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动态能力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到目前为止,一些企业在实施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遭遇了各种障碍和挫折,甚至陷入了经营困境。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成长的过程是知识集聚和能力获得与提升的过程。中国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动态能力,通过不断学习、持续创新以应对环境变化,克服路径依赖性,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
  
  一、中国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动态能力才能获取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条件。随着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和企业成长对环境依赖性的增强,企业很难依靠传统经营方法获取竞争优势,只有不断增强动态能力才能创造竞争优势。
  动态能力理论强调企业在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时,必须能够迅速整合、建立和重构其内外部资源和能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它是对企业目前拥有的知识存量和新知识的开发,逐步整合和改进现有的能力和提高效率,使企业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其中,“动态”是指为了与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相协调,不断更新各种功能性竞争力的能力;而“能力”强调的是为了适应动态环境的要求而进行的整合、重构内外部资源等来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动态能力是一种培养能力的能力,企业能够利用其能力从事组织活动。
  动态能力理论从内部、外部两个角度人手研究动态环境下企业成长问题,十分关注外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特别强调内外部资源和能力的整合,认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能力就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动态能力理论的思维逻辑是:外部环境分析——寻求新机遇和威胁——响应新机遇的战略及内部能力的调整——寻求完成新机遇和规避风险的合作伙伴——合作竞争——新的竞争优势并结束现有合作——再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战略。实践证明,全球竞争中的优秀企业,往往能够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或服务以维持和更新企业的竞争优势,适应动态环境,促进企业不断成长。
  动态能力理论源于20世纪90年代市场环境的变化。当时,市场环境日益动态化,技术创新速度加快,经济的国际化、市场的全球化和顾客需求的多样化造成了竞争内容越来越多,竞争优势的可保持性越来越低,惟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成功。动态能力理论建立在资源观与核心能力观基础之上,是为了在动态环境下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领先竞争对手而发展起来的。在当今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放弃以往的静态竞争优势的获取模式,而以一种动态的眼光来看待竞争优势的获取,不断更新自身的动态能力。从本质上讲,动态能力理论表现为一种动态的非均衡性,能力持续不断地被肯定和否定,是培养能力的能力。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本身的竞争力,从而在整体上体现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连续性,难免会受到惯例抉择或者技术沿革影响,动态能力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新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打破这种路径依赖性和“技术轨道”,抓住新科技突破所带来的技术创新或者应用机会,提高企业的环境适应力。面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动态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路径主要有:一是企业通过组织学习,增强对环境变化的预判能力,不断更新与强化应对能力;二是企业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必须使其经营战略保持足够的柔性化,保持足够的灵活应变能力,更好地协调自身资源或能力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匹配性,确立更为科学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保证较之于竞争者有更强的战略稳定性和动态适应性;三是企业要把创新视为创造竞争优势最为有效的方式,视为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之道,强调创新平台化、创新全方位化(其中包括结构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商业创新等);四是企业要把顾客视为竞争优势的新源泉,优先发现或彻底创造、满足顾客需求,在与供应商、购买者、替代者、潜在竞争者、现有竞争者等“行业竞争力量”的竞争中获得“先行优势”,从而保持竞争中的主动地位。
  
  二、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是增强动态能力的必然要求
  
  国际化经营是中国企业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重要战略选择,是由国内市场向海外市场扩张,不断通过国际化行为获得海外市场知识,然后再把知识通过组织学习在组织内部传播和共享的良性循环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体现在对新知识的获取和积累上,也体现在对既有知识和经验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8期的利用上。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路径选择依赖于企业知识存量的积累,而知识积累的过程又决定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知识存量是国际化经营的驱动力,国际化经营是知识存量积累的平台,组织学习为知识存量增加和国际化经营渐进的交互作用提供了可能,从而不断优化企业的知识结构并扩大知识存量,在知识存量和国际化经营之间形成动态良性循环,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国际化过程的深入。
  动态能力理论认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建立在既有知识存量基础之上的竞争优势经常会受到削弱,这就要求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对其能力体系进行动态管理,汲取新的知识,从而获得持续动态的而非静态的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驱动力,一方面在于中国企业在本国开发出独特能力并建立起竞争优势时,一般倾向于把这些知识存量进行跨国界转移,以便在更广的范围内获得更多收益;另一方面在于中国企业为了抵消异域性劣势并保证全球竞争的成功,还必须构建出新的能力。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中国企业不仅可以从本国获得新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把它们与既有的知识存量相结合,建立起更好的支撑其全球竞争优势的能力体系。
  作为后来者,尽管中国已是世界级工厂,但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最大障碍就是缺乏基于知识的战略资源,即社会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如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人才和品牌等,而这些资源在国内并不丰富,从寻求资源的角度来看,国际化经营是从国外市场获得战略资源的有效方法。因为相对落后的中国企业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存在着诸多抑制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单纯的国内竞争中并未显现出落后的一面,只有进行国际化经营之后,落后的因素才完全暴露出来。此外,由于知识外溢性与距离有关,越接近知识密集地区的企业就越容易享有知识外溢性带来的好处。比如,目前研发全球化的目标地区主要是北美、日本和欧洲,因为这些地区有着固有的特定产业优势,处于尖端的高科技领域,引导技术发展的潮流。视为后进企业的中国企业的成长,一般认为“oem—odm—oim/obm"是其发展的共同路径。中国企业最开始从事oem,即简单的零部件组装,采购方提供详细产品设计,这样企业就有机会学习上游的产品设计能力,成长为odm制造商,此时发包方只需提供简单的产品需求,将产品细节设计留给odm企业。在此基础上,少数odm企业开始生产自主想法的产品(oim)或者自创品牌和销售渠道。实际上,这一过程中,技术能力的发展是从获取制造能力开始的,然后扩展到产品设计能力,最后是新产品创造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通过国际化经营,再通过知识的内部扩散而学习、转移并应用这些资源,是中国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除了获取自然资源之外,主要是为了获取先进技术或管理技能,加速技术累积的速度和动态效果,弥补技术与管理差距,提升自身实力,之后便可以同发达国家企业展开竞争,进而最终实现其投资收益。
  中国企业仅依赖自己的能力往往不能保持优势地位,而国际化经营的产生正是为了补充和强化企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即把国际化经营看作是企业向合作伙伴学习并获取知识的一种制度安排。

