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匈牙利市场社会主义之路》导言(下)
四、匈牙利模式

匈牙利 经济 模式的特点是计划经济与 市场 机制的结合。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匈牙利 经济学 家们就开始研究 社会 主义 条件下的经济运行机制,讨论照搬苏联模式带来的问题,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由此产生的官僚主义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科尔内等著名经济学家在那一时期的讨论中就是活跃分子。以纳吉为代表的主张改革的 政治 家对照搬苏联模式,盲目发展重 工业 ,造成经济效益低下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进行了局部的经济政策调整。
1956年事件对匈牙利的 历史 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照搬苏联模式的路再也走不通了,要重新赢得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惟有改革。1957年开始,匈牙利先后在 农业 和工业领域进行了尝试性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农产品收购采用官定价格和自由市场价格结合的混合价格机制,工业生产部门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 成本 利润成为考核企业的主要指标,分配方面采用了利润分红制。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济学家们争论的焦点是如何使计划经济与维护市场成分并行不悖,市场成分会不会取得优势,会不会把国家的经济引向自发和无政府趋势等。对市场作用应予以肯定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可。1964年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委员会提出了全面改革经济体制的目标,并开始进行全国性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大讨论。
被称作匈牙利"新经济体制之父"的原中央经济政策委员会主席、中央经济工作组组长涅尔什·雷热所设计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经济模式对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涅尔什设计的经济模式的特点是:中央计划与市场机制有机合,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市场,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市场主体;通过集体利益的实现促进社会利益的实现;在物质利益为基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承认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共同发展。
按照这些设想,匈牙利196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改变传统的计划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匈牙利社工党关于改革的《 指导 原则》规定:改进国民经济计划体系,建立中期计划(五年计划)为主、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的新体系;中期计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主要形式,长期计划是五年计划的基础,短期计划大部分靠市场机制来解决经济发展的进程;在坚持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基本上取消中央直接向企业下达指令性指标的做法,让企业参照国民经济计划的要求和市场的需要自行制定计划;国家主要抓宏观经济决策,运用利润、价格、 税收 、信贷等经济杠杆从经济利益上促使企业执行或不偏离国民经济计划。
在计划体制改革的同时,价格体制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新的价格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固定价格、协议价格、自由价格。60%的生产资料和30%的消费品价格在市场上形成。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得到了肯定。"在社会主义成分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合法存在的私有成分,包括小手工业、零售商业、自产自销和非农业 人口 经营的辅助经济仍有存在的必要。" 17非公有经济成分在匈牙利被称为"第二经济"。在70年代至80年代,第二经济非常活跃。
匈牙利在市场社会主义研究方面产生了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亚诺什 18的《短缺经济学》 19以及他提出的" 行政 协调"和"市场协调"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在匈牙利和国际上都很有影响。
科尔内认为:任何经济制度都由多个层次构成。信息的迅速传递及其真实性是计划优化的前提之一,信息的流动分为纵向流动和横向流动。在市场经济中, 横向流动占主导地位,而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中,纵向流动占主导地位。因而, 使制定计划所需的经济信息在一种经济制度中上下流动,迅速传递, 就必须使计划和市场这两种机制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能够自我调节的控制系统, 促使计划优化。无论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还是完全的市场经济都不能协调社会、 企业、个人之间的利益差别,保证经济的高速运行。


他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资源约束型的经济,其主要表现是长期的短缺。但短缺并不是一种危机现象,而是一种正常状态。事实上,一般均衡只是一种假设的理想状态,而经济发展总是非均衡的。但短缺经济容易导致企业如下的行为特征:瞬间调整中的强制替代;短期调整中的数量冲动与囤积货币,长期调整中的扩张冲动与 投资 饥渴。这种行为成为现实的充分条件是企业的软预算约束,主要是由于缺乏竞争的外部 环境 ,税收制度和货币信用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国家和企业的"父子关系"所致。因而,要采取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将横向和纵向的协调结合起来。
匈牙利经济学家里斯卡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在匈牙利曾引起强烈的反响。社会个人所有制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国家把社会的所有财富平均量化给每个公民,使社会 公共 的财产同时成为每个人的个人资产;其次,国家以信贷市场为中介,通过市场竞争,把社会资产按照均衡利率承包出去,由能向社会提供最大效益的人来支配和经营;再次,承包经营者通过 银行 系统向社会资本的所有者支付利息,交纳利息后的剩余部分记入其帐户,归承包者所有,这样便使个人所有与社会所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里斯卡主张建立"承包经营者计划竞争市场",对社会资产实行承包经营。经过竞争产生的承包经营者享有权、责、利的统一,自由地支配所承包的社会资产,自主经营,对社会承担着保值增值的责任,享有与经营效果相适应的物质利益。里斯卡的设想虽然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但是他领导的小组仍在部分大企业中进行了经营者承包的试点。80年代承包经营在小企业和农业领域被广泛应用。
苏联的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强硬态度使经历过1956年事件的匈牙利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格外小心,"匈牙利的改革所追求的经济模式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者直至布拉格之春失败为止曾追求的模式是相似的。……匈牙利根据捷克斯洛伐克的经验,没有追求政治体制本质上的改变以及自治制度。" 20"匈牙利不使用'市场经济',也不用'市场社会主义',而说'社会主义市场',存在市场关系,但市场是受控制的。""西方刊登的谈论'匈牙利模式'的文章及研究资料首先力图证明匈牙利不同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甚至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实践相当于 资本主义 的自由市场经济。……这次改革及我国实践所依据的观点和理论绝对不是匈牙利经济学家的杰作,相同及类似的观点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过,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曾以各种方式付诸实践。如果说我国在实际运用这种观点的过程中使用间接的调节对直接的指令性计划占优势的程度,这是确实的。'匈牙利模式'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匈牙利的实践。" 21在这种背景下,匈牙利的经济改革偏重于实践,而不是在理论上对市场经济进行更多的阐述。
匈牙利在经济模式是结合本国的国情,在反复实验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3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们的大讨论与匈牙利走上市场社会主义的道路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些思想对匈牙利市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充其量也只起了某种参考的作用。但兰格、布鲁斯50-60年代的经济思想对匈牙利模式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然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匈牙利的社会实践。

