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中美贸易互补性实证的分析

摘要:为证明中关贸易发展的真正原因,本文计算分析了1999年到2005年中关贸易结合度、显性比较优势和互补性以及出口产品相似度等方面的测度指数值及其变动趋势,分析结果均表明,中美两国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且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目前中美间的巨额贸易是贸易互补的一种表现,只要坚持两国的正常经贸往来,在自由贸易的框架下,这种互补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贸易互补性,贸易结合度,rca
    引言
    1999年中美货物贸易为610.5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2119.2亿美元,美国连续多年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国。2005年中国对美出门货物价值达1631.8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27.5%;若按美方统计计算,2005年美国从中国进口货物高达2598.3亿美元,占当年美国总进口的15%。随着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逐年增加(2005年达1141.97亿美元),导致厂对中国不断增多的反倾销诉讼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但这不能真正反映中美贸易的本质,即中美贸易的互补性。本文试图从一个较长的时间序列(1999-2005年)来观察分析中美两国间贸易互补性,证明两国贸易的相互依存。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为保持数据的-致性,本文所用数据全部来自wto 2000-2006年度的《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wto每年发布的年度《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中的贸易商品是在sitc分类基础上重新分为四大类给出统计数据的,并且每一大类项下的部分子类商品也给出了具体的统计数据。因此本文在分析中美两国间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时也是以这四大类及其子类商品为比较对象进行的。
    本文将从贸易结合度、显示性比较优势和出口产品相似度等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中美贸易的相关及互补性。
    中美贸易互补性分析
    1.中美贸易结合度
    贸易结合度指数是一国对某一国的出门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国的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其常用来衡量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cdab表示a国对b国的贸易结合度,xab表示a国对b国的出口额,xa表示a国出口总额,wb表示b国进口总额,mw表示世界进口总额。如果tcdab数值小于1,表明两国在贸易方面联系松散;如果等于1,则为平均水平;如果大于1,则贸易联系紧密。
    表1数据表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很高,美国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结合度有着相似的变动趋势。1999-2001年中国对美国贸易结合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同期美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下降,1999年为17.56%,2001年降为13.77%,而同期中国对美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额的比重维持在40%左右;这期间美国对中国贸易结合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占美国总出口额的比重持续上升,由1999年的28.01%上升到2001年的35.96%。2001-2005年中国对美贸易结合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对美国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额的比重持续下降,2001-2005年分别为38.43%、38.45%、34.77%、33.13%和31.95%;同期美国对中国贸易结合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占美国总出口额的比重增长的速度小于中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比重增长的速度。数据表明,中美两国的贸易结合度很大,美国消费市场对中国的商品需求旺盛,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相对较小,则说明中国对美国的商品需求相对较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限制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尽管如此,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还是非常紧密的。
    2.中美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和贸易互补性指数
    rca指数表达了一国总出口中某类商品的出u所占的比例相对于世界贸易总额中该商品贸易所占比例的大小,计算公式为:
    其中,rcaxik代表i国在k类商品上的显性比较优势,xik为i国k类商品的出口额,xi表示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w表示所有商品的世界出门总额。如果rcaxik大于1,表明i国在k类商品的出口上相对集中,由此可推断

该国在这类产品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当rcaxik小于1时,表明i国在众类产品的生产上不具比较优势。
    作者就此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基础上参考了于津平(2003)提出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并进一步测量了中美在不同贸易品上的互补性指数和加权平均后得到中美间贸易互补性指数,以便从实证方面分析中美间贸易的互补性,计算公式有:
