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佚名
8月5日,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出席了由中国企业控股的科伦坡南港集装箱码头启用仪式。一艘装载量一万两千标箱的货轮停靠该码头,成为有史以来停靠斯里兰卡的最大船舶,也标志着这一地区唯一可卸载超大集装箱货轮的深水码头开始运营。
路透社发文称,自2009年5月结束近30年的内战以来,斯里兰卡一直在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吸引外国投资到其590亿美元的经济体中。“斯里兰卡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具有重要的商业和军事战略价值,为此中国和印度都在极力资助该国拉贾帕克萨总统60亿美元的战后公路、铁路、港口以及发电厂翻修项目。”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位于科伦坡的这个大型集装箱码头地处东西航线的中心,其85%的股权归属中国招商局国际优先公司。这将是斯里兰卡第一个可以接纳大型货轮停靠的码头。
法新社援引斯里兰卡独立航运专家rohan masakorala的话说,科伦坡的新码头将帮助中国打入南亚集装箱运输业,给中国在关键的海运线上提供立足点。法新社用“北京模式”梳理中国企业近来在南亚地区的港口投资:今年1月,中国企业签署协定正式接管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同时中国还在靠近西藏的尼泊尔城市拉尔查投资1400万美元建造“陆地港口”。此外,中国贷款和技术也在去年6月正式启用的斯南部汉班托塔深水港建造中起到帮助作用。
主持者言:
在过去30年中,斯里兰卡港口建设处于停滞状态。近年来,斯政府大力发展国内港口建设,期待通过相关工程可以吸引大量外国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科伦坡南港集装箱码头是中国和斯里兰卡成功合作的结果,其战略地位备受瞩目。位于科伦坡的这个大型码头地处东西航线的中心,设施堪比新加坡和迪拜,将使科伦坡港成为整个南亚地区的重要航运枢纽,提升斯里兰卡参与国际航运业竞争力,加强其沟通亚太和印度洋的航运枢纽作用。未来,科伦坡将不再只是一个地区海运枢纽,而能与世界上主要的其他全球型航运枢纽展开竞争。
中国造船业重组 推动船企转型升级
8月5日,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表示,面向全国造船业的改革重组计划早在8月初便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计划将在所有国营造船工业基地内全面施行,包括“海运、海事开发以及国防建设”。
据悉,改革的重点将放在“结构调整”方面,以期能够提升产业基础。改革将从两大主要企业开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的报道关注中国已经批准面向全国造船业的改革重组计划。《简氏》称,中国国务院发布相关指示指出,中国造船业的改革力度不够,高质量的产品少,同时存在结构性问题,改革升级迫在眉睫,因此要求突出改革的需要。同时,国务院进一步指出,中国已建成了一些高端的船舶设施,拥有先进的上下游产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造船业必须紧抓机遇,采取有效措施,以更进一步地促进结构调整并提升质量与效率。《简氏》还注意到,中国国务院还表示,各项改革措施均旨在强化“体制创新”,提升造船业应对市场挑战的能力,改善产业效益和船只的质量。 [论文网]
彭博新闻社的报道称,中国国有造船厂帮助扩大在订单方面对韩国的领先优势。作为世界最大的造船国家,中国扩大了对韩国的领先优势,因为由国家支持的造船厂获得了制造气体运输船的合约。与此同时,中国的私营造船厂却在竭力获取资金。今年前七个月,中国获得了2780万载重吨的造船订单,约占全球造船合约的47%,领先韩国780万吨。此前一年,这一差距为100万吨。
主持者言:
中国正努力发展由国家支持的造船厂,以帮助它们在面对韩国竞争者时更具竞争力。在中国,今年上半年,由政府支持的企业获得了 74%的新订单。
造船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人力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大,因此订单和资金缺一不可。假如没有新订单,或者手持订单却没有融资渠道,造船企业将很快面临生死劫。目前中国造船企业普遍存在接单难、融资难两大问题。
中国造船业产量雄居世界第一,但国内船企的产品附加值和建造效率也远不及韩、日。国务院此次实施的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方案,实质是推动国内船企在倒逼机制下,全面转向高附加值船舶及海洋工程产品的制造,这也是中国造船业的自我救赎之道。
韩朝开城工业园重启 仍存变数
8月14日,在朝韩边境以北10公里的开城进行了一整天的谈判后,韩国统一部表示,双方签署了一份五点计划,为该工业园恢复正常运营铺平了道路。在双方达成一致的措施中,包括组建一个由韩朝双方成员组成的委员会,由其策划开城工业园的重启。
另一个重大元素是,双方共同承诺,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都要保证该工业园的正常运营。在前几轮谈判中,韩国方面一再提出这个承诺,称有关方面担心朝鲜可能把打断工业园的运营当成一件外交武器。韩方表示,双方还同意保证该工业园工人的人身安全,保护在那里投资的企业的资产。
《金融时报》的文章称,此份初步协议标志着一场棘手而断断续续的谈判向前迈出一大步。开局是在7月6日举行的首轮谈判,7月25日举行的第六轮谈判以谈崩告终,而且朝鲜没有发出任何信号显示其愿意继续磋商,这导致外界日趋猜测,这个项目可能很快被彻底放弃。此类预期在8月7日加剧,那天韩国政府宣布,将针对在开城投资的企业的索赔,作出2810亿韩元(合2.51亿美元)的给付,此举可能让那些投资者更容易放弃开城项目。不过,朝鲜在当日稍后即作出回应,提议举行进一步商谈。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统一部8月27日通过板门店联络渠道向朝鲜发去通知,提议10月2日在金刚山举行有关重启金刚山旅游的工作会谈。韩国政府官员指出,韩朝已举行工作接触并对离散家属团聚活动达成协议,目前在落实相关措施,就恢复开城工业园区正常运转事宜也在进行磋商。
