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是市场 经济 发展 的命脉,更是 现代 市场经济的核心,没有发达的现代金融,就等于没有现代市场经济。金融中心的建设经验表明:一个经济相对活跃的较大地域,需要而且必然会形成一个金融中心,以引导资本聚集、发挥引擎效应,进而带动所在区域经济的迅速增长。对于东北振兴而言,依托沈阳高标准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不仅有利于解决该地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金融支撑问题,更有利于解决该地区所特有的深层次结构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进而对实现东北老 工业 基地全面振兴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依托沈阳高标准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正蓄势待发
沈阳已经具备作为辽宁乃至东北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基本框架。尽管沈阳在金融机构密度、金融资产总量、金融辐射功能等方面,与上海、北京等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缩小。不论从沈阳经济区加快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客观需要看,还是从沈阳的基础条件来看,依托这座城市高标准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可谓条件具备、恰逢其时。
(一)优越的金融发展环境
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沈阳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发展环境显著改善,相继获得“2004cctv全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多项殊荣,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我国确定的唯一“生态示范城”;在2006年
提出这一战略定位,充分考虑了东北地区在全球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
众所周知,资本品的生产对金融有特殊的要求。资本品生产属于生产周期长、需求周期变化快、原材料价格变化影响剧烈、能源耗费强度大、技术创新相对缓慢和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的资金密集型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一般要求生产商与资金供应商有比较良好的关系,要求资金供应商的成本相对低廉和稳定,而且要求资金供应商有长远的战略规划。正如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和德国的综合银行制度的 历史 所表明:在工业化高速 发展 阶段,产业型金融对装备工业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高标准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在定位于产业型金融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产业型金融如何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因此,沈阳的最好定位就是建立产业金融创新体系。
(二)高标准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步骤
围绕实现上述总体战略提出的“两大特色功能中心”和“八大区域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需要有规划、分步骤地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
政策争取阶段(2010—2011年)。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不仅仅是沈阳、辽宁或者东北地区的诉求,而且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应积极争取把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工作纳入国家正在实施的东北振兴战略;同时,积极争取把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内容纳入辽宁省乃至国家“十二五”规划之中,使其成为全国金融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制订《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创建国家级优化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力争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出积极的贡献。
基础建设阶段(2011—2015年)。积极做好金融中心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基本完成东北区域产权交易中心、资金清算中心、金融市场业务中心、金融人才聚集中心、区域金融监管中心等“八大中心”的建设任务,初步形成产业型金融市场体系和管理体系。
发展和创新阶段(2015年以后)。这是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突破发展瓶颈、大力创新的重要时期。在继续服务好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大创新力度,力争完成东北亚国际能源金融中心和东北区域性国际资金聚集中心的建设任务,力争全面实现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宏伟目标。
高标准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是新时期赋予沈阳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这座城市乃至东北区域实现战略地位历史复兴的重大机遇。我们深信,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作为行进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征途中的“活力之都”和东北地区重要的金融领军型城市——沈阳,一定会不辱使命,把握机遇,完成好高标准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历史重任。可以预见,一座 现代 化的“金融之都”必将矗立在东北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