五、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在其他东欧国家的发展

在众多的东欧国家经济学家中,波兰经济学家兰格和布鲁斯的地位是突出的。虽然1956年酝酿的波兰经济体制改革未能实现,但波兰经济学家的思想成果对东欧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兰格作为市场社会主义思想的创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直接参加了波兰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他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济思想,将原来提出的"竞争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发展为"含市场机制的集中计划和

分散 管理 相结合"的 经济 模式。 兰格认为 社会 主义 经济本质上是计划经济,但 市场 仍有存在的必要性。


兰格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本质上是计划经济,这不仅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所决定,也由市场本身存在的缺陷所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它只能用静态方法,也就是作为一般均衡问题,处理换算问题,不能提供充分的基础来解决增长和发展的问题。但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需要市场,首先,必须有真正的消费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其次,生产资料的分配计划必须按照市场机制的作用方式来进行。
兰格率先指出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存在信息传递方式上的缺陷。在这种模式下,市场机制的作用被完全排斥,横向的信息 传播 途径被阻断,企业只能和上级 行政 控制部门发生纵向的联系。信息的不完备使企业不能按照社会的实际需要自由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兰格主张通过中央计划当局模拟市场机制的办法,克服信息结构方面的缺陷,提出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思想。
兰格认为,社会主义应该实行这样一种经济模式:
一主多元的所有制结构。在坚持包括合作社经济在内的公有制形式为主体的条件下,允许个体经济、小手 工业 和小型私营经济等其它经济形式作补充。
实行中央计划 指导 下的多层次决策体系,即中央计划局、企业和家庭或个人的三级决策。中央计划当局模拟市场机制进行计划调节。企业根据中央的计划和自身的生产目标,自主地进行生产决策。家庭对个人消费和职业的选择有充分的选择权。价格的确定权掌握在国家手中,同时存在着由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
在收入分配方面采用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兰格的思想精华被概括为:以分散的多层次的决策来实现国家的集中管理;利用市场计划来实现计划经济。
布鲁斯是对东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影响最大的 经济学 家之一,他提出了"含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即著名的分权模式。他在60年代的代表作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问题》、《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市场》。布鲁斯从社会主义分工和价值规律的内在联系出发,认为商品货币关系是社会主义资源分配的积极工具。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是有调节的市场机制,它同纯粹的自由市场机制有别。企业有选择的自由,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但企业不能根据市场反应随机确定价格,价格只能由国家制定,并通过它调节市场。布鲁斯最有影响的思想是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其具体表现形式区别开来,阐述了社会主义各国可以有自己的经济模式, 走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这个思想为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布鲁斯70年代的著作《社会主义经济运行问题》、《社会主义的 政治 与经济》进一步完善了他的分权理论。他指出,中央单一的集中决策应让位于中央、企业、个人多层次的分散决策。宏观经济决策活动或者经济运行的一切重大的总量决策权掌握在国家手中, 如国家生产和投入的增长速度,国民收入在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分配, 投资 方向与结构,就业总量和劳动生产率,外贸的数量与结构等。 而经常性的一般决策则由企业作出。如企业的投入与产出的总量与构成, 在中央总的收入政策的框架内决定本企业就业量和工资额,决定企业的供销。职工有择业的自由。
他认为国家不应通过强制性的指令性计划控制企业,而应通过各种经济杠杆来约束企业的行为。企业面向市场在国家间接控制下自主活动。资源不再由国家直接分配,而货币也不再是只起计算作用的消极的货币,而是资源分配的基本手段。
他主张用有限的买方市场代替 资本主义 条件下的过度的买方市场和社会主义集权模式下的卖方市场。
著名经济学家奥塔·锡克是捷克斯洛伐克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设计者。他在1964年和1965年先后发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货币关系》和《社会主义的计划与市场》,提出"竞争性市场经济模式"。
锡克认为现阶段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内在矛盾使社会主义市场关系产生具有必然性。锡克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经济可以按照整个社会的计划来管理。但社会主义的计划性并不表明每个劳动者的劳动就是直接的社会劳动,而只是具有"一般的直接的社会方向",因此,劳动的这种内在矛盾, 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市场关系的产生。