据朝中社报道,朝韩双方当地时间8月28日签订协议,决定成立开城工业园区北南共同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常设办事处和必要的分组委员会,以便协调解决园区运营中遇到的问题。报道称,这是朝韩双方就重启开城工业园区达成共识后的一项“实践性举措”。
主持者言:
开城工业园曾经是双赢蓝图。上世纪90年代末,韩国现代集团提出开城工业园设想时,曾计划在2008年实现年产值200亿美元。朝鲜的gdp规模通常被外界估计为200亿到400亿美元之间。
事实上,开城工业园是一个具有经济特区性质的开发区,朝鲜给入驻开城工业园区的韩国企业一系列的特惠政策,旨在吸引韩国企业投资。这对双方而言都是有很大的经济利益。
目前,这一蓝图只实现了1/7,但它依然为朝鲜的对外贸易贡献了接近20亿美元的产值,且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0%。可见,开城工
业区对朝鲜来说是巨大的外汇磁石。
而对韩国企业来说,朝鲜拥有东亚地区最低廉的人工,以及短途运输的便利,比到中国或东南亚地区投资成本要小得多。从经济的角度而言,工业园对韩国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开城工业园的运营是在今年4月被叫停的,当时朝鲜警告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此次韩朝工作会谈结束并签署了“协议书”,意味着开城工业区正常运营等问题得到了书面保障。但本次会谈,韩朝双方并未在“协议书”上明确注明开城工业区重启的具体时间。因此,韩朝协商看似顺利,但依旧存有变数。
大米进口量激增 中国成全球最大进口国
8月13日,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称,2013/14年度中国大米进口量可能大幅增长,达到创纪录的40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50万吨,即14%。中国将占到全球大米贸易总量的11%。
路透社的文章称,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将2013/14年度中国大米产量数据下调了100万吨,因为主产区天气干旱。但是干旱对进口的影响不大,2013/14年度大米进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价格下跌。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大米收成接近纪录水平,供应充足。然而,预计今年中国大米进口仍将大幅上升,并将首次超过尼日利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进口国。2012年,中国进口了290万吨大米,相比之下尼日利亚的大米进口量为340万吨。今年中国预计将从国外市场进口400万吨大米,将超过尼日利亚240万吨的进口量。
《金融时报》的文章称,为鼓励农业生产,中国一方面向农民提供补贴,一方面为特定的粮食作物设定了最低收购价,以减少国内大米市场的波动。然而,这意味着某些农产品的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脱钩”。中国政府为国内的长粒大米设定的最低收购价是每吨420美元,而这种大米的现货价格达到了每吨大约600美元,这比越南的大米基准价格高了大约50%。美国农业部高级经济师弗雷德?盖尔(fred gale)表示:“中国大米进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策驱动现象。为了维持农民的利润率,中国政府动用了价格支撑政策,以确保水稻的价格不会下跌。”
主持者言:
历史上,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除了个别年份因恶劣天气导致农作物歉收外,中国始终是水稻净出口国,多余的水稻被运往亚洲和非洲。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1998年,中国是世界第四大的大米出口国,出口量占全球市场的14%。
但在过去的3年里,中国变成了大米净进口国,从越南、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国进口水稻。究其缘由是,中国政府对粮食价格的支持导致粮食价格居高不下,促使中国的粮食加工厂采用廉价的外国大米。对企业来说,如果收购国内大米的成本远高于进口大米的成本,那么企业宁愿进口大米。
虽然中国对大米进口实行关税税率配额制度,但是实际上存在大量粮食走私,最终决定中国大米进口量的将是国际大米价格。
美联储将缩减qe规模 投资人撤离新兴市场
8月6日,美联储理事兼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指出,美联储将很可能会在今年年内宣布开始缩减量化宽松措施(qe)的规模。而一旦经济数据状况允许,那么首度缩减qe的时间最早可以在今年9月份。
埃文斯指出,美联储缩减qe的规模,虽然具体的首度开始时间还无法确定,但是可以确信,qe措施此后将通过循序渐进逐步缩减规模的方式来最终实现终结。
据彭博社的文章称,近来有接近950亿美元资金流入美国股票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而发展中国家etf资金则净流出84亿美元。自从美联储宣布减少向市场投放资金以后,美国的银行利率快速上涨。很多投资人撤离新兴国家,转而投资美国。
《金融时报》日前称,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转型已进行得非常深入,近期市场动荡很难逆转其发展趋势。分析人士认为,新兴市场国家调控虽必要,但如过度收紧信贷仍可能会抑制增长。
据巴西《圣保罗页报》网站8月20日报道,由于3个月前美国经济刺激的中断,许多货币投资商纷纷离开了新兴国家的经济市场,这也削弱了包括巴西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实力。昨日 20个主要新兴国家的美元兑换比率都有所下降。巴西雷亚尔的兑换比率下降了1.35%,是下降第三多的国家。昨日,巴西的美元收盘价格是2407雷亚尔,这也是自2009年3月3日以来的最高价。今年,雷亚尔兑换美元的比率下降了将近15%,仅次于南非的17%。
