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提出后,云南-东盟之间的农产品双边贸易发展非常迅速。然而云南农产品出口东盟过程中,由于农产品贸易在东盟受到严格的保护及云南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存在诸多的问题,使云南农产品出口东盟面临很多困难。因此应制定相应政策,完善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平台。
关键词:云南-东盟;农产品;对策
一、云南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一)国内外形势
为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与泰国从2003年10月1日起,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提前实现中泰之间水果和蔬菜产品的零关税。2004年1月1日中国和东盟双方制订了“早期收获”计划,即在对所有品种关税取消的方法和期限进行规定之前,先对特定的品种实施减税,农业是最主要的受惠部门。2004年11月,中国和东盟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共7 000余种货物在2005年7月陆续削减关税。
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实施后,对双边农产品贸易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收获最大的是蔬菜和水果贸易。
2004年我国自东盟进口蔬菜3.5亿美元,同比增长77.8%,主要进口蔬菜为木薯干;出口3.1亿美元,增长31.8%。我国出口农产品主要有大蒜、香菇、马铃薯、胡萝卜等,其中香菇同比增长2.7倍,胡萝卜同比增长1.2倍,增势突出。
2004年我国自东盟进口水果2.2亿美元,同比增长29.2%,主要为龙眼、榴莲、山竹等,这些热带水果进入了中国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我国出口2.4亿美元,同比增长25.4%,主要是苹果、梨和柑橘等,也让东盟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山东、陕西为我国自“早期收获”获益较为明显的地区。2004年山东对东盟出口早期收获产品2.41亿美元,同比增长29%;在陕西,大量苹果、梨等水果也通过云南、广西等边境省区出口到东南亚国家。
如果说早期收获是“试验田”,那么全面降税则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006年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80.1亿美元,比2002年的37.5亿美元增长113.5%,年均增长20.9%。从进口额的增长速度看,2002-2006年中国从东盟农产品进口平均每年增长29.3%。从出口额的变化看,2001年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13.0亿美元,2006年达到30.5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8.6%①。
(二)云南的优势
云南同时兼备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气候区,农业的多样性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多样性使得云南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要多于竞争性。
具体说来,云南在开拓东盟农产品出口市场上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云南是中国传统的农业省份,出口资源丰富。云南生产的温带水果和部分亚热带水果如苹果、梨、葡萄、柑桔、橙、香蕉等在东盟等国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为受气候影响,东盟等国,如泰国,在温带水果和部分亚热带水果生产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此外,烟草、蔬菜种植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到也历来不受重视,泰国国内消费的蔬菜基本依赖进口,给云南的烤烟和蔬菜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近几年来,云南出口东盟国家的主要农产品为:烟草制品、乳制品、 干鲜蔬菜、干果仁、温带水果、谷物、淀粉、干辣椒、啤酒、味精、茶叶、 鲜花等。
第二,云南与东盟国家具有运输距离短的通道优势。这对保鲜要求很高的农产品贸易非常关键。
第三,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准入条件相对不高,使云南农产品进入东盟市场门槛降低。
第四,云南农产品加工工业具有比较优势。东盟大部分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菲律宾、越南、老挝、缅甸的食品加工以初级产品为主;柬埔寨的食品工业几乎是空白,加工食品依赖进口。而云南的食品加工业门类相对齐全、业态丰富,具有较突出的比较优势。
(三)贸易总量及主要品种的变化
2003年中国与缅、泰、老等国实施农产品零关税后,云南蔬菜、温带水果、花卉、茶叶在东南亚市场的优势日益显现,出口大量增加。
2004年,云南蔬菜出口东南亚1.2亿美元,烤烟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松茸出口突破5 000万美元。
2005年前三个季度云南出口东盟的农产品中,烟草产品以出口总值1.44亿美元拔得头筹,其中主要品种烤烟出口额高达1.05亿美元,卷烟出口3 649万美元。食用菌占出口蔬菜产品六成多,出口量值分别达5 853吨和5 811万美元,松茸是出口食用菌的最大品种,出口创汇3 568万美元;芸豆、豌豆等豆类蔬菜出口增长形势喜人,平均增幅接近50%。
咖啡、果仁及茶叶出口均超千万美元。其中,咖啡出口出现“量减价增”,出口量6 834吨,同比下降4 011%,出口额1 474万美元,增长219%,创汇能力进一步提高;果仁成为出口增长最快的农产品,出口量值分别达2 029吨和1 198万美元,均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茶叶出口1 176万美元,同比增长2 713%。
