,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尤其要认真研究当前国家拉动内需的相关政策,要以超前的意识,增强把握和分析国家政策的敏锐度,迅速并科学地包装策划园区项目,努力争取国家资金的进一步支持,利用好中发[2003]11号文、国办发[2005]36号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利用和落实好省政府“五点一线”优惠政策及省市发改委、财政等部门相关的配套政策。在临港产业园区建设上,还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加强各分园区的协调与配合。在服务体系建设上,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对入驻企业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最优环境。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保障产业发展的生命线
招商引资应以临港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坚持边开发、边建设、边招商的原则,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围绕园区的规划理念和功能定位进行宣传,提高园区的吸引力,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坚持以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产业链项目以及高税源项目为重点,精心策划组织招商引资和洽谈活动。引进大项目,目标不要总是放在国外,要切实抓好国内项目招商,明确重点推介产业和招商地区。同时,要创新宣传渠道和招商手段,将政府宣传与企业宣传相结合,开展多种招商模式,全面介绍产业园区,提高产业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减少招商的盲目性,还要做好项目包装,丰富招商内容,主动创造项目,增加项目源,尽快做大我市工业经济的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