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业务的所得税处理
在学习所得税一章当中,有部分特殊的业务比较难处理,笔者结合近几年教学经验进行详解,权作抛砖引玉。现举例如下: 1.若投资方的税率>被投资论文联盟http://方的税率,则该部分投资收益为应纳税的暂时性差异。 投资方持股比例40%被投资方 2008年末被投资方净利润收到(09.2) (1)25%30%→永久性减差 100 40 (2)25% (2008.12.31)25%→永久性减差 100 40 (3)25%15%→应纳税的暂时性差异 100 40 08年末: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40(税法不承认,税法在2月份确认收入时才承认交税) 贷:投资收益40(会计上已确认收入,在2008.12.31确认) aⅹ(1-15%)=40 a=47.06(税前)。 投资方应交:47.06ⅹ25%=4.71 投资方应补交的税=投资方确认的投资收益/(1-被投资方的税率)ⅹ(投资方的税率-被投资方的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应交补交所得税的公式完全一致。 所以08.12.31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40,递延所得税负债为4.71。 账务处理为: 08.12.31确认时借:所得税费用4.71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4.71 09.2补交时借:递延所得税负债4.71 贷:所得税费用4.71 借:所得税费用4.71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4.71 2.福利费 假设利润为100 3.业务招待费 按照实际发生额60%扣除,最高不得超过销售收入的5‰。 假设销售收入是20000 4.公益性捐赠不能超过会计利润总额的12%,超过部分不允许扣除。 5.银行的罚息、合同的违约金都可以扣除。 6.应纳税差异:将来多纳,现在少纳。(朝三暮四) 可抵扣差异:将来少纳,现在所纳。(朝四暮三) 无论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还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都分为两个阶段:发生阶段和转回阶段。当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计税基础,导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计税基础,导致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负债刚好相反。 一般情况下,分析会计和税法的差异时,只存在资产方面的差异,而对于负债而言,不存在差异(只有在预提产品保修费时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二般情况下,对应的账户是商誉、资本公积—其他、营业外收支。 四、特殊交易与事项 (一)亏损弥补 1.税前补亏,具有抵税作用。 2.税后利润补亏,不具有抵税作用。 对于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其认定为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能够弥补多少,确认多少;弥补不了的,不予确认。 │-100│ 80│10 │ 5│ 1 │2 │ 6 │ 7│多余的交税 123456 78 第1年: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2(88ⅹ25%=22) 贷:所得税费用22 第2年:借:所得税费用20(80ⅹ25%=2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0 第3年: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10ⅹ25%=2.5) 贷:所得税费用2.5 第4年:借:所得税费用1.25(5ⅹ25%=1.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25 第5年:借:所得税费用0.25(1ⅹ25%=0.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0.25 第6年:借:所得税费用0.5(2ⅹ25%=0.5)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0.5 第7年:借:所得税费用1.5(6ⅹ25%=1.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5 第8年:借:所得税费用1(4ⅹ25%=1)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 借:所得税费用0.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0.75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借:资产(公允价) 贷:负债(公允价) 支付对价 商誉、营业外收入 1. 吃亏 假设支付对价180 被购买方(账面): 固定资产 140 40 100 公允价: 固定资产 200 40 160 借:固定资产200 商誉20 贷:负债40 银行存款180 购买认的是公允报表,税法认的是账面报表.即会计认200,税法认140,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借:商誉1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5(60ⅹ25%=15) 商誉的资产从会计的角度上讲是确认的,但是从税法的角度讲是不确认的.为了防止商誉确认造成无限制的循环,所以不确认商誉的暂时性差异. 2.沾光 假设支付对价150 被购买方(账面): 固定资产 140 40 100 公允价: 固定资产 200 40 160 借:固定资产200 贷:负债40 银行存款150 营业外收入10 会计认200,税法认140,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借:营业外收入15论文联盟http://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5 五、税率和递延所得税的减值 1.税率:如果知道将来的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用将来的税率,而且考虑时间价值。 2.若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若以后恢复,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