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工业遗迹的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工业遗迹在现代生活中所处的尴尬地位以及公众对其的认识都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和讨论。本文讲述了发达国家典型工业遗迹的开发经验,主要从借鉴这些经验入手并结合工业遗迹产生的背景、概念,以及欧美济南的实际情况来论述济南工业遗迹的保护性再利用。
【关键词】工业遗迹;发展现状;开发模式;保护性再利用
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标志着一大批传统工业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随着城市化的蔓延和内城经济萎缩它们在城市中留下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这些工业废弃地成为大面积的城市伤疤。然而,从另一面来看这些工业废弃景观中的产业建筑不仅有其珍贵的历史价值需要挖掘研究,还具有显著的改造再利用的现实价值。
所谓工业遗迹是指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工厂车间、磨坊、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相关工业设备,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对于工业遗迹的价值,人们的认识还是相当不够的。工业场地、工业建筑、机械设备以及其他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文明的历史见证,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生活、技术水平和价值观念。有些城市决策者认为从生产领域淘汰下来的内容是废弃物,是城市和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应将它们彻底清理,代之以新的开发项目。当前世界各地的工业遗迹都面临着被毁坏遗弃和掠夺式开发的危险境地,我国沈阳、北京、上海、济南等城市的重要工业遗迹正在消失。
对于工业遗迹,我认为保护性再利用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措施。所谓工业遗迹的保护和利用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工业遗迹的保护与一般文物保护不同,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这些产业建筑物进行适当再利用,在尽可能地保留、保护其工业生产类建筑的特征和它所携带的历史信息的前提下,一定要注入新的空间元素、开发新的功能。近代产业建筑的保护,不仅是要使旧建筑留存下来,更重要的是要复苏产业建筑的生命力,使之能够融入当代城市生活中。从投资角度来看,工业遗迹存在有很高的价值空间,在房地产开发热潮之下,寻找新的开发热点,在大量研究活动的支持下,简洁而有预见性地分析其价值和空间,是战略研究任务的重点。目前国外已形成了工业遗迹保护与开发一系列成熟的模式与套路,我国北京,上海等地区也有不少这方面的案例,这些成功经验对于开拓济南工业遗迹保护性再利用的思路,提升工业遗迹存在的价值空间都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1 公共休憩空间模式
在工业旧址上建造一些公众可以参与的游乐设施,作为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广东的岐江公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岐江公园场地原址是广东中山市的粤中造船厂,该厂在鼎盛时期有1300名工人,是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珠江流域由传统的农业产业区转变为中国顶尖的工业产业区后,粤中造船厂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厂址总面积11公顷,水系与岐江河相连,厂内遗留了不少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包括龙门吊、铁轨、变压器等。公园设计者沿用了rchard hagg 的美国西雅图炼油厂公园和peter latz的德国ruhr钢铁城景观公园的设计理念强调废弃工业设施的生态恢复和再利用,成为具有引领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作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用水生、湿生、旱生乡土植物——那些被农人们践踏、鄙视的野草,来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以此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培育环境伦理;小时穿越铁轨时的快感,在这里变为一种没有危险的游戏,使冒险、挑战和寻求平衡感的天性得以袒露;人对水的向往、对空间的探幽天性等都通过亲水栈桥和平地涌泉、树篱方格网的设计而得以充分体现。岐江公园将审美和实用功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成功的完成了对历史、文化和自然之美的再现。在济南,重汽的旧厂址就有适合开发成岐江公园类似的条件,其位于城市居民密集区,周围公共休憩场所较少,旧厂房和大门依然存在,且紧邻工商河,可以与政府一道将工商河的整治纳入的规划之中。
2 工业博览会模式