    式中rcamik代表j国在k类商品上的显性比较劣势,其数值越大,表明劣势越明显。mjk表示j国k类产品的进口额,mj表示该国所有产品的进口额。cijk代表i国与j国在k类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cij代表i国与j国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它是所有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加权平均值,加权系数为世界贸易中各类产品的贸易比重。参考于津平的定义,贸易互补性指数越大,说明i国与j国出口产品与进口产品之间的吻合度越大,两国间的贸易互补性越强。根据作者计算,表2和表3分别给出了中国出口和美国进口以及美国进口和中国出口的四大类共28项分类产品1999-2005年的比较优势指数、比较劣势指数值、贸易互补性指数以及综合贸易互补指数,其中部分仅给出了2004-2005年的比较优势指数值。
    根据表2、表3数据分析,中美贸易显示出以下特点:
    (1)中美贸易的比较优势指数。①从大类上看,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制成品,1999--2005年的rca均大于1。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农产品和制成品,其中制成品bca数值1999-2005年也均大于1,农产品rca2000年前小于1,2001-2005年大于1,表明中国“入世”后美国加大对中国农产品出口,2001年后才显现比较优势。②从子类产品看,尽管中国的农产品总体上不具比较优势,但鱼类产品却具有比较优势,2004和2005年比较优势数值分别高达1.42和1.34。③1999-2005年中国在化工产品上的bca均小于1,而同期美国化工产品rca数值大于1且呈上升趋势,2005年达1.22。属于化工产品类中的医药产品的中国的bca值更是很低,而美国的医药产品rca远高于中国,2004年和2005年分别为1.06和0.95。④在其他半制成品类上,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美国不具有比较优势:⑤在机械运输设备上中国也只在2002年后才具比较优势,美国的rca值一直在1.24左右波动。⑥在办公和通讯设备上,两国的rca均大于1,但在子类商品通讯设备、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类产品上,则具有明显的互补性。⑦在汽车类产品上,尽管两国的rca均小于1,但中国的rca非常小,而美国的rca一直呈上升趋势,2005年达1.06,已表现出比较优势。⑧在纺织品和成衣类产品上,中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在对制成品子类分析的基础厂,尽管两国在制成品上均表现出比较优势,但具体体现比较优势的较为明细的分类产品是互补的,因此中美在制成品类上仍具有互补性,我们认为这是中美两国资源状况和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美国劳动力价格远高于中国,因此很多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以降低成本,使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导致了中国出口的大幅增加,因此这些产品用量化的rca体现的指数值就大于1。由于企业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美国国内生产减少,需要进口,因此在这些产品上用量化的rca体现的指数值就小于1,这就是我们观察到的大多数中国制成品分类产品rca大于1,而美国的小于1的原因。但是由于有些制成品的生产本身技术要求很高,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也很高,同时由于美国国内技术管制和贸易的限制,这些产品只能在美国生产,中国对该类产品的需求只能靠进口,因此美国在这些产品上的rca值大于1b寸,中国在该类产品上的rca值小于1。
    需要说明的是,分析中强调中美贸易的互补性,并不否认中美贸易的竞争性,这在表中制成品部分子类产品上有所体现,如电子数据处理和办公设备,2004-2005年rca均大于1,表明在该类产品上中美两国均具优势,并且中美贸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根据分类产品1999-2005年的比较优势指数,进一步观察发现部分分类产品的rca值处于较为稳定的变动趋势范围内,这预示中美两国在部分分类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也在变动中。中国在rca上有上升趋势的有制成品、机械和运输设备、子类办公和通讯设备、汽车类、其他类机械和运输设备、纺织品和其他消费品,中国的汽车类产品rca尽管很低但在不断的上升之中;rca有下降趋势的有农产品、食物类、矿石和其他

矿物质产品、染料、有色金属、钢铁类产品、化工产品、成衣和其他消费品,农产品因不具比较优势,其rca一直处于下降中,这表明中国的农产品整体上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且有恶化的趋势;矿产品的rca很低且有下降趋势是与中国实际相符的,中国本身就是能源与矿产需求和进口大国,大量的不断增加的进口使rca低且不断下降。而美国,仅有办公和通讯设备和成衣的rca下降,其他类产品无论rca是否大于1均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未来美国不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更具优势,而且越来越多的产品也会表现出比较优势。
    (2)中美贸易互补性指数。从中国出口美国进口看,中美贸易商品的综合互补性指数平均值为2.48,且一直呈上升趋势,2005年高达2.51,高于平均值。从美国出口中国进口看,中美贸易商品的综合互补性指数平均值高达2.79,也一直呈上升趋势,2005年最高达3.11。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如杨希燕(2005)测算的2003年中国出口俄国进口的中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为1.04,俄国出口中国进口时仅为0.90;于津平(2003)测算的无论是中国出口还是进口,中国与东亚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很低,其测算的中国出口时中口贸易互补性指数最高值为1985年的1.37,1997年又降到1.08,相对于笔者计算的中美贸易互补性指数都很小。因此,无论是从中国出口美国进口还是美国出口中国进口分析,1999-2005年中美贸易商品的互补性指数很高,充分说明了中美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于津平在构造贸易互补性指数时指出,如果两国间的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该互补性指数就大;如果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该互补性指数就小。因此我们认为,从总体上看,中美两国间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3.中国与美国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similitude index)