主持者言:
自从美联储宣布要退出宽松政策后,市场一片哗然,此举将新兴国家的经济逼入困境。这是因为,一旦美国加息,新兴市场国家也将被迫加息,消费者的偿债能力下降,经济增长将受到拖累。印尼、泰国等国大量在建基础设施项目的进展将随之受到直接影响。
出于对货币贬值的担忧,投资人纷纷撤离新兴市场。这对新兴经济体的破坏不容忽视。尤其是那些依赖外国资本的国家面临更大的风险,他们需要外国资本来平衡贸易赤字。目前,巴西不是唯一一个遭受巨大损失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印度、泰国甚至智利的货币价值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
新兴国家曾经是金融危机的赢家。银行系统稳定,国家财政牢固,投资人曾蜂拥涌向印度、印尼或者土耳其等国。2013年本应该是新兴国家经济实力超过发达国家的年度,如今看来,这些国家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热钱”制造的假象。
卢比继续下跌 印度政府寻求货币互换
印度当地时间8月28日,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跌至68以下的纪录低位,股市也大幅下挫,因为市场越发担心,在印度面临艰难经济挑战和和全球动荡市况之际,海外投资者将继续撤离该国。从今年3月末算起,印度的外汇储备已经减少了接近140亿美元。经济学家和市场分析师认为,鉴于国际投资者正在回避卢比资产,预期印度的外汇储备还将缩水。
美国《财富》杂志网站刊登的一篇文章说,由于卢比汇率再创历史新低,印度已进入危机模式。因印度政府稳定卢比汇率的努力失败以及投资者继续将资金抽离印度,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一度下跌超过3.5%,接近69卢比兑1美元的水平,仅仅几周前这还是不可想象的。与此同时,印度主要股指在过去一个月里也已下跌了11%。文章说,经济学家们早就指出,印度需要实施结构性经济改革,虽然印度国会去年在经过长时间辩论后取消了对外商投资印度的限制,但由于跨国企业仍希望了解这一新政策的更多细节,并且依然担心印度的政治风向会发生改变,因此外资大量流入印度的局面迟迟未能出现。
《印度斯坦时报》的报道说,卢比汇率和股市的大幅下跌显示印度经济处于危机之中。印度经济陷入这场最新危机的原因是,印度议会批准的总额200亿美元食品救济法案会使印度已然不断膨胀的财政赤字进一步增加,而石油主产地中东即将爆发战争的前景预计会显著加重印度的石油进口成本。
印度《经济时报》刊登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第二场亚洲金融危机正在酝酿中,这场危机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将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分几个阶段展开,而资金流动性的每一次收
紧都会引发一场新的金融风暴,印度政府目前采取的应对措施都无法阻止风暴的来临。文章说,以68卢比兑1美元的汇率计算,印度人的购买力自5月份以来已经下降了2.5-3%,这已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衰退风险。
英国《卫报》刊登的一篇观点文章称,过去10天里,印度卢比汇率屡创历史新低,印度经济很可能已处在爆发全面货币危机的边缘,现在各种不利的传言和悲观的预测正在进入一种自我实现的怪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市场略有回升,投资者也会很快让自己对市场前景做出更加暗淡的预测,政府匆忙宣布的所有救市措施都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印度财长齐丹巴南已经试图安抚投资者,称印度不但会削减经常账户赤字——从去年的880亿美元逆差削减到今年的700亿美元,还将通过国有石油企业和金融集团发行数十亿美元的外币债务,以填补融资缺口。
路透社的文章称,卢比已经成为信息市场货币了走势最弱的货币之一。今年以来,卢比对美元的汇率已经下跌了23.6%。根据路透社发布的数据来看,这是至今为止亚洲货币市场最严重的一次贬值。与此同时,印度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已经攀升到9.04%。股票是印度资本流入的一大固定来源。尽管今年印度的净购买量依旧达到了120亿美元,但近来,外资已经开始抛售业务,涉及价值接近一百亿美元。印度开始担忧海外投资者是否会继续抛售股票,届时,印度甚至全球市场都不得不更加艰难的考验。
主持者言:
事实上,印度经济陷入麻烦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产出增长速度连续几年不断放缓,民间投资连续10个季度下降,过去一年里工业生产也出现下降,但消费价格却仍在以两位数增长,印度经济陷入滞胀。
印度经常项目的赤字在近期并没有立即改善的迹象,印度的出口依然小于进口,表现为贸易赤字。在本月末的本币大幅贬值之前,印度央行为了平抑贬值已经向市场投放了美元,此番印度货币的大幅贬值已经引起了印度政府的高度重视
印度政府还在作新的尝试。印度政府提议成立一个任务小组,研究货币互换协议。分析师称,此举若执行及时,将减少市场对美元和其他主要货币的需求。若政府能与一些国家达成大规模的货币互换协议,这将是一剂强心针。
预计印度卢比可能继续下跌,但短期内不会重演危机。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开 经济改革将有重大突破
