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 工业 基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有着漫长的边境线,
(二)制定出台鼓励和保护双方相互投资和贸易的优惠政策,为促进并搞活中俄次区域经贸合作提供政策基础
应从互利双赢的原则出发,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保护双方相互投资和贸易往来,为东北老 工业 基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 经济 合作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应加紧制订与双边高速增长的贸易和投资密切相关的司法、税收、银行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则,出台协调、鼓励和保护双方相互投资和贸易的优惠政策,如在自由贸易区框架内就相互投资确定优惠和投资保障政策,在政策和制度上改善、加强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畅通两国联系渠道,使两国经贸合作驶入快车道,为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政策和制度基础。
(三)加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中俄次区域经贸合作区的建立提供物质基础保障
首先,加强城市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重点进行边境口岸城市的能源、 交通 、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边境口岸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和硬环境,提高边境口岸城市对外开放的基础依托。其次,要加强地区之间的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尽快实现陆路(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立体交叉渠道的畅通。再次,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在双方中央或地方政府、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构等的支持下,尽早建立贸易信息 网络 系统,强化两地区贸易的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开辟 电子 商务的全方位服务,实施 现代 营销方式,建立国际物流配送体系,疏通地区经济合作的信息渠道。
(四)调整传统经济合作的行业和领域,实行全方位经济合作,提升两地区经济合作的规模和水平
在未来的经济合作中,合作的重点不应停留在俄罗斯的能源原材料,而要更多地适应新的转变,把跨国的高新技术合作、产业合作作为今后合作的重点,全面推进双方在原有的货物贸易、资源开发和粗加工的合作的基础上,开展体现优势互补的加工贸易、技术贸易、技术开发和引进、直接投资、产业合作等。合作形式从单一的易货贸易扩大到资源开发、工程承包等经济技术和投资合作,并逐步建立起跨境生产加工基地、科技成果产业化园区,直至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合作领域从石油、煤炭、木材、农业种植等资源开发性领域拓展至航天、核能、军工、电力、海洋能源开发、环保等众多较高科技领域以及石油化工、重大装备制造,汽车产业及其汽车零部件、机床、航空、造船等,如以沈阳为中心 发展 现代化装备制造、以大庆、辽阳、吉林为中心建设一流的石化工业、以远东地区为中心建设森林工业开采和加工以及食品工业,真正实现全方位的经济合作,提升两地区经济合作的规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