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定位税收政策的作用空间并加以完善,使其能够促进 经济 全面协调 发展 ,已成为税收 研究 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当前的基本经济运行情况出发,探讨如何通过税收调节内需不足、贫富差距拉大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建议,以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促进收入分配合理化、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税收和经济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税收政策;经济和谐;消费需求;贫富差距;产业结构
一、经济和谐与税收调节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 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经济是整个社会的物质基础,经济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经济和谐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运转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和谐的经济关系必须依靠其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才能顺利形成,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立足于经济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 问题 ,而且在经济的转轨时期,这些矛盾将长期存在,从而破坏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乃至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潜在威胁。我们需要通过相应的政策手段调整部分偏离了正常轨道的经济关系、经济结构,使经济能够和谐发展,并为社会和谐发展服务。
税收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是主要的财政政策工具之一。税收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发展不正常,必将 影响 税收收入;而经济的协调发展,又需要包括税收在内的各种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税收与经济发展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各个国家已普遍受到重视,并作为制定税收政策的依据。
税收政策主要通过税种的设置、税率的高低、税基的扩减来调节和优化产业经济结构,调节社会生产,平衡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我们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根据各个时期的特点和经济 政治 任务要求,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有目的有侧重地使其发挥作用,以达到促进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目标。
二、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及税收政策的相应调整
当前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可以概括为“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3.93万亿元, 企业 利润与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较大。税收的持续性增长使得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政府管理能力大大提高,有能力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同样存在问题和社会矛盾。短期内,从2003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增长过快、货币与信贷投放过多、对外贸易顺差过大等问题相互交织,相互推动,相互作用,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隐患;从中长期角度看,
在这个税收调控体系中,个人所得税是最核心的税种。我国的个税改革应该包括以下几个 内容 :一是将现行分类税制改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将连续性、经营性收入列入综合征收项目,实行累进税率;对其他所得仍按比例税率分项征收。二是优化税率结构,合理调整税率级距和税负水平,适当降低边际税率,对低收入者免税、对中高收入者适度重税。三是规范减免税政策,调整减免税标准,取消不当减免税政策,除抚恤金、救济金、离退休工资、见义勇为奖励金等少数列举的收入给予免税外,其余各种收入如各类奖金、补贴等都应列入征收范围。四是要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建立个人收入档案管理制度、代扣代缴明细账制度、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双向申报制度、与 社会 各部门配合的协税护税制度,建立个人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实现对个人收入的全员全额管理、对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对税源的源头管理。
在国外,物业税(也称财产税)是一个很普遍的税种。 目前 我国社会财富总量中的不动产、特别是房产比重在不断上升,所以,通过开征物业税调节收入差距是必然趋势。但在开征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深入论证,明晰产权,整顿评估中介市场,清理房地产税费,为物业税的开征做好准备。
在对高收入者进行税收调节的同时,也应注重对低收入者的扶持,开征社会保障税就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可以先将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纳入征税范围,将城镇 企业 和个人作为征税对象,再过渡到其他保险项目和全体公民。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预算体系,专款专用,允许社保资金投资,保证社保收入稳定增长,切实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
对消费税进行改革。消费税也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调节贫富差距,引导合理消费。我国现行的消费税制在征税范围、税目、税率的规定方面还不尽合理,可以进行以下调整:第一,调整征税范围,将高档家电、 电子 产品、装饰材料、裘皮制品、工艺美术品等高档品、非必需品纳入其中,将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某些消费品从消费税应税税目中取消。第二,对烟、酒等市场需求量大,国家限制生产,又不提倡消费的消费品以及对各种高档娱乐消费行为开征的消费税,或适当提高税率,或在多重环节征税。这都有利于扩大税基,增加税收收入。
(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
经济 增长的过程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升级的过程,当一个产业的市场需求达到饱和时,增长速度就会下降。我国传统产业产能巨大,但生产手段落后,产品质量较低,已基本处于市场饱和阶段,经济效益不高,只有加快 发展 新兴产业,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第三产业就业容量大,安置成本低,比较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