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王婷
摘要:通过对北京市丰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抽样调查的结果,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素质现状并分析就业质量的原因。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因素与社会原因造成了现状,要想提升其就业质量,政府加大重视是必然出路。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转变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032-02
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好坏即体面就业是衡量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一个维度。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更是与国家发展休戚相关。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几乎没有下田务农的经验,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下出生成长,虽然户籍仍在农村,但也不想再回归;在一二线城市,他们以农民的身份干着工人的活;他们梦想融入大城市、尽管其文化程度比父辈们高,但又普遍比城市中的同龄人低,又因为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导致了他们无法被城市完全接纳,而普遍处于较低端的劳动力市场。新生代农民工只有认识到自身的职业素质问题、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城市中更好生存下去。通过我们对北京市丰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课题调查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素质现状分析
(一)文化程度明显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调查对象多为一线服务员工或保姆行业,会存在雇主在招工过程中对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要求,但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95%以上的情况下数据基本可以反映问题。[论文网]
由调查数据得出,初中的占41%,高中的占39%,大专的占12%,本科的占3%,文化水平提高。但是也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调查对象中接受过专业技能教育(职中、技校和中专)的比重只有52.3%,技能等级为初级技工的为32.6%,中级技工则占12.4%,高级技工的比例为3.5%,技师占总体人数的2.8%,高级技师仅占被调查者整体的0.9%,即新生代农民工有九成多受过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半数缺乏专业技能知识的训练。也就是说,在简单体力劳动不断被知识和技能取代的信息时代,如果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或者技能不能获得比劳动力市场需求更快的发展,保守主观估计,只有大约三成的人能够在城市中长期稳定就业。对于此,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有了初步的学习意识,但对于怎么学,却还存在着很多迷惘和认识上的误区。
另外,文化程度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被调查者中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和本科对工资水平的满意程度为一般的最多,文化程度为研究生对工资水平的满意程度为比较满意的最多。
毫无疑问,文化程度越高, 收入水平也越高,对工资水平的满意度也越高。这也证明了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在现代就业择业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随着社会日益对文化技能的高度重视, 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劳动者收入高于一般的劳动者必将成为普遍且常见的社会现象。
(二)生活状况普遍有所提高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加之政策对“三农问题”的倾向,虽然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存在收入、饮食结构和医疗条件等方面差异,但在所调查样本中新生代农民工高中文化水平居多,加之自身生活意识有所增强,追求比父辈们更高的生活水平,他们对自己的未来都有美好的憧憬,对新事物保持开放状态,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具有强烈的尝试欲。而多数为正式职工,对于工作场所、工作安全和工资水平满意度均较高,相对父辈来说他们也在自觉和不自觉的追求并向城市生活靠拢,也更进一步地融入了城市生活,所以生活状况有所提升,虽然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
(三)职业地位相对较低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所在行业为建筑业的占4.9%,社会服务业的占31%,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占38%,可见新生代农民工所从事的主要是体力型和高替代性的工作,职业地位相对较低,稳定性较差;与建筑工人相比,服务业和餐饮业所从事的工作在工作环境、工资水平来说都更为优越,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职业地位有较小的提升,但由于后者较之前者虽自由度更大,但是流动性较为狭窄,且不具备较好的福利水平,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对于改变自身现状发展的空间较为局限。
(四)法律意识略有提高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社会服务业中,大多数劳动者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部分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仅有少数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行业中,未签订劳动合同和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调查者占绝大多数,只有个别劳动者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具备了许多与时俱进的观念
二、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1.受教育程度有限,缺乏劳动技能。由于农民工在城市生存生活都处于社会较低端,加之户籍制度限制,农民工子女无法在城市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多初、高中学历或辍学肄业,而在城市也无法接受正规的劳动技能培训;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知识技能相对单一,使得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整体处于低端劳动力市场,,所能选择的职业也较为有限,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水平上呈现出职业地位的低端性、职业收入的低水平性。
2.各方面思想意识转变较为明显,但自我维权意识仍较薄弱。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意识较强,在城市的就业面宽,工作选择机会多,并且除了工资之外更倾向看中福利待遇、发展机会等,对于自身就业质量有直观明确的认知。虽然劳动合同签订率有所提高,但将其作为维权武器尚不多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等方面也处于相对匮乏的状态。
(二)社会因素
1.农民工身份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即使不再像农民,但仍带着农民的身份,摆脱不了。虽然不像父辈拥有乡土情结,渴望融入城市但却没有明确的未来归属。他们身上带着强烈的自卑感,纵使对于城市户籍无比羡慕,却也只能无奈彷徨于城乡社会之间,群体阶层表现出明显的倾底层化的趋势。
2.制度约束所限。城乡二元化的经济发展使得农民工在求业择业的过程中明显受到就业政策、社会保障不平等的公共服务,无法进行良好的就业选择,而就业的群体职业上升空间也极为有限。虽然适应了现代的城市生活,部分已融入城市社会,但城市居民的阶层认同却依旧会排斥着他们的存在,使得新生代农民工仍在社会等级上处于较低的层次。
3.农民工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不对称。根据2011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可知市场对中高端劳动力需求较为缺乏,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供给僧多粥少,雇主处于优势地位,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其就业质量的提高。
4.政府的监督体系尚不完善。由于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雇主不愿多投入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加之新生代农民工仍较
多处于劳动密集型的部门,在市场作用下只能从工人处减少成本,政府未能进行良好监管而建立良好的监督体系,从而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低下。
三、新生代农民工实现体面就业的对策
(一)政府加大投入,加强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
我们知道新生代农民工渴望学习,发展意愿强烈,但这个愿望却受到很多因素的考验:其劳动时间长、工作闲暇少、劳动强度大,培训课程与实际需求不相吻等等,除了其自身明确目标,进行有针对的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重视,为农民工向技能型发展提供支持。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切实规范企业劳动关系
现行《劳动法》关于劳动保障等的相关条款都仍需完善,提高企业的劳动合同有效签订率,同时要宣传提高农民工群体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农民工群体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拿起法律武器运用劳动合同来加强自己的就业保障。
(三)加大政府监管,完善农民工就业环境
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的监察力度,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促使企业积极地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当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城市社会的基层组织和相关部门提供支持与援助十分必要。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一视同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城市生活的种种实际困难,增强其归属感,也有利于城市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刘俊彦. 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m].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10(6).
[3] 许传新.落地未生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研究[j].南方人口,2007(4).
[4] 彭国胜.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基于长沙市的实证调查[j].青年调查,2008(1).
[5] 吴红宇.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利益诉求及角色变迁[j].南方人口,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