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如何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原文作者:李春和、白中海、周江、赵娜

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考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收入一头连着就业及财富分配问题,事关公平和社会稳定;另一头连着消费,事关促发展和转方式问题。全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富民强区”的发展目标,都很好地回答了一个问题,即发展为了谁?那么无论是改善民生还是富民,重中之重是藏富于民、普惠于民。但是目前,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以及贫富差距问题凸显,已成为一个社会高度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内蒙古自治区,站在全国的角度,主要从现状、成因和举措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现状
  近年来,自治区经济社会总体上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2011年经济总量达到143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5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974元,比上年增长1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财政收入达到2261.8亿元,比上年增长30.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56.67亿元,居全国第18位。在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却不同步,具体情况是:
   (一)收入增速相对缓慢
  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慢于经济增速。“十一五”期间,如图1所示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1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67%,分别慢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6.47个百分点和7.93个百分点;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4%,与全国gdp年均增速11.2%基本保持同步。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62%,分别慢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5.02个百分点和0.68个百分点;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4%,与全国gdp年均增速9.3%基本保持同步。
   单位:%
  图1 2005—2011年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增速
  数据来源:2006—2012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二)收入比重有所下降
  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比重下降。2011年,劳动者报酬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为43.46%,比2000年降低19.0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11年政府所得生产税净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51%,比2000年提高3.32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的营业盈余比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03%,比2000年提高15.72个百分点。企业和政府在初次分配中占有强势地位。
   2010年三大主体收入占gdp比重
  (三)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表1所示,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07.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02.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641.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5.7元;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4148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71元。在内蒙古人均生产总值为全国164%、人均财政收入为全国118%的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3.57%、95.19%、97.71%。
   表1 2005—2011年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
  单位:元
  数据来源:2006—2012年内蒙古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四)收入渠道相对狭窄
  从内蒙古城镇居民收入构成分析,工资性收入为主渠道。如表2 所示,2011年,城镇居民总收入为21890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的6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4个百分点;转移和财产性收入占21.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63%;经营性收入占10.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0.26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8个百分点。[论文网]
   图2 2005—2011年我区城镇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比较
  数据来源:2006—2012年内蒙古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从内蒙古农牧民收入构成分析,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渠道。201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6641.6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占63.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32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占19.7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74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占11.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9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占5.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具体情况见图3:
   图3 2005—2011年我区农牧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比较
  数据来源:2006—2012年内蒙古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五)收入差距相对大
  1.区域间收入差距相对大
  如表2所示,2011年,尽管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西部省区排名第1位,但是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相比分别低12495.5元、15822.9元、6513.3元、6489.9元,差距很大;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西部省区排名第1位,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相比分别低8094.1元、9412.2元、5679.7元、2730.2元,差距悬殊。
