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低碳 经济 ;经济发展;机遇 论文摘要: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正使人类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损失,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共同面对的最严重的危机。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世界引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围绕低碳经济的能源和产业新技术开发应用,无疑为黑龙江省改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 社会 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低碳经济发展背景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 电力 、 交通 、 建筑 、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低碳技术几乎遍及所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业部门,在这些领域,低碳技术的应用可以节能和提高能效。
2007年9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联手应对。发达国家应该正视自己的 历史 责任和当前人均排放高的现实,严格履行《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减排目标,并在2012年后继续率先减排。发展
我国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比较低,但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二。2025年前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有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预计2050年,我国能源消耗将占世界能源总消耗的60%左右。基于此,发达国家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2007年5月23日,国务院下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要把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 检验 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2007年6月3日,
3.为黑龙江省 农业 发展提供机遇
2006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 017.6万公顷,其中水稻208.9万公顷。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在控制温室气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农业低碳措施主要有:选育低排放的高产水稻品种,推广水稻半旱式栽培技术,采用科学灌溉技术,研究和发展微生物技术等,有效降低稻田甲烷排放强度;研究开发优良反刍动物品种技术,规模化饲养 管理 技术,降低畜产品的甲烷排放强度;进一步推广秸秆处理技术,促进户用沼气技术的发展;开发推广环保型肥料关键技术,减少农田氧化亚氮排放;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少(免)耕技术,增加农田土壤碳贮存。
大力发展以低碳 经济 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态 环境 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为黑龙江省 水利 建设提供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