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吴淑娟、肖建华、范佳凤
鳗鱼是一种典型的海产品,鳗鱼产业是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外向型产业。据行业内人士透露,内销鳗鱼量仅约占我国鳗鱼总产量的1-2%,我国鳗鱼出口量占绝大多数。近年国内外形势对我国鳗鱼出口非常不利,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恶化,美国收紧对华政策,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国内的食物安全案件频发以及成本上升等问题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鳗鱼产品的出口。出口贸易受阻,导致国内鳗鱼企业普遍停工,在如此形势下,探讨研究我国鳗鱼出口面临的问题并寻求走出困境的对策就显得十分迫切。
一、我国鳗鱼出口的现状
(一)出口总体情况
我国鳗鱼出口总量在近年波动较大。在出口量绝对变动方面,据中国鳗鱼网(www.chinaeel.cn)统计数据,我国2008年活鳗出口量最高,而2011年活鳗出口量跌至5638吨,只有2008年的39%;2007年,我国烤鳗出口量最大,到2011年出口量为35221吨,只有2007年的73%。
在活鳗和烤鳗的出口总量上,出口量最高的是2006年,共出口57101吨,其后各年逐渐递减;2011年出口总量只有2006年的71.6%。在相对变动方面,2008年鳗鱼及其制品出口总量跌幅最大,其下跌主要是因为烤鳗制品出口量下跌所导致;2011年有轻微的下跌,其他年度并未出现明显的下跌。活鳗出口量则从2008年开始呈现出逐年下跌的趋势(见表1)。
(二)出口价格情况
近年来,我国鳗鱼出口价格呈现明显的上扬趋势。在整体方面,无论是活鳗、烤鳗,还是鳗鱼及其制品总体方面的出口平均价格均是在2011年出现最高峰,分别是2006年的2.3倍、2.0倍和2.1倍(见表2)。
我国鳗鱼出口的对象不同,价格也不同。根据中国鳗鱼网的统计,2010年、2011年两年中,日本进口我国活鳗的价格最高,其中2011年日本进口价突破30美元每公斤;同期烤鳗出口价格方面,香港进口烤鳗的价格最高,韩国、日本次之,但其价格差异不大。各国进口价格的升幅也存在差异。
(三)贸易对象的情况
我国鳗鱼出口的进口国非常集中。进口国近年进口我国鳗鱼产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征:
其一,我国鳗鱼进口国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其中亚洲占了绝大多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鳗鱼出口亚洲占总鳗鱼出口量的63.6%,欧洲、北美洲、独联体分别占10.9%、10.3%和10.1%,共占94.8%。
其二,我国鳗鱼出口对象国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及香港地区。日、韩进口量近年的走势趋同,2006年至2011年,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日本2011年进口我国鳗鱼量只有2006年的38.4%;韩国2011年进口我国鳗鱼量只有2006年的13.2%。香港2011年进口我国鳗鱼量则是2006年的2.6倍。新加坡、美国、俄罗斯在2006年和2007年尚有少量的鳗鱼进口,而2008年以后就逐渐减少。
其三,各大进口国进口量所占比重出现较大的变动。进口量最多的日本,其进口量占比从2006年的绝大多数逐年减少,2009年占比最低,而后少增;香港所占比基本上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韩国占比则是先增后减(见图1)。
(四)出口鳗鱼的产地
我国活鳗出口的产地相对比较集中在粤闽两省。据统计,2011年我国活鳗出口量中,有85%来自广东。事实上,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93家出口活鳗注册场中,有66家广东鳗鱼场,占比71.0%;20家福建鳗鱼场,占比21.5%,共计92.5%。
我国烤鳗出口集中在福建、山东、广东、江西、浙江。2011年,福建烤鳗出口19640.7吨,占全国烤鳗出口的55.8%,山东出口6120.1吨,占比17.4%,广东、江西、浙江分别占比10.1%、7.1%和6.8%。而各省的出口量在近年发生较大的变动。出口量较大的福建省、广东省均在2008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2009年逐渐开始回升,但远远未能恢复至2007年的出口量水平。
(五)出口贸易方式