此外,鲜切花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出口总量达3 245吨,创汇459万美元。烟草、食用菌、蔬菜、坚果、花卉成为云南在东南亚有一定竞争力的农产品②。
2006前7个月,云南省出口东盟农产品8 982万美元,同比下滑2.5%,其中,对缅甸、印尼农产品出口分别达2 731万美元和2 56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和17%。
2007年在云南省烟草等传统大项农产品对东盟出口出现持续萎缩的不利贸易形势下,云南企业通过积极开拓新、特、优农产品市场,对东盟农产品出口一直保持着平稳的攀升势头。
2007年一季度,云南省累计出口东盟农产品达到5.7万吨,实现创汇3 399万美元,占云南省一季度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2.8%,较上年同期相比,出口量值增幅分别为23.2%和19%,增势平稳。其中鲜切花、茶叶、香料油等多个云南省特色农产品种出口均实现了成倍增长,涨幅居前。
一季度,云南省对东盟鲜切花出口继续实现快速增长,各类切花品种累计出口711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3%,创汇额173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7倍,创汇效益增长达1.5倍。对东盟茶叶出口市场表现良好,出口量达420吨,实现创汇121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倍和1.8倍。其中普洱茶占到出口茶叶总额的6成以上,成为云南省出口东盟市场茶叶的主打产品。香料油作为云南省特色农产品新的贸易增长点,对东盟市场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一季度出口量值分别达215吨和9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倍。对东盟市场蔬菜产品出口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出口量达1.3万吨,创汇金额330万美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1.1%和69.2%③。
(四)贸易经营主体
经营东盟农产品出口的主体已经由国有企业一统天下,演变为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总体比重占主导,国有企业地位下降民营企业增长显著、边境贸易创汇大增。一季度,经营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云南省民营企业出口继续实现大增,创汇额达1 690万美元,同比增幅达66%;而云南省国有企业不及民营企业,对东盟农产品出口下滑明显,出口额1364万美元,同比下降10.4%;云南省外商投资企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实现出口344万美元,增长9.2%。
(五)贸易平台
2005 年12月,云南省有关部门与新加坡圆圃园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云南圆圃园中心。云南圆圃园中心的建立,使得云南的花卉、茶叶、红酒、蔬菜等优质生态农产品能够借助这个贸易平台,成规模地进入新加坡,进而进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市场。同年11月底,云南省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2005年东盟—中国农业展”,组织了成规模的蔬菜水果、花卉、水产等农产品参加展览,受到与会各方的关注,成为另一个重要的贸易平台。
二、云南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困难与问题
尽管近年云南农产品出口东盟增速较快,但总体而言,出口总量偏小。这一方面是由于农产品贸易在东盟依然受到严格的保护,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云南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一)面临的困难
虽然中国与东盟签订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部分农产品可以开展自由贸易,但是,这种自由贸易还是有限度的。
首先,农产品自由贸易的范围是有严格限制的。“早期收获”列出的可以参加自由贸易的农产品只有8类,即01—08章产品,中泰果蔬“零关税”更是只涉及07和08章产品,所以能够享受“零关税”优惠待遇的农产品种类并不是很多。另外一个限制是参与“早期收获”计划的农产品必须符合产品的原产地原则。“早期收获”计划将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宗农产品如大米、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油棕、橡胶、甘蔗等经济作物以及大量加工农产品排除在外,这些产品继续享受贸易保护。
其次,即使在“早期收获”计划规定的产品范围内,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国家所受的待遇也会不尽相同。由于农产品贸易在多边贸易体制下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在区域贸易框架下自由贸易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农产品贸易。农产品自由贸易还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是农产品贸易具有复杂性和敏感性,这一点在东盟国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东盟国家进行农业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制定暂时除外清单、敏感级产品清单、高度敏感级产品清单和永久免于自由化的全面例外清单。
第二是区域贸易安排或协定没有解决区域内成员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而影响自由贸易的实施效果。东盟国家在农业的发展方面极不平衡,除新加坡、文莱因国土面积狭小农业规模有限外,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次,马来西亚、泰国的种植业相对比较发达,印尼、菲律宾和越南的种植业处于中间层次,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的农业发展水平则较为落后,因此不同国家农产品市场的开放程度是有很大差异的。
