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我国正构建“和谐” 社会 的大背景下,三农 问题 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 经济 发展 的一个现实问题。要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就必须面对并解决好三农问题。而这其中,增加农民收入是重点,也是首要目标。从这一思路出发,阐述了我国农民收入现状,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提出了增加我国农民收入的财政政策选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民收入;乡镇 企业 ;财政政策
一、我国农民收入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相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逐渐变慢,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1978年, 农村 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33.6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1.4元,后者是前者的2.57倍,到1999年这一比例扩大到2.65,2001年为2.90,2004年达到3.21。另外,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加之部分地区灾情严重,农民扩大生产欲望有所降低。而且,占总人口70%以上的
三、增加我国农民收入的财政政策选择
(一)增加农民收入的财政分配政策
1.加大各级财政对 农村 公共品的供给力度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支出力度不够大。农村公共品尤其要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提供。现阶段,如果政府完全履行其提供公共物品的服务职能,必将有效化解城乡间的不平衡性,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使农民把更多的资源用于结构调整,改善家庭经营条件,提高自身收入。
2.调整财政支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
调整财政支农政策,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应该是今后党和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 问题 。各级财政应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补充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和额外的财政补贴,从公平原则看,建议按农民种植粮食作物、 经济 作物等类别,实行差别补助,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并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3.扶持农业科研,提高农产品 科技 含量
各级财政应根据自身情况,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加工、贮藏等技术,并注重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名优产品。加强各科研机构的信息交流,促进农业科研水平的快速提升。加大先进改良品种的开发规模,使我国农产品科技含量迅速提高,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种植优质粮,增加粮食直补资金,并直接发放到户,千方百计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税收政策
1.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
(1)促进“农民工”进城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又非土地征用单位的 企业 ,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优惠,拓宽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对为农民、特别是失地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提供免费或具有公益性质的职业技术培训的中介组织、 教育 培训机构等,给予税收优惠;对为农民提供进城就业信息的就业服务中介组织,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为农民向非农业转移提供优质服务等政策。
(2)调整扶持乡镇企业 发展 的税收优惠政策。乡镇企业就其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功能来说,是把农村相对富余人口不生产的消费,变为能生产的消费,因之增加经济余量,继而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变化。建议对安置农民工达到一定比例的乡镇企业,应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如五年免企业所得税,特别对龙头型乡镇企业,政府扶持应包括税收减免和存在信贷贴息政策。并面对所有农产品加工、储运等企业,区别不同行业给予不同的税收优惠,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等。
2.调整农产品加工销售的税收政策
我国现行增值税对农产品加工、销售实行13%或17%的税率。在加工环节,农产品加 工业 的税负明显高于其他加工业。因此,通过调整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税收政策来增加我国农民收入是必须的,当然也是可行的。建议将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税率统一为13%;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对引进加工设备和先进技术的,给予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上的减免优惠;利用国产设备的,应享受抵免企业所得税。
(三)减轻农民负担的财政政策选择
1.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规范非税负担
全面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难度很大,应采取以下措施予以保障:一是压缩县、乡、村三级行政人员,降低行政费用,加大“撤县并市”工作力度,减少县市级五套领导班子,从根本上解决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等问题;二是加大中央、省、市财政对困难地区和贫困地区县、乡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为农村税费改革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三是建立农村小城镇,完善村级委员会及财务公开制度,保证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切实贯彻执行,并实施有效监督。
2.对农民实行农资补贴,对农资生产实行税收优惠
减轻因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增加的 影响 ,建议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各级财政设立农资专项补贴,确保下放到户;对农资生产部门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农资生产能力和新技术开发,从而降低农资价格,使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参考 文献 :
[1] 林毅夫.有关当前农村政策的几点意见[j].农业经济问题,2003(6).
[2] 许崇正.论增加农民收入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3(6).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2003-12-31.
[4] [日]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农业经济论[m].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