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是 现代 世界 经济 活动中心,是人口、经济、商品、信息、文化、 金融 、 交通 和科技资源的聚焦点,城市化进程本身就是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是解决当前经济 发展 中一系列深层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尤其是解决就业和“三农”问题的最主要的手段。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是西部地区通向 工业 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解决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诸多现实问题的根本举措。西部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要突出“以水为源、以人为本、以绿为美”,并建立 科学 发展观的理念。本文着重对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财政政策做一粗略地分析。
【关键词】西部地区 城市化 城市财政 公共财政政策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推
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循环累积效应。城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在区域发展中充当着增长极的作用,有着巨大的规模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城市可以发挥辐射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的一个 历史 进程,城市化以工业化为前提,工业化的发展又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来说,城市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在新世纪之初,城市化问题再次升温,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经济意义,而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更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理论历来是科学研究的热点,并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城市研究学者和一系列城市研究理论。从区位理论、结构理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理论的理论演进,体现了人们对城市发展 规律 认识的不断深化。区位理论主要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结构理论包括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的二元经济模型、托达罗的劳动力迁移和产生发展模型、舒尔茨的农民学习模型、线纳里•塞尔昆的就业结构转换理论;人口迁移论包括推—拉理论、人口迁移转变假说、配第—克拉克定理;非均衡增长论包括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边缘理论、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论、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生态学派理论包括田园城市论、古典人类生态学论、有机疏散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论、山水城市论等。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探讨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率的提高,合理设置西部地区城市建设规划,离不开财政 经济 政策的支撑,离不开各项财政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合理配比。发挥财政经济职能作用,推进财政制度创新、壮大财政实力,发挥财政政策作用、促进地区经济协调 发展 ;推进财政制度创新、壮大财政实力,发挥财政政策作用、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多方筹措资金,完善资本运行机制;管好用好建设资金等任务。财政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对西部地区城市化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研究中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 科学 地界定财政职能和活动范围。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解决市场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通过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此财政要退出竞争性领域,起活动范围主要是解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公共效率;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保证市民正常的生活秩序;加强基础 教育 、公共卫生建设等。
第二,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合理适度的中央转移支付是促进西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支持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应将现行的多种转移支付形式归并为均等化和专项转移支付两大类,真正实现科学、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要按照建立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的要求,对现行其他形式的转移支付进行调整,扩大一般性过渡期转移支付总量。
第三,适当赋予西部地区城市立法机构一定的税权。有必要适当赋予西部城市一定的税权,包括地方税种的立法权、税法解释权、地方税种的税目、税率、征收方法的调整权、地方税的减免权。
第四,立足西部地区实际,分步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城市化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有合理统一的规划,需要有梯次分明的实施步骤,各地区必须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开发政策,结合各省市地区的实际,逐步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合理经营城市,发展城市,壮大城市。
第五,要创造让市场经济发挥更大作用的体制条件。通过建立 现代 企业 制度,发展现代股份制经济,用市发行股票从资本市场上吸引大量东部沿海的资金进入西部地区,加快西部城市化进程。
第六,科学经营城市,合理规划城市财政收支,量力而行,提高城市规模和质量,离不开各项财政经济政的的协调配合,离不开发挥各项财政经济政策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的积极发挥。立足城市发展实际,深入研究西部大开发中的各项财政经济政策,学好政策、用好政策,激发各项政策的潜能,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七,改变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投资方式。今后,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投资严格限制在有利于西部城市化进程的领域:基础设施、资源开发和教育。
参考 文献 :
[1]刘学敏.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1版),2004.10:88、108、166.
[2]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