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及其国际比较
国际上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主要有:(1)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年度gdp;(2)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gdp;(3)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财政支出;(4)偿债率=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前两个指标是着眼于国民经济大局,而后两个指标则是从财政收支的角度来考察国债规模。
(一)从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来比较中外国债规模
1.国债负担率。从理论上讲,国家财政支出的需求压力和偿债能力、居民的收入和储蓄水平以及国内生产总值规模和国债的收益率高低都是制约国债发行规模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集中在一点,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影响国债规模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考察国债的相对规模最有意义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国债负担率。自80年代以来,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债务规模都有较大幅度的扩大,如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债务规模(国债负担率)都几乎翻了一倍,不过,在发达程度相近的国家中,债务规模则有着很大的差别。有的国家的债务规模只相当于gdp的22.5%(如1995年的瑞士),而有的国家超过了120%(如意大利和比利时)。发展
:第一,在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这个计算公式中,“中央财政支出”这一指标仅包括政府预算内支出,而在当前政府收支被严重扭曲的情况下,占相当大比重的政府收支游离于政府预算之外,而且中央预算在全部政府预算中的比重也偏低。因此,中央财政支出这一指标是被低估了,那么,计算出来的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则被高估、被扭曲了。第二,我国财政预算编制方法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完全相同,比如债务利息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大,但尚未编列在预算支出中,使账面上的中央财政支出小一块。这就意味着,当前针对国债依存度进行横向对比时,应作相应的调整。所以,不能简单地根据中央债务依存度严重偏高得出要立即压缩国债规模的结论。但不管这个指标怎么被高估,中央债务依存度偏高则是不争的事实。应引起警觉,决不能掉以轻心。
2.偿债率。是指一年的国债还本付息额与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关于这一指标,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是8~10%。美、英、法、日等国家的偿债率均在1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