第三是非关税壁垒仍然阻碍区域农产品贸易实现自由化。在区域贸易安排或协定中,即使能够将农产品贸易列入安排或协定之中,农产品贸易仍然会受到各种非关税壁垒的阻碍或限制。在东盟国家内部,非关税壁垒现象普遍存在,形式主要是两大类:一是依据保护国家安全、公共道德、人类、动植物和健康等方面的理由制订全面例外清单,限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二是实施严格的动植物检疫措施和标准来达到限制进口农产品和保护本国农业的目的。非关税壁垒的存在,基本上可以起到代替关税壁垒的作用,这使得区域农产品贸易安排或协定在开放市场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市场开放是有选择的开放。
由于有这些因素的存在,因此,对“早期收获”计划和果蔬零关税出台后,云南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条件的变化并不能有太过乐观的估计,必须有区别地看待东盟国家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同时还必须看到开放是有限的开放。
(二)存在的问题
与国内很多省区相比,云南农产品虽然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但在生产规模、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和营销策略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况且,云南农产品在东南亚的竞争对手不光是国内其他省区,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者。因此,观念的转变,包括生产和经营观念的转变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云南农产品在泰国市场的营销过程就很能说明问题。有着优厚条件的云南,其农产品进入泰国市场也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云南的应对显得比国内别的省区慢半拍,在泰国市场上甚至难得见到来自云南的农产品。2003年10月,为配合中泰果蔬“零关税”的实施,中国西南投资促进中心组织了一次云南农产品赴泰推介活动,当活动主办者来到泰国时,发现在泰国的农产品市场上,基本见不到来自云南的产品,相反,来自山东、广西、湖南等省区的水果、蔬菜却在泰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一现象说明,光凭近水楼台的地缘优势和文化生活方面的亲缘优势,并不一定就能够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
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还在于云南在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与国内其它省区相比,都有差距。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1. 品牌意识不强。品牌除了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外,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建立产品的识别系统。如出口到泰国的云南苹果,只是在包装箱上印有商标,在苹果上却没有贴印有商标的小标签,因此,云南苹果虽然具有口感和价格优势,但品牌优势和产品形象却不佳。
2.产品规格混乱。很多出口到泰国的云南产果蔬都没有统一规格,让人难以识别等级,从而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产品的市场定位过低。由于采取低价位措施,云南省果蔬在泰国市场成为低利润、低档次产品,无法进入高端市场。
4.企业规模过小,产业链不配套。云南农产品生产、出口企业大多规模过小,各自为战,产业链不配套。部分农业经营企业市场意识不强,“小富即安”,不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固步自封。
三、推动云南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建议
(一)调整云南农业的生产布局,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云南省有关部门应从“早期收获”计划和果蔬“零关税”所引发的市场变化这一实际出发,主动调整云南农业的生产布局,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增加总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畜产品、马苓薯、蔬菜、花卉、咖啡和传统的甘蔗、茶叶、橡胶等优势农产品为重点,着力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让滇中、滇东北成为蔬菜、马铃薯、烤烟、花卉、畜产品出口基地;滇南、滇西南成为甘蔗、茶叶、咖啡、橡胶、生物制药等出口基地;滇西、滇西北成为畜牧业、马铃薯、特优杂粮出口基地。针对“早期收获”主要实施领域是水果、蔬菜、家畜、家禽的特点,从财政上支持建立专门面向东盟市场的果蔬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
(二)积极引进和培育创汇龙头企业,使之形成产业集群
进一步发挥以红塔集团、盘龙云海、千佛茧丝绸、云南咖啡等为代表的一批与当地主导产业相配套的加工、营销、科技型创汇企业的作用。大力引进外资,兴建农业创汇龙头企业。此外,还根据企业出口实绩和发展势头,每个产品认定1-10户重点外向型农业企业,实行年度动态管理,培育出口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明显的重点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有关部门在原料生产、技术改造、产品检测、海外注册等方面给予其相应扶持。
(三)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走农产品专业化、品牌化道路
