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装备制造业 重大技术装备
[论文摘 要]随着国家对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部署和一系列加快振兴政策的颁布实施,以及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和国际国内装备 市场 趋旺的需求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 历史 机遇。四川作为我国三大重装制造基地之一,如何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以重大技术装备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全面提升本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水平,是当前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装备制造业的全面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引言
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中地位显著的重要产业部门,是指为国民 经济 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因其科技含量高、技术难度大、成套性强、产业关联效应显著等特点已使其成为国家科技水平、创新能力、 工业 实力的综合反映,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其他产业的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及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在当前国际制造业的转移中,一方面,发达国家因 成本 上涨和对资源的珍惜以及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将国内的传统制造产业向外转移,对装备制造业则是将生产环节外包;另一方面,发展
三、四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及原 材料 主要依赖进口。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研发的投入都显不足,这直接导致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优势产品的开发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和产品较少,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在一些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如大型铸锻件)方面也主要还需要依赖进口。
(二)产业组织水平不高,产业集聚效应虽然初显但集群化发展的程度还较低。虽然在德阳、自贡的装备制造业集中度较高,外协配套企业也初具规模,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但从产业链的发展要求看,以优势产品为龙头的产业链急需向纵深方向延伸,而目前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协作程度不高,合作关系不紧密,配套企业的配套能力不强,配套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很低,更多的是从事简单重复的一般加工配套,专业化技术水平较低。
(三)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在国际上有综合竞争力的重装巨型航母集团。目前,四川装备制造业尚未形成在国际上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核心企业。在重装产业资源上还未实现充分有效的产业整合,资源配置的 市场 化程度不够,重装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成套性能力不强,一般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和成套设备制造能力不足,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弱,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四)大件 运输 难、土地及能源供应紧张,重装企业发展的外部 环境 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能源和用地供应紧张,影响企业的发展;二是大件运输能力相对滞后,目前的大件运输通道通行能力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大件运输的需求,特别是岷江航道在枯水期,因水位不够,使运输大件受限,这已成为制约四川重装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极有可能导致四川省重装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五)重装产业人才状况不适应重装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一方面,随着重装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重装人才,尤其是技术核心骨干人才、高层复合 管理 人才等关键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受地处西部内陆的区位劣势,重装人才出现了引进困难且易流失的不利局面。如何围绕重装人才需求,制定出符合本省实际的产业人才政策,从体制和机制上彻底解决重装人才引进困难,保证人才不易流失,是目前一个亟待研究和需要彻底解决的问题。
四、加快发展四川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投入和引导,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大力提高重装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一是加大政府对科研的投入,充分发挥重装创新研制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带动企业加大对研发创新的投入;二是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合作,积极推进企业的国际国内技术合作与交流,集中研制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项目,为产业化和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尽快提升我省重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集中资源支持装备制造业国家级和省级工程中心以及大型骨干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全面落实国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配套政策。
(二)改革和完善产品链的组织结构,提升重装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水平。一是实现纵向联合,延长产品链。以龙头企业牵头,向下游扩散产品。研究外协加工扩散的问题,按专业化协作思路组织生产;二是推动横向联合,实现哑铃式发展。核心企业掌握关键技术、关键市场两头,中间加工能力尽可能扩散、延伸到横向专业化加工企业,包括有条件地向协作企业整体转让部分技术,在核心企业和外协加工企业之间建立互惠的、稳定的外协配套关系。
(三)加强产业整合,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组织水平。以重大项目或重点产品为依托,通过采取成立项目联合体、 企业战略 联盟及相互持股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重装资源的整合力度,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全省重装制造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同时,强化资本运作,建立战略联盟,推动大集团大公司之间的战略重组,争取发展1-2家具有工程承包能力的巨型工程总承包航母集团。
(四)加强对重装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为重装企业的发展营造有力的外部环境。加强政府对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有效解决企业在生产要素供应及大件运输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对大件运输,要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和投入,维护、整治好现有大件公路、岷江大件航道,确保大件运输通道畅通;尽快建立大件运输通道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做好大件运输公路、航道的建设发展规划,拓宽 融资 渠道,加强大件运输公路、航道建设,以适应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需要和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
(五)建立和完善重装产业人才建设的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联合培养一批中青年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特别是重大装备研制和系统设计的领军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完善人才引进和合理流动的政策,建立人才专项津贴和科技创新人才资助专项基金,大力实施首席专家制、技术入股和以项目定酬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力;进一步加强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国内制造业技术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