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和对策分析
原文作者:何诗萌
  内容摘要: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在金融危机时期和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不同经济阶段实行了适度宽松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经济复苏和稳定了经济增长。但我国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调节和中介目标的传递,以及使最终目标朝中央银行合意的目标区间移动的有效性程度,即货币政策传导效应较低。本文在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效应 政策建议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并最终影响既定产出和价格目标的传递途径和作用机理,主要包括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货币渠道主要包括利率渠道、汇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包括托宾q效应和财富效应);信贷渠道主要包括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应是指中央银行对操作目标的调节和中介目标的传递,以及使最终目标朝货币当局合意的目标区间移动的有效性程度。
  2008年9月到2009年10月,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中央银行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张货币供应量,降低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效应不明显。2009年10月到2011年12月,我国经济复苏,通胀压力较大,中央银行实行了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效果,但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相差甚远,在调节经济过程中存在顾此失彼的状态,物价过快增长,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投资过热没有得到很好解决。2011年12月以来,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时减速,经济疲软,中央银行实行稳中偏松的货币政策,从效果上看,在扩张货币供应量、扭转经济下行态势、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上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相差甚远,效应较低。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障碍
  (一)利率非市场化,利率渠道传导受阻
  利率管制。我国利率主要是由中央银行通过行政手段直接确定,利率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中央银行在制定利率时考虑我国总体的经济形势、物价水平、金融机构收入分配格局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等众多要素,制定的利率无法反映资金供求的情况,无法灵活有效的引起经济主体进行调整。
  货币市场发展不足。货币市场交易主体较为有限、交易品种不足、市场规模较小、市场运行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市场发展不均衡,制约了货币市场发挥利率政策功能的有效性。
  缺乏利率传导的微观基础。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国有企业尚未转变经营管理机制,有着较高的资产负债率,经营困难,资金周转不灵活,只能依靠银行贷款勉强维持生存,利率变化无法引起其资金流向发生变化,仅能改变其负债大小;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因缺乏担保贷不到款;我国居民消费市场也尚未形成,面对较大生活压力,居民消费需求还远远不足。
  (二)资本市场不完善,资产价格渠道传导功能有限
  1.我国股市发展程度不高,缺乏适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创业板块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市场地域分布不合理、证券交易品种少等。这种市场规模有限、结构失衡的股市对经济、金融的影响有限;我国股市在发展和运行中存在一系列制度性问题,如公司上市制度不健全、股权结构不合理、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监管体制不完善等等,使得上市公司股价严重偏离其真实价值,货币政策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激发股市投机或者引起股价大幅波动,而不是借助于股市影响实体经济;股票价格的变动对投资的影响非常有限,部分企业无法在股票市场融资,股票价格的变动只影响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却不能影响非上市公司。
  2.我国房地产市场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国房地产尚未成为居民最重要、可流动、可支配的资产,房价上升带动消费与投资的空间有限;由于缺乏配套的房地产法律法规对市场予以规范,导致房地产市场投机现象严重,因而大多数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变化只能激发房价大幅波动,而不能借助于房地产市场影响实际经济活动;由于融资渠道过窄,金融品种单一,缺乏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等原因,房地产市场还难以发挥对国民经济应有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论文网]
  (三)汇率非市场化,汇率渠道传导有效性欠缺
  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市场准入的限制,市场主体以国内为主,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不能全面反映我国外汇的供求情况,由此形成的人民币汇率只能是经常项目下的汇率,甚至主要是一种贸易汇率,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外汇收支顺差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下,表面坚挺的人民币却蕴含着极大的风险,一方面加剧了出口的困难,另一方面央行的外汇交易行为与基础货币投放挂钩,降低了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有效性。
  (四)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和信贷资金非实体化,信贷渠道传导效率低下
  1.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严重制约着信贷渠道的作用发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占全部信贷投放量的比重非常大,但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改革进程发展缓慢,以及金融体制存在缺陷,无法在信贷投放与风险防范之间找到平衡点,其信贷投放越来越少且逐渐集中于大型央企;中小商业银行数量少、规模小、比重低且发展缓慢,不能负担起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融资的重担,信贷渠道传导货币政策时在中小企业这里断流;我国大型金融机构不断向城市集中,撤出县乡一级信贷市场,相当一部分县级金融机构成为储蓄所性质,无法为县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信贷空间,相当一部分小城市及广大农村成为货币政策的真空地带。
  2.部分信贷资金没能进入实体投资,削弱了信贷渠道的作用。我国大企业除了本身资金就较为充裕,也更易宽松的获得银行贷款,尤其是一些大型垄断企业更是各大银行争相放贷的优质客户。这类企业有着充裕的资金,他们获得的贷款未必会用于实体经济的投资中,一部分资金会流入房地产市场或股票市场,导致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应的对策
  (一)推进利率市场化,提高利率渠道传导效率
  1.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扩大市场交易主体,消除货币政策传导的空白地带。建立和发展以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为核心的货币市场,建立以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的信用拆借市场,发展银行间的债券交易,吸引一般金融机构进入债券交易市场;在交易工具上,除继续扩大国债发行数量和品种外,还要积极开发金融债券、住房抵押债券等新的货币市场交易工具;改变货币市场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分割的局面,逐步形成统一的货币市场利率,并确定出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
