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校园 旅游 ;旅游产品;产品开发
【论文摘要】校园不仅是知识传承圣地,也是旅游消费旺市。校园旅游特点、校园旅游产品类型、开发原则、开发模式以及开发对策,是笔者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在我国,校园旅游产品被开发出来以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间,“名校游“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产品,几所名牌大学也成为众多国外游客的必选对象,但由于观念、 法律 、政策等的影响,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深入探讨。
一、校园旅游的内涵与特点 校园旅游是一种以高等学校为载体,以校园 文化 为灵魂,以一定的 社会 效益和 经济 效益为目标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现为以名牌大学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吸引旅游者前来参观、旅游和学习的系列活动。
校园旅游具有极强的参与性,通过旅游活动,能使旅游者在精神与知识方面都得到满足,体验到名牌学校所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校园思维”,是一种 投资 少、见效快、效益好的旅游产品,且具有极高的灵活性与地域差异性。
二、开发原则 只有彰显高校个性的校园旅游产品才能吸引游客,所以开发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产品要突出校园特色。每所大学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地域特色,所以校园旅游的开发应反映出各自不同的人文精神和校园 环境 。校园环境如水木清华、山水武大等。人文精神如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大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人大的“人民、人本、人文”、南开的“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牛津、剑桥、哈佛是培养诺贝尔奖得主与企业家的摇篮等。
2、静、动结合的开发原则。静指的是校园的旅游景观、馆设场所等设施,动指的是校内的师生,利用动静结合原则开发观光、购物、休闲等旅游项目,开展各种娱乐、节会等游艺活动,使游客能够较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选择地进行旅游消费,从而推动校园旅游向多层面、多样化、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3、资源共享原则。高校的主要功能应该是 教育 教学,而校园旅游则是在不影响教育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在校园旅游与学校教学之间要做到互相促进、资源共享。有效利用校园旅游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平台,并同时满足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4、可持续发展原则。也就是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限量活动,使空间和时间、环境和资源之间相互协调,且富有弹性,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
三、产品类型及开发模式 由于校园旅游的游客身份不同、目的不同,其类型主要有观光型、修学型、探亲型、会务型、科普教育型、文体活动型等多种,在此不再赘述。但是,其开发模式有待探讨。多年来,由于高校自身情况的差异,主要有四种开发模式:
1、旅行社主导开发模式。由于旅行社的经营性质,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面对教育投资不断加大的现象,为迎合新的旅游需求,旅行社就开发了像“我去北京上大学”、“我去上海看世界”类似的旅游产品,且效益可观。这种模式就是旅行社主导开发模式,它是现阶段校园旅游产品的主流模式。
2、高校自主开发模式。高校具有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深厚的人文积淀、富有特色的校园 建筑 、雕塑和雕像、为数众多的科普场所、优美的校园环境,还可以通过校园旅游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还能促进院校与相关企业间的横向交流,有利于高校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于是高校把自己作为旅游目的地,主动与旅游企业联合开发校园旅游。
3、游客自发游览的模式。在当今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在追求各种各样的“充电”,如有的人想接受学历教育,有的人想在职学习,也有的人到学校学习和游览是为了充实生活、老有所乐,最多的还是家长带领孩子提前感受高等学府的氛围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等等,这些旅游群体自发的到高校进行旅游活动,形成了游客自发游览的模式。
4、政校企合作的开发模式。我国的高校从 行政 归属上分为: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两大类,其中公办高校又分为部属院校、省部共建院校、省属院校、厅属院校等多类。由于公办高校的公益性质,其所有的活动都应符合相关的要求。因此,此类校园旅游的开发也应取得相关领导部门的许可,或者说,如果有相关政府部门的许可与牵头,加上高校与旅游企业的配合,校园旅游活动的开展会更加顺利与良性。这种模式会随 高等教育 的更加开放化而弱化,但在我国还将存在较长时期。
四、开发对策 针对校园 旅游 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使校园旅游真正满足 社会 的需求,逐步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旅游产品。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为高校是个“清修之地”,只能“教书育人”的观念是错误的。高校应在坚持 教育 功能的基础上,走向开放化。它独特的 文化 内涵和优美 环境 可以作为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予以挖掘,操作成功可取得双赢效果。
2、政校企通力合作,采取合理的经营模式。校园旅游不只是关系到学校问题,还跟政府的政策、企业的行为有关,只有高校、政府、企业三者的相互合作与协调,在相关政策的许可与引导下,在高校后勤集团对其旅游资源进行统一 管理 、统一经营下,做到有选择地适度开发,保护、培育和开发利用并举,社会效益与 经济 效益并重,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旅游的作用。方法是设立“校园开放日”,不收取参观费用,也可采取变相收益的合作经营方式。
3、以资源为本体,挖掘旅游产品特色与内涵。每个高校自有其独特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应当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首先,校园内外部空间应该相互交融。高校既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等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达到园林融入 建筑 、建筑融于园景这样一个绿化生态的环境。其次,高校的建筑形象应尽显其典雅、庄重、朴素、自然,让人们走进来就有种自然清新的感觉。建筑个体之间也不必采用统一的风格,而是通过不同的建筑处理方法来表达出高校的校园精神,从而反映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及其自由性。以郑州大学为例,主要以冬青、白杨和松树为主形成的一道道的“绿色屏障”作为校园与外界的分界线,整体的校园建筑是在绿色的包围下以红色为主,内部的建筑之间又设有草坪、花园、湖泊、喷泉、亭台楼榭、假山、各种名贵的树木花草等等,还有设施完善的体育场,形成了一所园林式的校园,并正在进一步的完善。但其人文内涵有待挖掘。
4、树立正确的 市场 定位,开展多种主题旅游活动。校园旅游不是单纯观光、娱乐,而是融教育与旅游功能为一体。因此,在发展校园旅游中应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较好的方法是通过开展多种主题旅游活动,让旅游者充分了解高校,体验校园生活,同时也为高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舞台。
5、加强对校园旅游的管理。首先,校园保安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不管何时何地,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游客的安全是开展校园旅游的首要条件。其次,设立校园导游。高校可以让勤工助学中心选出一部分人作为校园导游,也可以通过校园的青年志愿者开展一些义务导游活动,这样一来,大量零散游客的造访给校园秩序、环境卫生等造成的压力就可以得到解决,同时也给贫困生提供了兼职工作的机会。再次,合理地控制游客的数量,这样既不破坏校园环境,方便高校管理,也满足了游客的需求。最后,学校还应该设立接待机构,接待有组织的旅游群体。总之,高校应全面加强校园旅游的管理,促其健康发展。
开发校园旅游产品,可以推销高校品牌,拓展社会就业和勤工办学的空间,壮大校园文化产业,激活社区经济,启蒙和熏陶孩子们,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医疗单位的兴衰关键是看有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财力。加强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是保持医院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 管理体制 ,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向企业化管理靠拢,不仅是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应遵循的原则,也应为医院经济管理所借鉴。
【参考文献】 [1]延桂芬.进一步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代商业,2007,6:55.
[2]王锋.浅谈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科技资讯,2008,7:196.
[3]张培征.如何加强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