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乡建设用地挂钩置换是解决城市化用地的可行办法。实证分析显示,未来十年如果能将成都非农化的农民合法宅基地都置换成城区的征地指标,则将形成3万多亩的供地增量。由此形成的建筑面积增量可以大大缓解城市化的建设用地紧张的压力。
关键词:宅基地;挂钩置换;城市化;土地
中图分类号:f29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133-02
引言
城市化是
假定未来农民的宅基地出让与城市化进程有某种必然关系。2006年成都城镇化水平为61.5%[2],而根据成都“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城镇化率将达65%以上;到2020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3]。以此速度,不考虑增加人口变动因素,2010以后十年间将有60万农民被纳入城镇生活。以此推算,这60万人现在所拥有的3.15万亩宅基地面积,最可能流转并被纳入挂钩置换的范围。即使考虑到人口变动因素,也不影响此处的研究,因为新增人口并不增加宅基地总量。
4.供需矛盾分析。前文指出,考虑到人口变动和城市化因素,在未来十年内,成都还需要2亿平方米建设面积增量。作者假定:未来城镇化农民3.15万亩的宅基地量被政府以指标置换的形式全部转换成城区住宅建设供地,设平均容积率为3~5,约形成6000万~1亿平方米左右的住宅增量。如果平均容积率更高,则会形成更多的住宅面积,从而部分地满足城市化对住宅的需要。
本文仅仅研究了以宅基地置换来增加城区建设用地这一方式,实际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总存量远大于宅基地总量,这些建设用地都构成理论上的复垦置换的指标。所以,挂钩置换是解决未来成都城市化的空间拓展的好办法。
结语
面对耕地保护和城市化的双重任务,未来的城市化拓展空间可以通过挂钩置换来解决。本文的实证分析显示,未来十年如果能将成都非农化的农民合法宅基地都置换成城区的征地指标,将形成3万多亩的供地增量。由此形成的建筑面积增量可以大大缓解城市化的建设用地紧张的压力。
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1]何景熙,李晓梅.成都市人口变动态势的预测及其含义[j].人口与经济,2007,(1).
[2]成都城镇化率高居全省第一[n].成都商报,2007-12-19.
[3]成都“十一五”目标,瞄准中西部三最[n].成都日报,200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