   2.城乡收入差距相对大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比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0年的2.5:1扩大到3.2:1。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07:1。

表2 2005—2011年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单位:元
  数据来源:2006—2012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3.地区间收入差距相对大
  如表3所示,2011年,呼包鄂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877元、29628元、29283元,分别为全区平均水平的142%、146%、144%,是最低的兴安盟地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18倍、2.24倍、2.21倍;呼包鄂三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038元、10058元、10047元,分别为全区平均水平的151.1%、151.4%、151.3%,是最低的兴安盟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2.3倍左右。
   4.行业收入差距相对大
  2005年职工平均工资排名前三的行业是电力、信息、金融。2011年职工平均工资排名前三行业变为金融、电力、教育,这三个行业职工

平均工资收入分别为58575元、52780元、51268元,分别为全区水平的141%、127%、124%,分别是最低的农口职工平均工资的2.6倍、2.3倍、2.2倍。
   表3 2005—2011年内蒙古六大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比较
  单位:元
  数据来源:2006—2012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5.贫富收入差距相对大
  据有关资料,2011年内蒙古千万富人1万多人,亿元及以上富翁800人左右,反观年收入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大约有60万人,而且一半左右为少数民族人口,可以说贫富状况天壤之别。
   二、收入差距成因探析
  目前,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贫富差距甚大,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马太效应”明显。究其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影响,内部原因主要是我区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造成的。
   (一)区域政策影响
  改革开放之初,按照“两个大局”的战略部署,率先在沿海地区实行开放政策,深圳是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从实践上讲,这符合当时的国情;从理论上讲,符合资源要素禀赋理论、区域分工合作理论。尽管2000年以来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政策,但是区域间差距在不断扩大。以内蒙古和广东为例,如表4所示,1980年我区国内生产总值与广东的差距为177.31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为65.47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为93.05元;到2000年,经过20年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为8261.22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为4632.5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为1616.27元;2011年,经过30年发展,我区国内生产总值与广东的差距为38850.4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为6489.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为2730.17元。
   表4 内蒙古与广东省主要指标对比表
  (二)分配政策影响
  政府、企业、居民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三大主体。改革开放初,我国三大主体分配比例是24:20:56,2011年是16:39:45,2011年我区三大主体分配比例是15:42:43,也就是说全国2011年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为45%,我区为43%,都说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政府让利于企业。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基尼系数为0.31,2000年为0.41,突破了国际上公认的0.4的警戒线,2011年一些国际组织和我国一些专家预测我国基尼系数可能突破0.6,表明社会分配严重不公平。
   (三)垄断经营影响
  以银行、证券和石油行业为例,垄断经营垄断了利益分配。银行业贷高存低,存款利率低于cpi通胀率,存款财富自动缩水;证券行业一方面监管不力,部分经营不善的企业也能包装上市,另一方面大部分上市公司成了圈钱剥利的企业,大股东拿着高薪,根本对股民不负责任;以“三桶油”为代表的石油公司垄断着国内油气开采、进口、营销并控制了市场价格,同样成为了暴利企业。据资料显示,2011年“两市”2367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2.5万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前22个省市的总和,是第一名广东省的4.25倍,是我们自治区的15.8倍。在净利润总额前10大公司中,银行就有7家,占比70%,剩余3家为“两桶油”和中国神华,这十家公司去年累计净利润为9908亿元,按照365天计算,平均每天净利润27亿元,简直成了一台“印钞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3个行业中,证券行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金融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倍,航空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国有行业的职工不足全国职工总数的8%,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
   (四)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模式问题
  内蒙古经济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如图4所示,2011年,我区投资率为7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4个百分点。从投资构成看,2011年我区引进国内外资金3000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27.5%,招商引资资金比重较大。在招商引资中,一方面由于资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处于强势地位以及受总部经济的影响,大部分投资收益流向区外,不能通过初次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另一方面,许多地区为了引资不得不给予优惠政策,致使利益减让,也使自身应得利益减少,影响再分配环节为城乡居民增收;从投资方向上看,近年来资金主要投向大型的能源重化工类项目,其中能源、冶金、建材、化工类项目投资比重高达70%左右,这些项目技术含量高,资本技术密集,必须由具备专业技术水平的施工队伍实施,吸纳带动就业能力弱。
   图4 2005-2011年内蒙古投资率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单位:%
  数据来源:2006—2012年内蒙古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五)产业带动弱的问题
