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刘美静
内容提要
中小企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就业都起到了非常大得作用,但融资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而在借鉴东南亚国家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难 对策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据统计,全国6000万家左右的小企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提供了75%左右的就业机会,创造了50%左右的出口收入和财税收入。但是,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问题,对于解决就业,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表现特征和原因
(一)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表现
据调查,融资成本过高依然是企业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而且中小企业贷款手续繁琐,普遍需要2—3个月时间,许多中小企业为保持正常生产经营不得不高息拆借民间资金,更加剧了企业的高融资成本。从贷款期限来看,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第3期中长期贷款难以满足,导致企业难以将资金用于技术进步或创新能力提升方面,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虽然融资渠道呈多样化趋势,但仍然以银行信贷为主,其次是民间私人借贷,通过企业间拆借、信用担保、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融资的比例非常小。另外,尽管中小企业信贷产品渐增,但国有商业银行仍占主导地位,地方金融机构培育滞后,缺少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
融资政策环境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与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在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存在不足,政府没有建立起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对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和保护。而且尚未建立包含企业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的全面的统一的征信系统,一些政府部门在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配套服务方面环节多、流程长和效率低,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和金融机构的融资意愿。
(二)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紧缩性货币政策是影响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加剧的主要原因。紧缩性货币政策必然导致银根收紧并对企业融资造成实质性影响。也就是说,在信贷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基于丧失大客户的成本更高以及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更高的考虑,银行更倾向于将信贷资源分配给大企业。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从而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加剧。不可否认,从紧的货币政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的信贷供给能力,增加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和融资成本,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不利的影响。
2.通货膨胀因素。
首先,通货膨胀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猛增。在当前高通胀并且通胀预期较强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和融资成本均大幅度上涨。根据央行《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第二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4%”,“各省中小企业工资涨幅普遍在10-30%之间”,但“第二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这直接导致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的增长。同时,由于市场原因中小企业很难将通胀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转嫁给产业链的上下游和消费者,造成企业的赢利水平、内部积累和内源融资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并由此相应地增加了其对外源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的需求。
其次,银行系统和债券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供给并没有明显增加。如前所述,除中国银行外,四大银行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的低存贷比凸显了其信贷供给的不足。债券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供给能力更是不足。
再次,金融创新不足限制了金融系统对中小企业融资供给能力的提高。对于银行而言,由于中小企业抵押物缺乏、财务和市场风险相对较高等方面的固有缺陷以及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更高等原因,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与收益结构要比大企业差。对于债券市场而言,金融创新的不足一方面影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总体规模,另一方面也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3.信贷市场的不规范。
一是有限的信贷资源通过大企业委托贷款的形式进行“再分配”。据央行的统计,2011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4.17万亿元,同比少增加4497亿元,但委托贷款增加7028亿元,同比增加了38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0%。201 1年上市公司中报显示,有64家公司委托贷款170亿元。这些上市公司成为了事实上的“影子银行”,其从事委托贷款的收益甚至超过了主营业务利润。新华社的一个报告显示,一些国企利用强大的融资能力,以高于银行利率几倍的价格放贷给民企,成为“食利者”;二是信贷市场中寻租环节多,利益链条长且关系复杂。不少中小企业通过形形色色的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的转贷或收取介绍费、手续费等才能获得银行贷款,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银行对贷后资金监管的不足和民间借贷的不规范也推高了融资成本。
4.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论文网]
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的管理方式,随意性很大,造成管理混乱,特别是在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基础性管理都不到位。多年来,中小企业主要处在国际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利润也非常薄,很容易受到外部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的冲击。也有部分企业由于扩张相对较快特别是上新项目多、投资经营战线拉得很长,企业资金链存在很大的问题。中小企业发展和转型中的内在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融资的能力。
二、东南亚国家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同其他许多亚洲国家一样,执行的是“扶大放小”方针,对中小企业并不重视。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三国均发现中小企业明显比大企业稳定,不仅银行坏账比大企业少,而且对促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开始关注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从多个方面人手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具体做法主要是:
(一)明确支持对象,重点支持小型微型企业。
印尼等三国均对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种类型作出明确定义。对中、小、微企业的划型,主要根据净资产、营业额和员工数量。政府根据标准,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统计并分类制定政策。
(二)放松金融管制,鼓励中小企业信贷发展。
印度尼西亚的利率管制较少,小型和微型企业的风险可以反映在贷款利率中,故银行做小型和微型企业的积极性很高。马 来西亚制定了利率上限管制,银行经过测算,放弃了微型企业信贷,重点做成长性较好的小型企业信贷,微型企业则通常采用个人消费贷款的方式获得资金。小型和微型企业信贷
依赖于庞大的服务网络,印尼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网点的批设基本没有障碍,只要是评级高的好银行,事先报送网点开设计划,批准后按计划执行即可,不采取逐一网点审批的方式。
