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次债问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演变成席卷全美、波及全球的 金融 “海啸”。危机已从美国蔓延至全球,从金融体系蔓延至整个实体 经济 领域。这场混合形式的金融危机,危害之大,超出了早先一般人的估计和判断。
关键词:金融危机 积极财政政策 实体经济
1 经济背景—金融危机
1.1 从国际角度看:金融危机的全球性对各主要经济体都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冲击。受其影响,世界经济已开始告别“高增长、低通胀、贸易流量大幅增长”的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减速、各国的就业压力与贸易保护抬头使世界各国步入“多事之秋”。如: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9月份宣布对
4.2 促进了 经济 结构的调整
4.2.1 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国利用国债资金的直接投入和调整相关税收政策等措施,支持高科技项目、 企业 技术改造项目的建设,使我国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自2009年重启积极财政政策半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为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12025亿元,第二产业70070亿元,第三产业577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6.6%,8.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4.2.2 巩固了农业 发展 的基础地位。国家安排国债投资着力建设了一批关系到调整农产品结构和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基础性工程。其中,家电、农机具下乡补贴政策为农民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保障。同时,2009年经济半年报的资料数据显示: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增长了68.9%,第二产业增长了29%,第三产业增长了36.6%,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视。
4.2.3 推动了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合理调整。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到经济集约化程度低、缺乏技术和运输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后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又将中部崛起提上了议事日程。
4.3 丰富了宏观调控经验此轮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启充分体现了相机抉择。市场失灵的问题就会在着。此时,当经济依靠市场机制已经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实现稳定增长。那需要政府根据具体的经济形势,有目的的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主动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实施宏观调控,财政政策体现出对调节经济波动具有一定的作用。1997年亚洲 金融 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经济同样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国内消费需求低迷,经济增长滑坡,通货紧缩趋势显现。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央决策层审时度势,主动应对,将“适度从紧”的积极财政政策适时转型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样,面对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面对更加严峻的经济形势,决策层依然能够把握形势,主动出击,明确2009年财政政策将由“稳健”转为“积极”,实现改善经济结构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5 结束语
十年前我国政府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十年后的今天为积极应对全球金融“海啸”,我国政府重启了积极财政政策。虽然,此轮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内需需求不足的问题,我国经济逐步步入了快速复苏发展的快车道,我国经济已呈现出企暖回升的良好势头。我们在对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进行肯定的同时,必须也要对积极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正确的认识,并给予足够重视,从而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效应”,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