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了合理调整农业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并从大庆市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立足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的成效。并进一步提出通过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调整农业结构的重点。
【关键词】生态农业 区域优势 农业产业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面临产业结构转换的严峻挑战,并步入战略性调整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全国产业结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步入了战略调整阶段。以石油生产加工闻名的大庆市农业须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导向作用,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合理调整农业布局,立足区域优势,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实质上是对生产能力的调整,是生产能力在各种农产品之间的重新分配,最终目的是实现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既有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也有各自的缺陷和劣势,只有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各具特色又相辅相成的区域产业结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确立有力的地位。各个地区必须选择最具本地优势的农产品加以重点扶持重点发展,使资源、技术、区位等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当地条件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注重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维护和提高产品的信誉,形成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和销售区域,并不断增加产品竞争能力,努力开拓新的市场,使区域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充分发挥和逐步扩大,并通过市场竞争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最终形成各具特色又互为市场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从而使各个地区、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都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
二、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庆市农业结构调整见成效
以合理开发、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生态农业经济建设为重点,以农业生态工程为手段,以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为载体,逐步提高生态农业经济效益。在今后的时期,大庆上下应着力实施“四大生态农业经济工程”。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百亿斤粮食生产基地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同时,充裕的粮食也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因此,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几年来,大庆市始终把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作为提高粮食产能的重中之重,实施了抗旱保收田、农机合作社、生态环境建设三大工程。形成了较完善的集农业科研、培训、推广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紧紧围绕优化品种,提高质量、注重效益、定单生产。大庆市的龙凤将相当于全区三分之一的土地,以承租反包的形式,通过发展招商农业,建设了龙凤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让胡路、萨尔图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千亿斤粮食产能目标,大庆市决定实施“百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规划”,到2012年将粮食产能提高到50亿公斤以上,以全省5.5%的耕地实现10%的粮食产能。
2、畜牧业继续平稳发展,占据第一产业的“半壁江山”
大庆市是在草原上兴起的石油城市。大庆草原是松嫩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 把粮食主产区同时建成畜产品主产区,把当地生产的粮食通过养殖业转化成肉、禽、蛋、奶、鱼等高价值产品,改变农户单一经营种植业的生产方式,推广种植业和养殖业复合发展,不但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缓解粮食卖难问题。2000年制定的《关于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指导思想与任务目标是:围绕把畜牧业建设成农村经济“半壁江山”的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依托资源优势,加快科技进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加快畜牧业向现代产业、外向型经济的转变进程,推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由过去的以“奶牛为主导,家禽、生猪为两翼”的发展格局变为“以奶牛为主导,特色畜禽、生猪、家禽三足鼎立”的局面。
3、以实施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农业经济工程
目前,黑龙江省已经是中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大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特色农产品已成为大庆市上下的共识。2000年以来,大庆市在寻找农业出路,确定产业方向过程中,他们进行了广泛考察、深入比较,最终确定了“粮经济向牧经济转变,特色向绿色升级,种养向加工延伸”的思路。全市紧紧围绕杜蒙伊利集团为龙头的奶牛养殖加工、大庆金锣集团为龙头的生猪养殖加工等主要产业链,加强政策扶持、基地建设,搞好利益连接。并制定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若干意见》,积极为金锣、日月、吉泰、伊利等龙头企业争取省配套资金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大庆市目前已成为全省拥有绿色和有机食品品牌总数第一的城市。大庆市的绿色食品共参加香港、上海等地的展销活动6次,有11个产品荣获中国农博会金奖、最佳产品包装设计奖。在天津、上海、广州分别成立了华北、华东、华南3个绿色食品销售中心,并在全国建立了130多个销售网点。
4、特色旅游观光农业基地的建设
所谓观光农业,就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牧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和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大庆市对发展观光农业进行了规划,重点建设“两廊一带”,即着力打造“东、西干线”旅游农业长廊,和发挥沿松嫩两江和“乌双”两河形成的湿地、湖泊及自然人文景观优势,建设沿江、沿河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带。让胡路休闲观光带建设了向荣葡萄采摘园区、三胜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红骥牧场蔬菜棚室园区等;银浪生态园是集采摘、垂钓、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占地面积6000亩。今年该区还将开发建设科普示范区、农业科普示范区、湿地观光区、特色美食区、疗养别墅区、商务接待中心等,使这里成了市民的后花园。通过具体的规划,大庆市预计在2011年,使观光农业收入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成为农业的主导产业。
三、建立起具有大庆特色农业结构新体系的构想
今后,全市农业调整总的思路是:依托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坚持突出比较效益,发挥区域特色,实现规模推进的原则,把结构调整和实现增收,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优势产业,提高农产品转化水平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建立起具有大庆特色,适应小康社会建设要求的农业结构新体系。
1、优化农作物品种和品质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和大庆市的资源条件,在确保全市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粮经饲比例。即在稳步发展优质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生产,形成“三元”种植结构,2010年要达到30∶40∶30,基本形成较为合理的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按照口粮、加工专用粮对粮食不同品质的要求,扩大优质水稻、专用玉米,青贮玉米和优质小杂粮生产,坚持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的路子,继续加强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
2、加快畜牧业发展
充分发挥大庆市的资源优势,把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以引进优良品种、加快品种改良为重点,加快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以推进规模化、规范化为重点,提高饲养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以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推进产业化经营;以加强畜禽良种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为重点,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坚持区域布局、规模推进的原则,重点建设好六大牧业基地。重点建设好奶牛、生猪、肉牛和肉羊、肉鸡和蛋鸡、大鹅、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等六大牧业生产基地。
3、突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建设高标准的绿色食品示范带,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组织实施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建设谷子、水稻、绿豆、胡萝卜、红干椒、马铃薯等18个种养业绿色食品基地,以肇源、杜蒙为重点,建设绿色特色食品示范带,积极扩大绿色食品品牌群体规模,抓好有发展潜力的名特优产品的绿色品牌申报和认证,加速特色产品向绿色、有机食品的转化升级,成为全省重要的绿色食品开发生产基地。大力开拓绿色食品销售市场,以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为依托,以大庆绿色食品经销中心为主体,建设好大庆绿色食品专业批发市场,健全销售网络,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销售手段,增强大中城市市场开拓能力。
4、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大庆市观光农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基于其目前的情况,政府要重视加强规划与指导,把观光农业规划区的建设视为一项新兴产业和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途径之一,应在人力、资金、技术、政策上适当倾斜,投入资金建设硬环境,配以优良软环境。同时,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观光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宏观管理、组织机构、财政政策等领域,通过技术支持、合同规范、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贸易许可等各种手段,为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政策层面上的支持。
发展观光农业旅游要在政策法律的指导下进行。众所周知,观光农业涉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包括土地、水体、山林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整合。因此,观光农业涉及面广,各种形式的农业旅游,都应该依法进行,在当地区域内纳入相应的管理机制,得到旅游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这是观光农业有序经营的必要前提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杨军:黑龙江省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考[j].理论探讨,2005(6).
[2] 周文、王炜:关于推进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3] 赫修贵:把黑龙江省建成亚洲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j].世纪桥,2009(3).
[4] 卢秉福、周艳丽、张紫鑫:黑龙江省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
[5] 张明星:发展特色农业模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作物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