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时期,笔者有幸随北京大学光华管 理学 院浙江考察团,走访了浙江省十余家民营企业,感触颇丰。考察之初,笔者是带着“资本 市场 与产业升级”这样一个预先设定的课题去的,然而鲜活生动的企业印象却使笔者意识到,单纯地探讨这些民营企业的产业升级之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不仅与现实不符,而且也略显狭窄。因此,笔者换了一个角度,即以这些民营企业的资本形成之路为轴心和主线,力求系统地把握这些企业的经营实践,从而不揣浅陋地梳理出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浙江民营企业总体印象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独特群体,虽然各自从事的行业不同,各个老板的个性迥异,然而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归纳出一些共性的东西来,这一点可能对于 指导 其他地区民营 经济 的发展更为重要。
1、民营企业多,国有企业少;传统企业多,高科技企业少。浙江省民营企业是数不胜数的,好多县级市注册企业都超过一万家,这一万多家企业当中,国有企业寥若晨星,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中不乏有全国驰名的大集团,然而更多的却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但我们绝对不能小看这些家庭作坊,因为
程,因此愿意拿钱出来作为资本投入用于企业的再发展,这就是股份合作制阶段。这种资本的小规模集中和积聚却使得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然这其中不乏有头脑发热者因上马了一个超越自己能力的项目而倒闭者,但大多数的创始人却始终都在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因而这些企业持续发展是不成问题的。
4、启动民间资本。企业进一步的发展使得他们渐为当地居民所熟知,而 社会 上特别是政府的文件中对民营企业的评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民营企业得以大量地取得民间资本,虽然这种行为有悖于 法律 。创始人的亲朋好友,早在企业初创时期就部分加盟,在这个阶段更是纷纷解囊,由于相互熟知,因此企业这类资本的 成本 并不是很高,而关系不是很密切的人,由于相互了解不多,资金成本就要再加上一点风险补贴率,也即某种意义上利率实现了 市场 化。这种筹资方式是推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因为这种筹资方式虽然因为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较高,但是它却是没有边界的。
5、流动资金短缺时,他们找过 银行 。在当时民营企业尚处于地位和其实际作用严重不对称的阶段,银行给予他们短期借款都是非常谨慎的,更不要说长期借款了。经过几个回合后,这些企业良好的信誉,丰厚的利润水平,增加了银行、 财政 的好感,他们渐渐取得了这些部门的支持,比如,政府贷放给这些企业的“财政贷款”,“企业发展基金”等等,然而相对于一个快速发展、资金需求量极大的企业而言,这些资金仍然是杯水车薪。
6、银行给予这些企业巨额的授信额度。就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之时,国有企业却是步履维艰,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给予了全新的认识。民营企业的地位由 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必要补充到多种所有制并存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也使得其自身成为利润最大化的商业主体,他们的贷款对象也一改以往的几乎是非国企不贷,转而谁能盈利就贷给谁。发展后劲十足的民营企业当然受到了银行的青睐。
7、企业股份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