为了减少客户的道德风险,三国央行都建立了企业征信系统,尽可能降低贷款风险。例如,马来西亚央行设立了中小企业信用局,提供三类报告:为中小企业提供自我查询报告,帮助中小企业评估、维护和改善信用评级;为中小企业和授信机构提供商业信息报告,帮助它们评估合作伙伴的信用等级;为中小企业和银行提供商业回顾报告,披露企业违约的交易信息和可能性。
(三)出台扶持性政策。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1997-2007年间,印尼央行规定商业银行贷款的20%必须是中小企业贷款。2007年以后,印尼央行将该做法修改为政府设立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一旦贷款不能偿还,政府承担70%的风险损失,同时在政府提供担保后,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权重减半计算。由于提高了银行的资本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商业银行做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亚洲金融危机中,马来西亚政府实施了总额达156亿林吉特(约占gdp的2%)的中小企业扶持计划,主要用于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最有效的政策是融资担保项目,包括:中小企业扶持担保计划,为近万家中小企业提供覆盖80%风险的贷款担保;流动资金担保计划,为数千家企业提供覆盖80%风险的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第3期产业重组融资担保计划,为企业向价值链上游投资或向环保领域投资提供覆盖50-80%风险的贷款担保。为此,政府还专门设立了担保公司。由于商业银行的竞争以及政府担保计划的激励,商业银行越来越关注中小企业贷款。经过多年发展,有些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已经高达40-50%。目前80%销售额在50万林吉特以上的企业,融资已经不是主要困难。更小的微型企业,通过个人消费贷款的方式也能够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
新加坡政府推出了多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计划。在政府的支持下,每年约有五六千家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占中小企业数量的4%),其中一半是微型企业。这些支持计划包括:本国企业贷款辅助计划、微型贷款辅助计划、新周转金辅助方案、信用保险方案等。新加坡还采取其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如支持中小企业协会等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状况诊断、融资咨询等服务;为中小企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建立会计系统、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员工培训提供补助等等。
三、宏观调控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对策
(一)短期对策
1.通过实施结构性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一是加强银监会监管措施与央行货币政策的协调性,试点对小、微型企业贷款实施差别化的存贷比政策。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是由存贷比和存款准备金率共同决定的。在存贷比相同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存款准备金率较低的银行流动性风险更低。因此,可以考虑实施差别化的存贷比政策,加强银监会监管措施与央行货币政策的协调性,从而提高中小金融机构的融资供给能力。
二是选择优势中小银行试点差别化的利率政策。可以考虑根据小企业业务比例、对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指标,选择部分优势中小银行,试点差别化的存款和贷款利率政策,并适当放宽其在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上限方面的限制,以增强其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意愿和能力。
三是通过对中小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中小企业作为一个大的群体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政策解决所有企业遇到的金融问题,必须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在紧缩货币政策下,相对于一般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会受到更严重的影响。在此情况下,收紧货币政策不仅不利于产业升级,反而会阻碍经济结构的调整。因此,应该有专门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政策。可以考虑单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项目,单列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计划,将其纳入金融统计范围和监管考核范围;设置战略性新兴产业担保引导资金,引导担保机构给予支持;提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比率忍度,等等。
四是不断提高银监会已实施的结构性政策的有效性。目前,根据国务院的政策意见,银监会已经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采取了不少结构性监管政策,但仍应采取相应措施增强银监部门某些措施的可操作性。比如:关于“优先支持其发行专项用于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债”的政策在实施中具有发债规模小、成本高、市场销售难等操作难题,可考虑借鉴中小企业集合债模式发行用于小企业贷款的中小银行集合金融债;关于“适当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方面,一方面银监会应继续加强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既能控制风险又能发挥向小企业放贷积极性的尽职免责机制,另一方面,鼓励地方从风险补偿及声誉赋予等方面探索银行稳健地向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方式;此外,银监部门应加强对中小企业贷款统计数据,特别是小企业贷款统计数据真实性的调查,加强数据统计工作的规范性,以保证“两个不低于”相关优惠措施发挥应有的作用。
2.通过继续实施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
在宏观调控的刚性需求决定了货币政策不可能回到宽松状态的情况下,在短期内给予中小企业税收优惠,通过降低企业税负的方法降低中小企业财务成本,增强其内部积累能力,是惠及面广、见效较快的缓解中小企业困难的措施。此前国务院出台的三项税收政策一是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年底并扩大范围。二是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三年内免征印花税。将金融企业的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长至2013年年底。三是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保险收入减按3%征收营业税的政策,延长至2015年年底。上述政策毫无疑问会减轻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和融资困难。但是,还需要对介于“大”与“小微”之间的所谓“中”型企业的融资问题继续加以关注,并研究和制定有关财税政策。
(二)长期对策
1.金融市场的充分开放和有效竞争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根本途径。
中小企业贷款与大型企业贷款的商业模式截然不同,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只有在资金供应者的数量达到足够多、能够形成有效竞争的情况下,才可能将部分银行从大企业信贷市场“挤出”,使之进人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并通过创新建立自己的赢利模式。中小企业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成本的业务活动,这正是多数银行不愿介入其中的原因所在。只要能够深入市场,精耕细作,即便在高风险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也是可以建立起可持续商业模式的。但是在信贷市场竞争不充分、大型企业信贷市场空间和盈利空间仍然很大的情况下,不能期望商业银行违背商业原则,主动进入中小微贷款领域。要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减少对金融机构的行政干预。
2.,政府应全
方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贷款既然是商业行为,就要遵循商业准则。银行对那些市场前景不明确、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下的企业退避三舍是理性选择,也是对存款客户负责的表现。唯有提高中小企业素质,拓展其发展空间,才能使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银行的客户。因此,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能就融资论融资,而要从全局的高度,统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大力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提升信用基础水平,进而创造出一个更为广阔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本文得到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场环境、商业信用与中国民营企业成长”(71003108)的项目支持。]
参考文献:
尹丹莉:当前我国财政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8期。
巴曙松: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西南金融》2010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