  如表5所示,内蒙古农牧民收入主要来自家庭经营性收入,受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制约,第一产业增收缓慢。2011年内蒙古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9.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9%。2011年我区农牧民每1元家庭经营支出创造纯收入1.4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5元。我区工业重型化,吸纳就业少,同时矿产资源开发中,企业“掏宝(指开发资源)”、“毁容(指破坏生态环境)”,居民就业、补偿少。2011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5.9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1%;多就业、普增收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2011年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39.1%下降到2011年的34.9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反观三次产业就业情况,对经济增长贡献最低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占总就业人数的45.9%,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占总就业人数17.7%,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36.4%,就业结构呈现“一、三、二”,与经济增长贡献的产业结构“二、三、一”正好相反。
   表5 2005—2011年内蒙古三次产业年末就业情况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2006—2012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六)再分配问题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9.4%,分别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18.3和19.7个百分点;2011年内蒙古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30.1%,分别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20.82和16.48个百分点,这说明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二次分配时用于居民增收的支出相对较低;二是可用财力有限;三是存在虚报和买税等行为,致使财政收入“虚增”。
   三、缩小收入差距对策
  缩小收入差距不是一两项政策措施就可奏效,需要针对问题、综合考虑、有的放矢地制定一整套系统性的政策举措。主要思路是:坚持“借外力”与“练内功”结合,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实施富民优先的惠民政策,保障发展成果普惠于民;以

改革为手段,保证社会公平分配;着力推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科学持续发展,确保实现“两个同步,两个达到”的目标,即努力保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一)“借外力”加快发展缩差距
  缩小区域差距仅靠我们自身的力量难以实现,“借外力”就是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21号),重点争取三大政策:
   1.争取国家给予我区差别化的产业政策
  主要是争取国家优先在有资源、靠近市场的内蒙古布局建设重大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等有市场需求的资源型项目;争取国家依据环境容量、能源和原材料输出情况以及功能区定位来确定和分配节能减排等环保指标;争取国家依据我区土地资源和未利用地资源丰富的实际,适度增加内蒙古建设用地指标。
   2.争取国家给予我区矿产资源领域收费基金政策
  重点是允许我区比照山西收取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并逐步完善和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3.争取国家给予我区一些特殊的民族自治政策
  在资源开发中允许我区征收环境税,允许我区开展国际赛马活动和发行赛马彩票,允许我区依据财力建立自主增长的工资机制。
  (二)“练内功”提升发展水平缩差距
  重点围绕贯穿“主题”、“主线”要求,坚持突出发展重点产业,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缩小与其它地区的差距。
  巩固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提升农牧业发展水平,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工业化生产,突出围绕绿色、有机、特色做文章,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牧业,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内蒙古地理标识的优质品牌,提升农牧业发展水平。
   1.做优做强优势产业
  (1)能源产业。突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现代化生产水平,建设一批亿吨级和五千万吨级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推进智能电站和电网建设,形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2)农畜产品加工业。立足特色农畜产品资源,依托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两件衫(指鄂尔多斯和鹿王羊绒衫)、两杯奶(指伊利和蒙牛)、两瓶酒(指河套王和蒙古王)、一袋面(指巴彦淖尔市雪花粉)”的竞争力的同时,想法做好“两碗肉(指羊肉和牛肉)、一袋米(指我区东部大米)、一碗浆(指用呼伦贝尔市大豆做的豆浆)、一篮菜(指我区特色的蔬菜、山野菜)”等文章,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水平,实现高端化、生态化、标准化和安全化,建设国家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3)有色金属产业。按照分散采矿、定点选矿、集中冶炼、规模发展的原则,引进和创新技术,推进有色金属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推进境外有色金属资源落地加工,加快推进转煤炭提取氧化铝专项规划,建设国家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
   (4)冶金和装备制造产业。通过引进和创新技术,重点生产特种钢、稀土钢、特色装备机械和设备,建设国家钢铁基地和特种装备制造基地。
  (5)煤化工产业。按照统筹规划、水煤组合、合理布局的原则,依托国家在我区实现五大煤化工示范工程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推进煤化工产品深加工,构建延伸加工循环产业链,建设国家新型煤化工基地。
   2.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引进,积极有序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蒙西、蒙东大型风电基地和一批500千瓦以上光伏并网电站,构建国家新型绿色能源基地。抓好稀土原料战略储备和研发应用,引进国外深加工技术,建设世界稀土谷。积极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蒙药、生物疫苗和动物育种等生物产业,加强生物发酵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培育形成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制品综合利用产业链。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新建一批大型物流园区和内陆港,支持国内外物流企业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地区总部,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依托我区草原、森林、沙漠、湖泊、冰雪、民俗文化等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开发高品位、高品质的跨区、跨境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并将文化产业融合于旅游产业中,建设国家乃至全世界草原文化旅游目的地。依托呼包鄂“金三角”的实力和综合优势,以呼市为中心,建设西北省区金融中心。
   (三)重民生提高收入缩差距
  1.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促进就业是实现富民最直接、最有效、最持久的手段。各级政府要研究出台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意见,大力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富民产业,制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向弱势群体、农村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相促进、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相适应,通过充分就业实现富民。
