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构建;和谐 交通 ;两个率先
论文摘要:和谐交通作为和谐 社会 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繁重的任务,其实质就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交通,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交通。因此交通部门的干部员工必须在把握和谐交通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方法构建和谐交通。构建和谐交通,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交通发展的突出问题,把交通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和谐社会的永续发展上来,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和谐交通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好处。
一、前言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谐交通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繁重的任务。“十一五”期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仍将“高速”进行,五年间,将新建高速公路2.4万km以上,至2010年,总里程将达到6.5万km。届时,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将基本形成,这也将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同样,现阶段交通发展面临着 历史 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和谐社会建设和两个率先发展的要求,以及剧增的交通 运输 需要和资源、能源与 环境 等因素的制约,给交通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二、构建和谐交通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和谐交通其实质就是能够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交通,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交通,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交通。在十七大所作的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高屋建瓴,全面 总结 了
(二)构建和谐 交通 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统领我国 经济 社会 发展全局,也是统领我国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的 指导 方针。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交通的一部分,构建和谐交通必须处理好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的关系,就是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就是要遵循公路工作正确的方法论;公路建设与 环境 保护的关系,就是要牢固树立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的关系,就是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公路建设与公路养护的关系,就是要牢固树立“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思想;改革力度与承受能力的关系,就是要正确树立“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的思想。
(三)构建和谐交通是实现南京交通永续发展的保障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公路、水路交通需求更加旺盛,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促进交通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对 运输 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要求公路、水路交通必须努力与之相适应,资源约束更加要求交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和谐社会,对交通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构建和谐交通的措施 (一)以 马克思主义 哲学 为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我们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 历史 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依据,也是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点。构建和谐交通的目标要求,应该看作是对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可以说,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构建和谐交通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渊源。如南京绕越高速公路东南段建设模式,就是南京交通事业在新的时代下,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重要代表。该条高速公路按照国家 投资 体制改革的要求,借鉴国内和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的有益经验,按照“项目法人投资、专业机构代建、政府行业监管”的新模式组织实施,使得投资、建设和监管高度和谐。因此,构建南京和谐交通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南京交通事业新局面,这也是开拓马克思主义
部分 交通 管理 执法行为没有 法律 依据,或者有依据而无具体措施,或者有依据有措施,因为风俗习惯、人情世故等无法执行。例如法不责众、领导说情等现象,在交通事业管理中还不能完全杜绝。笔者认为交通部门要履行法定职责,通过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 环境 ,让交通参与者明白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是法律所允许的,使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有法可依。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制裁严重违法行为,增强法律威慑力。另一方面要细化法律法规,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让那些有条款无措施的法律内容变得更加具体,从而提高可操作性。
(三)坚持以人为本
道路交通环境作为事故的间接原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作,以人为本,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自主创新,建立交通预警管理信息系统。一旦出现恶劣天气,可以及时掌握路面情况,包括天气变化情况、具体方位、变化趋势、能见度、严重程度、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以及路面交通流量,通过 电视 、电台等各种途径传达给交通参与者,做到恶劣天气早知道、早报警、早处置,争取主动,从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隐患。如南京市公路建设处承担着南京的高速公路建设任务,为了加大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该处与南京市气象部门进行合作,气象部门及时将一周内的天气预测传给该处,该处通过预测资料,再统筹制定计划,合理安排下阶段的建设任务,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施工人员恶劣天气施工的现象。
(四)坚持永续发展 交通业作为国民 经济 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战略性产业,在经济和 社会 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交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另一方面,交通的发展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如:占用土地资源、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以及社会问题。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交通的建设是以较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不当的规划破坏了路域自然风貌和 文化 风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生态破坏加剧。
为保障交通的和谐发展,交通部门必须鼎新革故,摒弃原来的发展模式,正确选择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改变传统的交通发展模式,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换取较高的交通发展速度,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全面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走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考虑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体现在:交通建设资源的规划应有前瞻性和科学性;优化交通建设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对建设征用地制度需进行改革;节约能源,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主要表现在: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交通建设环保意识,发展环保技术。
参考文献:
[1]赵秀琴.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30(5):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