  2.增加商业银行贷款、存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先改革外币利率,为本币利率市场化积累经验,最终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体系,完善利率调节机制,提高经济活动中利率的强性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进一步保持和巩固

中央银行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一是独立于财政,不能作为财政的出纳和弥补财政赤字的工具;二是独立于国有商业银行,不使其成为弥补信贷收支差额的工具;三是独立于地方政府,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受其干扰。
  (二)发展金融市场,提高资产价格渠道传导效应
  1.疏通股票市场传导机制,提高传导效率。一要大力发展股票市场规模,调整和优化市场结构,构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市场基础,发挥其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二要逐步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股票市场的信号传递真实性和可信度。三要调整股票市场定位,不仅为企业融资提供渠道,要增强市场的财富效应和q效应的发挥,降低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扭曲。
  2.疏通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联系,提高货币政策操作向资本市场传递的效率。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是金融业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内在要求。建立货币市场基金,吸收更多的机构和居民的剩余资金进入货币市场,并通过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入市,逐步疏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对接。建立规范的证券融资渠道,既鼓励和引导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合法途径注入资本市场,又让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到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形成真实的利率价格信号,实现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提升金融体系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3.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功能,调整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波动,防止房价剧烈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冲击,提高房市传导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房地产市场积极依托金融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拓展融资渠道,实现融资渠道多样化,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
  (三)推动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汇率渠道传导有效性
  1.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扩大人民币双边浮动范围,减少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实行汇率目标区制,兼具灵活性和稳定性,使央行获得“相机干预”的自主权,不用再为了维持一个“内在的固定汇率”而被动地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量。
  2.增加国内市场交易主体、工具,活跃远期市场,完善交易机制、改革清算方式,形成合理的人民币市场化汇率水平和机制。
  3.积极稳妥发展人民币在岸市场,掌握人民币汇率定价权。积极发展国内远期市场,扩大其影响力和稳定性,积极发展国内外汇衍生品市场,使得境内远期市场成为引导汇率变动的定价中心。
  (四)深化商业银行改革,提高信贷渠道传导效力
  1.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通过产权改革,把国有商业银行变成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金融企业,变成国家控股的产权多元化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金融公司。在继续推进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使国有银行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2.加强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建设和支持。在政策上扶持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使我国的银行业金融体系更加完善,其内部竞争更加公平、自由。鼓励中小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优势,在对风险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进行金融创新,提供特色型、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建立新的分支机构,向郊区和附近农村地区延伸,以扩大资金规模、覆盖范围和回旋余地,发挥中心城市对于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五)提高微观主体货币政策敏感度,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
  提高企业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进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从机制上保证企业能正常配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多手段增加国有企业资本金,平抑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多渠道筹集担保初始资金,并且要对担保资金进行市场化运作、滚动发展,逐步建立起中央、省、地三级担保体系。提高居民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首先,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加快教育、医疗等多项相关制度的改革,引导居民的消费预期。其次,鼓励和发展消费信贷。减少不合理的行政收费,逐步简化贷款手续,增加居民贷款可得性,鼓励消费信贷。同时,通过消费信贷立法,规范消费信贷行为,加强对消费信贷的监督管理。完善央行的个人征信体系,逐渐形成社会整体的个人信用奖惩机制,以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南成.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研究-计量经济模型方法及应用[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曾勤,甑瑞英.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与货币政策有效性[j].现代商业,2008(30)
  3.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各季度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启示
    新会计准则下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安全探讨
    我国煤炭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模式
    我国商业外观法律保护探究
    为何我国动画剧本的质量不高
    加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我国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探讨
    浅谈我国政务微信现状及其几点思考
    我国房产税的改革与发展
    论国际碳排放权贸易对我国的影响及法律对策
    后危机时代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箱的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