   2.实施惠民的增收政策
  通过“三个一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一是工资涨一块。落实两个同步的政策,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二是经营性收入增一块。城镇居民主要是通过减免税,促进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增收;农村居民主要是通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营性收入。三是转移和财产性收入加一块。城镇居民主要是通过理财产品、增加不动产和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增收;农村居民主要是通过以土地、草牧场入股或出租等形式分享资源开发利益,进一步完善土地、宅基地依法有偿流转和征地拆迁补偿政策,稳定种粮养畜、农机具牧机械、生态补偿等政策,提高农牧民教育、医疗、养老等保障水平,增加转移和财产性收入。在这里特别强调一条政策,在二次分配时要确保用于民生的投资增长幅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同步。
   (四)促改革保障公平缩差距
  重点采取三大改革措施:
  1.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贯彻落实国家即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制度,结合我区实际,按照“限高、扩中、促低”的思路,合理确定最高和最低收入标准,进一步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例。
  (1)改革垄断经营,合理规范和限制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一方面放开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电力等行业的准入限制,鼓励和允许国内民营企业平等参与竞争;另一方面建立垄断行业利益分配与居民利益挂钩的机制,核心是改革银行、证券、电力、石油等上市公司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分配机制,比如将其目前的现金收入改革为20%的现金和80%的股票。换句话说,如果这些垄断企业经营不好,那么高收入阶层的收入也打了“水漂”。
   (2)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通过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进一步规范津补贴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

实现绩效工资。
   (3)提高贫困群体的收入水平
  改革扶贫开发方向,重点是解决代际扶贫问题。父母代主要是通过适当开发,解决“吃饱饭”和“吃好饭”的问题;下一代着重通过免费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无论是从事一产业还是二、三产业,都要将他们培训成具有职业技能的产业工人;老弱病残对象主要通过社会保障提高生活水平。比如100元钱用于扶贫,30元解决父母代生活问题,50元培训下一代掌握技能,剩余20元用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
   2.改革资源开发利益分配和继承性收入分配问题
  今后在矿产等资源开发中,合理确定企业、政府和群众的利益分配比例问题。推动国家层面,结合自治区实际,适时出台并开征房产税和遗产税,引导利益合理分配。
  3.监管政府消费和监督权利运行
  规范和限制各级政府的消费水平,公开“三公”消费,建立权利运行阳光操作机制,杜绝权利寻租等腐败行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五)调布局实施功能区战略缩差距
  不同地区由于资源和各种要素禀赋不同,差距永远都会存在,甚至越拉越大。以鄂尔多斯和乌兰察布为例,乌兰察布如果一味地强调开发,那只能是引鸩止渴。如何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就是依据自治区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题功能,明确开发方向和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支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重点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明确不同功能区发展方向
  重点开发区域主要是集聚经济和人口,通过进一步完善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依据不同地区要素禀赋条件,引导城市间分工协作,错位发展,推进工业园区化、集约化、循环绿色发展,构建“沿线、沿河”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限制开发区域的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是建设新农村、新牧区,通过改善农牧业基础设施,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发展现代化农牧业,稳定和提高农畜产品供给能力,构建河套—土默川、西辽河平原、大兴安岭沿麓、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两区两带”为主体的农牧业战略格局。限制开发区域的生态功能区,主要是提供生态产品,通过加强森林、草原保护,开展沙地、沙漠和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构建大兴安岭和阴山“两屏”,沙地、沙漠、水土流失“三区”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2.做好规划对接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是所有规划中“宪法”性的统领规划,今后各级各类规划都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接,只有符合功能规划定位方能组织实施。
   3.制定和实施差别化的支撑政策
  重点开发区域优先保证土地、产业、环保指标等发展需求,为全区集聚经济;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给予政府投资倾斜,支持发展农牧业和生态建设,保障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适当给予符合功能区定位的开发空间,发展符合功能定位的加工业,同时自治区加大向该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限制开发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开发水平接近重点开发区域的公共服务水平。
   4.转变指挥棒
  完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不同功能区考核指标总数一样,根据功能定位,分别确立重点考核指标、一般考核指标和公共考核指标,体现差别化考核政策。重点开发区域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节能减排、吸纳人口规模等指标;限制开发区域主要考核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收入、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淡化对经济方面的考核指标,确立和形成科学的考核和用人制度,推动科学发展,最终达到不同功能区承担的任务不同,但是享受的发展成果基本相同。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更新时间: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趣味学数学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师与新市民子女…
    例谈如何提高高中化学复习的实效性
    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职教幼师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
    如何让学生用“猜想”进行探究性学习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历史
    浅析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
    体育课堂如何使学生动起来
    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
    新闻报道如何用事实说话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