建立农产品合作组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产品信息化建设;缩短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冷冻保鲜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与服务市场的对接。
(四)建设农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
协调各部门,建设云南农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促进农产品的顺畅流通。
(五)认真研究“早期收获”计划的相关条款
准确理解所有条款和实施细则,将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各种便利措施落到实处。
(六)针对东盟国家严格的动植物进口检验检疫制度,加强云南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证工作
在“早期收获”计划和果蔬零关税出台后,东盟国家大多通过实行严格的动植物进口检验检疫制度和标准,来达到保护本国农业的目的,也有部分国家通过实行严格的动植物进口检验检疫制度和标准,来达到维护本国消费者利益的目的。
东盟市场对农产品质市场准入一直门槛很高,进口农产品必须具备多项准入认证,如国际认可的iso9001和haccp认证。目前大多数企业尚未开展认证工作,影响了云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形成对农产品及农副加工产品出口的促进政策体系,制定从企业生产加工、经营环节到出口产品的质量认证和国际市场准入认证环节,从出口创汇环节到市场开拓环节,从设立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基金到为企业培训外向型人才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使企业能够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来获取更大发展空间,以增强云南农产品产业的竞争实力。同时鼓励和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积极进行国际市场准入质量认证,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身份证”,以真正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得国际市场准入资格,打开国外市场。
建议云南根据出口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建立与之相一致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进行全程监控,把好每一道出口关。
(七)进一步完善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平台
云南- 东盟农产品贸易平台已经开通,目前应进一步完善该项目,特别是要鼓励中小企业利用这一平台,提高平台的实用性、专业性。
(八)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消除农产品出口的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提高流通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应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现代物流意识。应通过教育、培训,增强现代物流意识,彻底转变自货自运的经营理念。
四、小结
云南农产品出口东盟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以及多样化农业的优势,但云南农产品出口东盟总额在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中的比重还很小,说明其在生产规模、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和营销策略等方面与国内其他省市、国外竞争对手都有不小的差距。
近年来云南农产品在泰国市场有着不错的表现,出口增速较快,是云南开拓东盟市场的一个缩影,也是云南企业经营理念从封闭落后状态向主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现。
因此,云南农产品要进一步打开东盟市场,需要政府主动调整云南农业的生产布局、积极引进和培育创汇龙头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建设农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加强云南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证工作、进一步完善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平台、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注释:
① 山世英.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7(8):42.
② 春城晚报[n].2005-10-20.
③ 王铭.一季度云南鲜切花、茶叶、香料油领涨东盟市场[j].农村实用技术,2007(5):19.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李见明,马腾飞.“早期收获”计划与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j].东南亚,2007(1):46-52.
[2] 王铭.一季度云南鲜切花、茶叶、香料油领涨东盟市场[j].农村实用技术,2007(5):19.
[3] 李学坤,张榆琴.中泰果蔬零关税实施后云南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j].云南农业科技,2007(2):60-62.
[4] 山世英.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7(8):42-44.
[5] 杜涛.云南与东盟经贸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6):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