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11月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议程是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对于正处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当前正是变革的最佳时间窗口。此次政治局会议明确了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确定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深化改革已然成为政策的核心主旋律,新一届政府也表现出了更强的决心。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指出,习近平和李克强都主张让市场机制在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而且经济学家认为政府通过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不再行之有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暗示打算将经济增长重心转向内需。文章指出,尽管政府关于进一步改革的提案将面临艰巨的审议过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力争达成一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方案。
美国《侨报》文章说,猜想三中全会将会在多领域将推新政,例如金融自由化;让地方政府来负担大部分社会性支出;给予农民更大的土地经营自主权;继续减少行政审批环节;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改革户籍制度等。
道琼斯通讯社发表文章《猜想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经济药方》,文章做出大胆预测,表示今年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被赋予重大历史意义。道琼斯通讯社预计领导人将结束在中国延续了数十年的经济发展模式。考虑到高层领导人将城镇化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因此最终出炉的方案可能会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有更为大胆的动作。许多潜在改革方案将对国有部门不利。在中国政府的改革方案中,最核心的就是李克强的城镇化目标。国有银行将被迫高息揽储;地方政府可能不得不为日益扩大的城市人口支付额外的社保费用,而且还不清楚新的税收方案是否足以弥补相关的资金缺口。
路透社刊文称,三中全会召开时间的确定也给一些热点问题提供了出台答案的大致时间表,包括原计划上半年出台的城镇化发展规划,屡调不降的中国房地产政策方向,甚至连资本市场的ipo重启也被预计将在三中全会后。路透社还预测,三中全会在强调改革迫切性的同时,将反映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反腐的决心。此前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发出警告,“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繁琐的行政审批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更成为寻租腐败滋生的温床。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是三中全会的讨论重点。文章说,在中国的政治周期中,三中全会往往是定大政策的会议,外界高度关注当局这次是否出台经济改革的“顶层设计”或具体改革措施,昨天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给出了深化改革的初步答案。
香港《大公报》指出,加强反腐,建设清明廉洁政治,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内在要求,也是外在保障。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简政放权,是优化市场环境、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的必然要求。上海自贸区则堪称是继经济特区、开发浦东之后,在加强改革开放方面又一重大手笔,集中反映出习李的胆识和魄力。
台湾《旺报》文章称,会中敲定未来5年将全面严打贪官污吏,杜绝腐败漏洞,彰显了肃贪反腐将成未来旗帜鲜明的改革。文章说,政治局会议听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报告,这是大陆推动经济改革很重要的一环,将从国内外发展大势出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上海自贸区将成大陆经济发展再上楼的重要一步。同时也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求新求变、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示范作用。
主持者言:
会议提到,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以及会议对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性的论述,表明政府全面推进改革的决心。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三中全会可能会出台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在一些重要领域会有重大突破。比如,可能出台指引未来十年的重要改革措施。鉴于腐败已是当前中共继续执政和长期执政的重要阻碍,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研究的“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中,应涉及反腐议题,包括建立健全利用制度预防、惩治腐败的约束和监督体系,真正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从政治局会议来看,中央对改革的困难和阻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强调“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显示出习李的改革,必将是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兼顾、扩大增量与优化存量并重,将统筹及可持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