我国活鳗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烤鳗出口也主要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2011年,我国烤鳗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30051.3吨,占总量的74.4%,加工贸易共占12.8%,其中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占12.7%;2010年,我国烤鳗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28648.8吨,占总量的64.6%,加工贸易共占17.6%,其中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占17.4%。对比两年数据,2011年一般贸易方式下的出口量增加,而加工贸易下的出口量减少,其主要是因为进料加工贸易下的出口量占比减少。
二、鳗鱼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进口国设置重重贸易壁垒
目前,最为常用的是“绿色壁垒”,农兽药残留超标是我国鳗鱼出口遇到的最大最高的“绿色壁垒”。例如,主要进口国日本先后对我出口烤鳗采取命令检查、要求自主限量、批批检测11种药物残留物质、检查货证是否相符等,其中包括2003年,日本启动恩诺沙星命令检查;2005年,启动孔雀石绿命令检查和硝基呋喃代谢物的监视检查;2006年,执行“肯定列表”制度;2008年,实施新的监控检查计划等。这些措施命令提高了对进口鳗鱼的检查项目的数量和检测标准,其检测标准系采取与西方各国的残留基准一致,且均取其最小值。日本等国的检测制度加强,使得我国鳗鱼出口深受影响。有关企业反映,在短期内,鳗鱼企业的出口受到这种更严格的检测标准的影响,从而出口量锐减。
(二)国外需求减弱
国外市场对我国鳗鱼的需求减弱,其原因之一是国际经济环境不佳,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减少鳗鱼这样的奢侈品的消费。原因之二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影响了国外消费者信心。日本、美国、欧洲等国消费者对涉及卫生和健康的问题非常敏感,近年我国国内食品安全问题案件频发,外国消费者因而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持怀疑态度。尽管我国鳗鱼企业、行业组织在国外已开展宣传活动,宣传中国产品不存在产品质量问题,但是要恢复国外消费者的信任是非常困难的。原因之三是鳗鱼的文化认同感逐渐减弱。据日本学者推测,鳗鱼最大进口国日本的鳗鱼传统文化将要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年轻人对鳗鱼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弱,对鳗鱼的消费也相应减少,因而我国鳗鱼出口必将受其影响。[论文网]
(三)鳗鱼苗价格高和其他成本飙升导致出口价格上扬
国内鳗鱼苗价格大幅度上涨造成鳗鱼企业成本上升,2011年初,野生鳗鱼苗每尾19元左右,2012年涨至每尾40元左右。而国内科研技术尚未攻破人工孵化鳗鱼苗的难关,国内养殖场仍需收购野生鳗鱼苗维持养
殖业,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野生鳗鱼苗越加紧缺,价格也会越来越贵。另一方面,日本、欧洲鳗苗受到保护,限制出口,再加上国内通货膨胀导致饲料、药费、地租、人工等其他成本上升,鳗鱼养殖越加困难,只有通过提高出口价格才能得以维持。
(四)养殖标准尚未全面实行,未能全面打破“绿色壁垒”
我国鳗鱼出口重地广东省企业最早获得gap认证。该省台山市经过3年的建设,在2009年7月发布《台山鳗鲡养殖技术规范》农业地方标准,该市徐南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取得gap认证证书的鳗鱼养殖企业。随后,2010年,江西鳗鱼养殖gap认证实现零突破,2012年福建鳗鱼养殖gap认证实现零突破,但鳗鱼养殖标准化并未得到全面的实行,实现gap零突破的地区尚有相当多的企业未能实行养殖标准化,其他省市更是未能实现gap零突破。因此,日本、欧美等国的“绿色壁垒”仍会阻碍我国多数鳗鱼出口。
三、鳗鱼出口走出困境的若干对策
(一)应对进口国“绿色壁垒”
面对进口国“绿色壁垒”,我国可以利用wto现行规则防止和限制进口国不公平的做法。在打破进口国“绿色壁垒”相关规则之前,养殖标准化是突破进口国“绿色壁垒”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前所述,我国目前已经在个别省份实现gap认证零突破,但取得认证的企业不多,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组织应该做好宣传、沟通、辅助等工作。广东省台山市政府和行业协会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除此以外,该地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该地区报检出口活鳗免收全部检验检疫规费,对报检出口鳗鱼产品减半收费,每年为出口企业减免检验检疫费用近200万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鳗鱼企业应对国外“绿色壁垒”。