锡克从信息和利益角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的必要性作了最深刻的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的外部形式是"经济上的买卖",其内在实质是借助于货币和价格按比例进行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交换,实现"所耗的劳动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信息的不完备性和利益上的矛盾, 使得人们的每一具体劳动还不具有一般的直接的社会性质, 并不能直接成为完全的社会必要劳动。具体的耗费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之间的矛盾,即劳动的内在矛盾, 是社会主义商品关系存在的根源。利用市场,企业掌握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加, 使生产更加符合社会需要,既有利于生产的最优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解决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又能解决因利益的矛盾而妨碍具体劳动耗费向社会必要劳动的转化的矛盾。因此,计划必须利用市场。
锡克认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经济发展的宏观平衡的要求,使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成为必然。计划经济同利用市场机制并不矛盾,相反,取消了市场机制,就不可能实现微观的平衡,亦不能达到宏观的平衡。因此,计划必需建立在市场运动的基础上。 中央计划作为宏观收入分配计划,主要注重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经济结构平衡和利润合理分配。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由自由市场机制决定,并准许资金在各部门和企业之间自由流动。为了创造公平自由竞争 环境 ,必须反对垄断。
社会主义必须自觉的利用经济规律, 而生产发展最基本的规律主要是:运用的价值进化规律;比例性规律;节约时间规律;再生产规律。
他提出了集中计划和分散管理相结合的经济模式,它的特点是:包括合作社经济在内的公有制形式为主体,同时存在其它经济形式作补充;集中决策和分散管理相结合,计划一部分由中央计划,一部分由企业作出,某些部分完全不需要计划;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保证计划的实现:价格的确定权掌握在国家手中,同时存在着由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
人们把他的思想精华概括为:以分散的多层次的决策来实现国家的集中管理;利用市场计划来实现计划经济。他的经济思想对东欧国家乃至西方左翼经济学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政府负责经济工作的副总理,锡克依据他的理论设计了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蓝图。但是"布拉格之春"的流产使锡克放弃了市场社会主义思想,在流亡西方以后,锡克成为"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倡导者。
80年代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在苏联开始获得社会的普遍承认,西伯利亚学派的兴起就是标志之一。70年代末,苏联大批拥护改革的经济学家、 社会学 家,以阿甘别吉扬和扎斯拉斯卡娅为领袖,聚集在《经济和工业生产组织》杂志周围,批判和分析苏联的经济体制,形成了西伯利亚学派。他们认为商品货币关系是高度分工的社会生产力的固有特征,市场是计划经济的必然属性,离开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的社会主义是不可想象的,经济集中控制,指令管理和行政体制与社会主义毫无共同之处。企业必须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拥有高度自主权。西伯利亚学派的兴起,解除了苏联对市场社会主义的围攻,他们的观点逐渐成为苏联经济学的主流观点。但苏联的解体使西伯利亚学派的设想失去了实践的机会。

注:
1 克里斯托弗·皮尔森提到:"英国的诺埃尔·汤浦森指出:'在19世纪社会主义思想中有一些部分可以贴 上市场社会主义政治经

济学的标记。'努提认为最早运用' 市场 社会 主义 概念'的是1922年的爱德华·海曼, 但是在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把市场社会主义的肇端追溯到两次大战之间的波兰 经济 学 家奥斯卡·兰格的著 作,以及一些与其观点类似的其他经济学家的著作。" 克里斯托弗·皮尔森:《新市场社会主义》东方 出版社,1999年版,第99页。
2 索尔·埃斯特林等:《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3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第7卷,第322页。
4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3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63页。
5约瑟夫·e·斯蒂格利兹:《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
6罗默、巴德汉:《市场社会主义:当前辩论》,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格雷戈里 、斯图尔特:《比较经济体制学》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年版。
8m·拉文:《略论市场社会主义》,苏联《经济问题》杂志,1990年第7期。
9 克里斯托弗·皮尔森:《新市场社会主义》,东方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101页。
10 [匈]《现代经济常识》,布达佩斯 经济法 律出版社,1993年,第355页。
11余文烈:《<新市场社会主义>中译本序言》, 克里斯托弗·皮尔森:《新市场社会主义》,东方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2-3页。
12《铁托选集》(1961-1973年)第134页。
13卡德尔:《社会所有制与社会主义自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1987年2月号。
14转引自范恒山:《国外25种经济模式》,改革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
15参见1974年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 宪法 总则第3部分
1616蒂·弗拉什卡利奇:1982年12月27日同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没有相关经济学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