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绊脚石,并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如改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状况、增强失地农民的维权能力、加快失地农民的职业转换,等等。而职业规划也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一个途径,对它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失地农民;职业;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2-0019-02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意识到城市化是解决许多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的现实选择,也是
三、政府在失地农民职业规划中应发挥的作用
失地农民职业规划中存在的困难,一部分是由于其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但其根本原因是城市化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因此,政府有责任有义务采取各种措施来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使其获得新的工作。
第一,引导失地农民转变职业观念,使他们重新认识自我。阻碍失地农民重新获得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自身的传统思想观念。失地农民有较强的依赖心理。他们失去土地后仍然存在只要有土地就有保障,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权利的思想。他们认为,就业是国家和政府的事,他们中的大部分在获得经济补偿后就赋闲在家也不愿意去找工作。因此,各级政府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合理引导,使失地农民能够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破除其等、靠、要的思想,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提高适应城市和市场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走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
第二,提高失地农民自身的素质,拓宽他们的视野。职业规划合理与否与个人自身的素质息息相关。一个合理、可行度高的职业规划需要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并对市场需要和行业环境有较清醒的认识。这对于只有中小学文化水平的失地农民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政府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程度文化水平的失地农民进行职业教育,文化水平教育和技能教育。在提升他们自身素质的同时要帮助他们了解当前的就业环境和就业知识,拓宽他们的职业视野。
第三,积极创造外部条件,提高失地农民职业规划的可行性。职业规划的可行性是职业规划成功的重要标准。对于失地农民来说,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变,即使他们制定了合理的职业规划,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许多的外部困难。因此也就需要政府转变其职能,发挥其政府服务的作用,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创造外部条件来提高失地农民职业规划的可行性。在政策上要给予他们相应的倾斜,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并向社会有关部门发出要求,尽量创造更利于他们就业的条件。
编辑转
参考文献:
[1]何格.合理安置失地农民的构想[j].农村经济,2005,(1).
[2]王惠博.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综述[j].乡村经济,2008,(2).
[3]谢俊贵,曾笑丽.失地农民的职业转换及其促进策略[j].广州大学学报,2007,(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