(二)重树消费者信心
重树消费者信心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重树外国消费者信心是一项更为复杂的工作。首先,解决国内食品生产安全问题是根本,若国内食品安全案件再度频发,其他措施便难以收到理想效果;其次,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相互配合,到国外开展宣传工作,纠正国外媒体的一些误导;再次,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食品跟踪制度,保障消费者能迅速获得产品相关信息,包括产品的成分、原料来源和过敏源等信息,以提高产品信息的透明度,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最后,建立完善的问题产品召回制度和通畅的理赔渠道,方便消费者实现其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购买问题产品的不满情绪,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国家形象。
(三)发扬鳗鱼文化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鳗鱼文化。意大利人喜欢炸鳗鱼片;荷兰人、丹麦人和德国人喜欢熏鳗或罐头鳗鱼;英国有鳗鱼冻的吃法;日本有鳗鱼节,喜欢蒲烧鳗鱼片;中国人喜欢药膳鳗鱼和炖鳗。发扬鳗鱼文化必须结合当地鳗鱼文化而行,在当地与相关企业联合举办鳗鱼文化节等大型活动,结合当地文化发展需要推广鳗鱼文化。笔者注意到目前国内一些规模相当大的鳗鱼出口企业的产品宣传小册子等营销材料的内容单一,欠缺鳗鱼文化信息,其企业网站也没有鳗鱼文化的相关内容;国内消费者大多不了解鳗鱼、鳗鱼文化,因而销售工作较难开展。
(四)开发新市场
在出口日本、欧洲等国遭受重大冲击的情况下,我国鳗鱼行业陷入困境,开拓新市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之前我国活鳗以日本鳗为主,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试验养殖美洲鳗、菲律宾鳗和欧洲鳗。若试验成功,我国企业可以尝试打开新的市场。一方面,这有利于我国鳗鱼企业走出当前困境;另一方面,更是有利于我国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诚然,开拓新市场不仅需要企业的勇气、信心和投入,政府和行业协会也需要提前做好一些相关的调研,对新市场进行分析与评估,为我国鳗鱼企业进入新市场提供优质服务,方便企业开展营销工作。
(五)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首先,鳗鱼苗价格过高是我国鳗鱼企业成本高的原因之一,因而须解决鳗鱼苗人工繁殖问题。鳗鱼苗价格占活鳗出口价格的1/4左右,刨除饲料、人工费、管理费等费用,鳗鱼企业利润微薄。成功实现鳗鱼苗人工繁殖,可以大大降低鳗鱼企业成本,提高其利润空间。其次,可以通过完善产业链来降低区域鳗鱼企业的成本。例如广东省台山市养鳗业的迅速崛起,吸引了台湾、顺德、江苏、浙江、福建等养鳗投资者的投资,该地鳗鱼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形成了产业集聚,因而台山鳗鱼企业从中受惠。今后进一步优化该地区鳗鱼产业链,提高产业链运作效率,并扩大其示范效应,使更多地区鳗鱼企业受惠或加快发展。
从鳗鱼产品出口的形势可见,我国海产品出口形势急迫。尽管其他海产品出口形势有异于鳗鱼产品,但是我国海产品出口却面临着进口国的“绿色壁垒”、国外消费者对我国产品质量的信心不足等共同问题,这也是发展我国海产品出口不容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樊海平, 刘兆钧. 我国鳗鱼产业国际贸易分析及市场价格预测与发展对策[j]. 中国水产. 2011, 02: 68-70
[2]徐忠, 陈林生, 陈廷贵. 世界鳗鱼的生产和贸易分析[j]. 中国水产. 2011, 2: 98-102.
[3]徐忠, 陈廷贵, 陈林生. 基于资源分布和捕捞角度的鳗鱼国际贸易市场结构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3: 63-67
[4]katoh,kobayashi. aquaculture and genetic structure in th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r]. ujnr technical re-port, 2001,30 : 87-92.
[5]dekker w. monitoring of glass eel recruitment[r]. 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fisheries research reportc007/02-wd,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