举办有主题的工业博览会,并与招商活动、商务交流和交易、旅游等融合。鲁尔地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城市密集区,也是欧洲最大的区域性劳动力市场,然而正是在这个被称为欧洲最强大的区域中,也存在着落后的地区,这就是埃姆歇,埃姆歇国际建筑展(epi)就是针对这一落后的工业地区采取的更新措施,全部工程在10年内完成。国际建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人们能够基于共同的区域发展远景对规划进行广泛的讨论、沟通与协商,平衡各种利益与愿望的冲突,最终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共识。展会以方案筛选和竞赛的方式征集了400多条工业遗迹保护性再利用的方案,最终结合当地条件选出了75个,它就像一个实验室,一些不够成熟的新想法能够在这里得到发展。德国埃姆歇地区正是充分利用了epi这个金字招牌,工业遗迹得到极大利用:一些戏院的舞台和迪斯科舞厅建在原来钢铁厂的厂房内,原来的鼓风机车间改建成音乐厅,一些仓库被用来开饭馆,原来的铸钢厂或煤矿被改造成科学公园或技术公园,许多老厂房现在变成了各种工业博物馆或艺术展览馆,老的燃矿炉和贮气罐经重新整修后成为配有水下呼吸器的潜水池,供人们练习潜水,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
3 主题博物馆,工业旅游模式
通过博物馆的形式展示一些工艺生产过程,从中活化工业区的历史感和真实感,同时激发社区参与感和认同感。比较典型的是波兰的威利奇卡盐矿,从中世纪一直到今天,这个盐矿还在开采,不过开采数量变得很少了,虽然盐矿还在运转,但它主要是作为一个博物馆,靠游客带来丰厚的收入,除了可供参观游览外,盐矿的下面还有地下餐厅和教堂,还有用盐制成的各种旅游纪念品等,又如苏格兰威士忌文化遗产中心,通过主题博物馆、剧场式场景、视听节目等方式向游客们讲述威士忌的时代发展史,游客们可以坐在威士忌酒桶形的电动车内游览景区,观看甚至可以加入到威士忌酒的制作过程中,景区礼品店中则是各样的威士忌酒及相关产品。而济南则完全可以利用山东机器局的优势,办一个近代军事工业游的旅游项目。作为可挖掘的近代军工旅游资源,除了留存有各具特色的清代、民国建筑之外,还有许多声名显赫的历史人物及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当时洋务派很注重人才的培养,山东机器局就拥有像张荫桓、薛福辰(薛福成堂兄)、徐建寅(徐寿之子)、曾昭吉等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还有丁宝祯为获取运营经费向清廷上的奏折,历届巡抚对机器局的改造完善,以及机器局经历洋务运动、甲午海战、辛亥革命、日寇的践踏、新中国工业改造的历史都可以作为很好的旅游资源。
4 艺术创作基地模式
随着后工业社会转型而产生的社会需求,许多中高收入的年轻人、自由艺术家、大学生及媒体从业者在寻找适合他们生活方式的空间。他们并不满足于居住在平淡无奇的工业化住宅或是城市边缘的封闭社区中,而是希望生活在能够显示他们的个性、创造力、自信、进取精神与独立意识的场所。在西方,许多废弃的港口和滨水空间的改造得到了巨大的成功,秘诀往往就在于:它们满足了这群“创意阶层”对城市的要求,不仅体现了时尚,还丰富了城市的意象。北京798工厂是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一家大型国有工厂,东德负责设计建造,秉承了包豪斯的建筑理念,曾是首都工业的骄傲。而现在那里成为中国最著名的艺术社区,入住798艺术区的人中,有曾经放荡不羁,愤世嫉俗的摇滚青年,也有恪守传统,因循守旧的画家、雕塑家。两群截然不同的人在此共生——一群人在巨大厂房中建起自己的创作室,搞的完全是纯艺术,作品很难被普通人理解;而另一群人则是将厂房、仓库改造成另类的艺术空间、店铺或餐馆,并将自己的作品拿来销售,且以此为生,798也被认作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基地”、“民间艺术村”。需要引以为戒的是随着艺术家们的入驻和社会关注度的提高,对艺术趋之若鹜的中产阶级和有钱人对此大生兴趣并大举进入之后,最终导致该地区新一轮的房地产开发和房价升高,艺术家不得不迁居到更便宜的地方,美国曼哈顿的soho艺术社区就是因此而衰落。对于我们济南,位置稍显偏僻,地价低廉,适合艺术发展的工厂和仓库不在少数,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建立济南自己的798和soho,我相信它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对于济南工业遗迹的保护性再利用,在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济南自身的特殊情况,将城市更新、旧城保护与工业遗迹的适应性开发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工业废弃地都需要用于开发,而是择其有典型意义、有开发价值且地理环境适中的去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济南特色的工业遗迹保护性再利用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关注工业遗迹保护.宫苏艺.中国地产市场.2005/09
[2] 都市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徐逸.建筑.2003/09
[3] 英国工业旅游景点开发管理案例研究.吴相利.绥化师专学报.2003/09
[4] 南京1865与近代工业遗产保护.金戈.江苏地方志.2007/03
[5] 德国鲁尔区结构转型的经验与启示.秦海燕.上海城市规划.2006/07
[6] 也谈“造城运动”.刘会远.现代城市研究.2005/12
[7] 浅谈工业废弃地改造的生态恢复与遗迹保留.江哲炜.包志毅.华中建筑.2006/12
[8] 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符号.济南工业遗产何去何从.济南日报.2007/02
[9] 俞孔坚.中国工业遗产初探.
[10] 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局长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