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全球经营;国际信用;缺失;途径
论文摘要:国际信用无疑是一国企业实践全球经营的柔性资本,具有 经济 性。我国众多出口企业在追逐世界 市场 份额过程中却因信用不足而受到一定的阻制,需要通过政府动员、 法律 规制、企业自律和 社会 中间层监管等途径,促使我国企业增强可持续全球经营能力。
一、 引言
国际商业信用不仅是一种信誉和荣誉,也是一种国际范围内不受限制的社会资源,是企业全球化发展的一种柔性资本,具有经济性。高认可得商业信用从内可以促使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获取经济规模、树立积极形象,从外可以提高客户合作意愿,强化客户忠诚度。
随着企业出口产品、服务、项目的增多,作为柔性竞争力的国际商业信用却表现出与出口前景不相匹配的相对缺失。恰当分企业信用不足的原因、危害,寻求化阻途径,是企业全球经营战略的必审问题之一。
二、 我国企业国际信用缺失原因及其危害简析
据 统计 ,我国因企业信用缺失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 855亿元,占全国gdp的10%~20%。企业的国际信用不足甚至缺失已经危害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企业和社会的巨大损失,观其因,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国际信用水平度总体水平偏低。在入世后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热情会解放出来,短期内的无序竞争将更加恶化。在出口主体增多、出口机动性增强而信息和操作可控性降低、市场规范和法律制度不完整的情况下,一些出口企业不守商业信用,毁约、违约、欺诈性签约、假冒伪劣等问题时有发生,致使外商对我国企业、特别是对制造企业的信任度不高,最终使国内、国外的商界处于高度戒备和严重不信任状态。
2. 产品质量的国际信用度不高。
首先,产品质量 管理 松散。主要表现为出口企业在获取国际质量认证的环节中还存在不少弄虚作假的行为。虽然意识到iso国际质量认证在市场上的高认可性,但部分企业仍是通过非正规手段取得质量认证,既严重影响了各类认证的公平性及权威性,同时掩盖和纵容了众多国内厂商的产品和服务质量问题。
其次,对知识产权的侵犯依然严重。我国某些企业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对内偷税漏税,对外制假造假,
三、 提高我国企业国际信用的途径 途径之一:政府引导 社会 信用整体塑造。要很好的治理信用风险问题,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但更强调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应该是“推动、规范、监督和服务”。政府要充分利用其 管理 职能,引导企业有序参与国际竞争,在内外搭桥的过程中,努力为企业开拓国际 市场 提供信息政策咨询和帮助,联合组织和企业组织研究有关国际信用的问题。
通过政府支持,企业可以更快融入国家的信用体系、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相关实务、解决贸易信贷和纠纷问题。因此,从国家的层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用体系,有利于优化我国的 投资 和贸易 环境 ,降低社会和企业的交易 成本 和风险,促进对外开放,扩大信用交易规模。
途径之二:规范产品流通秩序。我国各大城市在促进本地产品出口过程中,形成了众多各类型的外贸批发交易市场,产品销售辐射全国和海外,充当着重要的对外交易窗口的角色。但是,在部门利益的驱使下,市场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利益,放纵和包容不法商家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使一些市场成为专门销售低质量的假冒名牌产品的集聚地。要规范交易市场秩序,维护健康的商品市场形象,需要突破地方单位的保护势力,破除他们之间的利益链。国家 工商 局消保司商品消费保护处处长李振成说,无论假冒国内还是国外的产品都要取缔、特别是要保护外国商品的品牌和他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