  三、中国企业应在国际化经营中不断提高动态能力
  
  纵观各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可以看出,相对于落后国家企业,发达国家企业之所以可以迅速提升市场竞争力,在于它们能够不断提升企业动态能力。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只有不断提高动态能力,即只有具备吸收能力、转移能力、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实现企业能力不断的螺旋进化,改革落后因素,完成相对创新,才能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吸收能力。吸收能力是指企业识别新的内、外部信息价值,并通过消化将之用于生产和服务输出的能力,即把它们转化为商业结果的能力。这里强调采用外部知识的重要性,并将其与内在知识相结合最终吸收并内在使用。
  (二)转移能力。转移能力是企业通过收集、消化、综合、再配置内部现有知识架构起来的能力,将分布在不同“位置”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实现知识在企业内的流动和共享,帮助企业扩展现有竞争优势,以创造新的更有效率的生产和生产工序。
  (三)整合能力。整合能力是企业能力深度演化的最重要的阶段,一方面是指获取和消化企业外部的知识,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内外学习、整合知识的能力。
  (四)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能力深度演化的逻辑终点,是知识得以应用而创造出相应的产品,实现知识创新和知识增量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重新与外界相互作用,寻求新的知识联系。
  吸收能力是识别获取内外部信息,并应用于商业模式中;转移能力与整合能力是协调内在的组织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二者共同促进企业知识和技术转移,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创新能力能识别外部知识的价值,结合市场优势,消化并将之最终应用于商业目的。
  对中国企业而言,动态能力是指通过更多的资源和更广泛的外部联系获取更复杂和更先进的技术知识,通过吸收、转移和整合知识,最终实现知识创造和创新的能力,从而追赶甚至超越领先企业。比如,中兴通讯重视动态能力的培育和有效整合,增强对环境的敏感度和捕捉战略机会的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为己所用的技术和资源,通过内部r&d、战略联盟、合资、并购等各种形式吸收和转移伙伴的知识,快速进入二次开发重组阶段,实现动态能力从模仿到创新,从吸收能力、转移能力、整合能力到创新能力的协同演化,形成自主品牌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以驱动企业成长,通过能力积累最终实现原创性技术创新。
  中国企业应从动态能力的应用与构建的角度来思考其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的目标应是在全球范围内构筑企业自身动态的能力体系,以此来支撑其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不是纯粹瓜分市场和分享利润。对大多数还处于国际扩张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既要充分利用现有能力,又要关注在世界范围内构建新能力的机会。
  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很快,但从整体上看,与全球优秀企业的差距还很大,突出表现在动态能力的提升水平较弱。因此,中国企业应以动态能力理论为指导,加快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步伐,才能保证其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和企业竞争力的逐步提高。
  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企业应该采取与其资源基础相匹配的战略,不能幻想依赖自身资源并视为竞争优势,而是应该从世界范围内获取技术、知识和市场。对于处于国际化初级阶段的中国企业,能否具有组织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积累和转移是能否成长为大型跨国企业的关键。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不仅是将原有资源在海外市场有效利用的过程,而且也是通过国际化经营不断获得新的资源,从而使企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更新时间: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的会计教学改革探…
    虚拟实验在LED数码管多位动态显示教学中的应…
    论建筑工程测量学科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会计专业本科生的能力培养
    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动态电阻应变仪原理、检定及维护
    大学专业英语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供电企业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探索
    如何加强民族地区学生汉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性影响因素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