    为更深入揭示中美贸易的互补性,可使用出口产品相似度(finger and kreinin,1979)来衡量中国和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出口产品的相似性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si(ab,n)表示a国和b国出口到n市场(可以是第三国或世界市场)的产品相似度指数,代表a国出口到n市场中第k种商品所占的份额,则代表b国出口到n市场中的第k种商品所占的份额。
    该指数的变动范围在0-100之间。如果a国和b国出口到第三市场的商品分布完全相同,则该指数为100,即对于每一种商品,都有若完全不相似,则该指数为0,即对于每一种商品k,部满足:若,则必有或者,则必有。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该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则表明两国的出口结构趋于收敛,同时也意味着这两个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会更加激烈;相反,如果该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则意味着两国在第三市场上的专业分工程度正在上升,两个国家的贸易关系是互补的。
    根据产品相似度指数计算公式,利用2000-2006年wto发布的《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数据,计算得出表4中美1999-2005年各类产品相似度指数值。表4显示,中美间的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值较高,都在60以上,表明中美向世界市场出口的商品分布的确存有很大的相似性。但笔者认为这并不表明中美在出口产品上就一定存在很强的竞争性。正如前文分析,由于中国廉价劳动力使很多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中国生产,转移到中国生产的这些产品往往是转出国国内不生产的,即使生产也是具有异质性的高端产品,因此尽管在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上归于一类,但实际上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现在很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节已被标准化和程序化,而在中国的生产只是对零部件的组装或简单的加工后又出口,实质上处于一个产业链的底端。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国与美国出口产品尽管相似度高,但竞争性不强。
    图1表明,中美两国产品相似度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对于这个变动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两个解释:1999-2000年间,由于中国尚未“入世”,较高的关税抬高了中国出口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中国劳动力的优势,得益于此,美国不具有劳动力优势的产品仍能在国内生产并在世界市场上同中国竞争,因此这个时期的中美出口产品相似度会升高。2001年中国“入世”后,关税的不断降低和出口管制及配额的取消,中国出口产品的劳动力优势彻底“显现”,与此同时,“入世”为众多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生产提供便利的机会,那些未转移到中国进行生产的企业实际上生产的不是依靠劳动力优势为目的的产品,其本身和需要

依靠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产品就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和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互补性,这自然使得中美两国出口产品相似度降低。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预测,未来中美两国出口产品的相似度仍会走低,而出口产品相似度随时间的推移降低,本身就意味着两国在第三市场上的专业分工程度正在上升,两个国家的贸易关系是互补的。
    结论和启示
    基于对中美贸易结合度、贸易产品比较优势、贸易互补性指数和出口产品相似度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中美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通过对各种测度指数时间变动趋势的进一步观察,发现中美两国间的贸易互补性还将加强,表现为:其一,中国对美国贸易结合度稳中有升,尽管由于统计口径不同会导致美国对中国贸易结合度下降,但其数值仍大于1,且只在一定范围内浮动但未见下降趋势;其二,中美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商品雷同性很小,且具体商品的比较优势指数或比较劣势指数在时间变动趋势上具有异方向性;其三,中美贸易互补性指数尽管很高,但自从中国“入世”后,一直呈现下降的变动趋势。
    (2)需要指出的是,实证分析得出的各种测度指数值及其变动趋势实质上是中美所处国际分工地位及两国间在跨国公司作用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表现,而这种分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必将使中美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互补性更强。同时也要必需清醒地认识到,尽管由于客观原因使中美贸易互补性更强的趋势具有必然性,但一些其他因素会延缓甚至在一定时期内阻碍这种趋势,如对我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出口的限制等,据最新资料显示,新兴优势行业,如钢铁、汽车、通信设备、化工产品将会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中的新热点。发达国家对涉及这些行业的贸易争端更容易采取贸易保护的手段,以维护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对此,我们应予正视。
    (3)实证分析表明,目前中美间的巨额贸易是贸易互补的表现,只要坚持两国的正常经贸往来,在自由贸易的框架下,这种互补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论文网在线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更新时间:
    初中美术教学评价探索
    谈如何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论国际碳排放权贸易对我国的影响及法律对策
    如何解决中美贸易的摩擦
    中美政府管理的比较分析
    中美投资关系转变引发改革思考
    发展口岸贸易 打造传统边贸升级版
    企业的三大畅想:贸易便利化 投资自由化 金…
    中国贸易要闻点睛
    全球贸易规则已落后于经贸新格局
    浅析国际经济新秩序下的国际贸易多边规则
    基于区域优势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培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