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经济学论文 >> 财务税收论文 >> 财政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政研究论文   国债研究论文   税收理论论文   税务研究论文   财税法规论文   财政政策论文
观一粟足以见沧海
摘要:通过对舞剧的观赏和深度剖析,重点讨论舞剧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积极意义、传达的民族精神及其创作形式的多元,并由此呼吁音乐工作者以此舞剧为鉴努力发展民族音乐事业,为音乐学的发展,中国文化的进步献计献策。
  关键词:《丝路花雨》;传统文化;多元文化著名舞剧《丝路花雨》诞生于1979年,由赵之洵执笔,刘少雄、张强、朱江等编导。由甘肃省歌舞团(后改为甘肃歌舞剧院,即今日甘肃敦煌艺术剧院)创作并于1979年5月23日在兰州首次演出,并获得圆满成功。它是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创作。歌颂了画工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的光辉艺术形象,描述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与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间的纯洁友谊。《丝路花雨》曾先后访问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深受好评,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
  笔者观《丝路花雨》,深深被其打动,并陶醉其中,经久回味,余味无穷,庆幸自己有幸观赏这么一部传世佳作。一部舞了三十多年的老作,却常演常新,每到之处,每演之处无不一片喝彩,无不大获全胜,无不给观赏者带来极佳的视听盛宴。观赏全剧笔者深受感动:感动于创作者的取材巧妙立意高远,舞剧舞的不仅是故事,更重要的是民族形象民族情怀;感动于排演者创造的宏大规模,貌似身在其中情感随剧情跌宕起伏;感动于表演者的精湛技术逼真的艺术形象,仿佛古老的故事就发生在眼前;感动于造型者打造的精致装束绝美形象,从服装到妆容都那么精致那么唯美;感动于舞台艺术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创造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丝路花雨》的美不仅仅是给欣赏者带来的视觉听觉的感官冲击和享受,更重要在于其宏观的意义。
  1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意义重大
  《丝路花雨》是甘肃省歌舞团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剧自首演以来被赋予诸多美誉,被新闻媒介赞誉为“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
  剧中诸多舞姿都是根据敦煌壁画的造型,通过二度创作产生。舞剧的创造不是单对壁画进行“活化”,还原敦煌壁画本身,更重要的是还原历史情景,展示当时社会风貌,需要重新挖掘唐代前后所有能得到的历史资料,因此《丝路花雨》的创作过程,是工作者对盛唐丝路、敦煌文化艺术的挖掘、整理、分析、再创造、并以舞蹈形式呈现的过程。其中凝结了音乐工作者的辛勤和汗水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伟大决心。将敦煌壁画改编为连贯的舞蹈动作已属不易,而重新展现中国历史的精彩瞬间更令许多舞蹈工作者心驰神往,因为中国的历史是这样的璀璨而辉煌,而恰恰历史留下的记录不管是文学(是没有形象的),或者是绘画(有形象,但是死的、静止的),只有创作者和舞者才能给这些历史的片断记录以生命,让它重新活起来,重新展现出生命的光彩。
  在民族文化岌岌可危的当代,全社会的文化工作者都在努力倡导弘扬传统,抢救民族文化,传承传统文明,《丝路花雨》的问世无疑为这一工作图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作品的成功更为民族音乐学工作者拯救传统文化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2树立了光辉的民族形象
  荷兰著名导演尤里斯·伊文思评价该剧:“这是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舞剧,表现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与各国人民有友好的联系。”当《丝路花雨》诞生的时候,她不仅仅是个年轻的艺术生命,还承载着我们民族文化和情感深厚的积淀,承载着漫漫丝路上无数人的命运故事,承载着中土和异域珍贵的深厚情谊和艺术圣果。所有这些,是我们这个国度古老的文明给予后人特有的历史馈赠。
  我国历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主张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对外关系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这一系列的原则和政策不仅仅是一纸空文,也不仅仅是形式主义,而是根植于人民心中的民族精神,早在盛唐丝绸古道上就上演了我国同别国友好相处的一幕,并体现了中国同波斯人民的纯洁友谊,和深厚感情。丝绸古道上神笔张和其女儿搭救素未谋面的波斯商人伊努斯这一举动既表现了淳朴善良的国人形象,又展现了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神笔张和英娘的善举在古老的佛国人民和波斯人民关系中买下了深深的民族情,以及后来剧中描绘的神笔张父女同波斯商人之间的故事情节,均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画工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的光辉艺术形象,描述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与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间的纯洁友谊,描

写了他们的悲欢离合,高度颂扬了中国和西域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再现了唐朝内政昌明,对外经济、文化交往频繁的盛况。
  3新时代环境下舞蹈创作的多元化
  《丝路花雨》全剧最大的亮点是舞蹈,她的舞蹈不仅仅是舞的精彩,重要在于舞的新颖,舞的多元,舞的现代。 该剧突出的艺术贡献就是“复活”了敦煌壁画的舞蹈形象,创造了“敦煌舞”,改变了过去民族舞剧只以戏曲舞蹈为基础的一种做法,使观众耳目一新。敦煌千佛洞石窟艺术规模宏大造型精美,是中国珍贵的艺术宝藏。舞剧编导们经过长期的深入观察研究、学习临摹,不仅掌握了壁画上的舞姿特色,而且研究出敦煌舞特有的s形曲线运动规律,并运用中国古典舞蹈的组合规律,将壁画雕塑这一静止状态的造型动作连接发展,这些舞姿开拓了一个自成天地的“敦煌舞”体系。“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丝路花雨》“为中国舞蹈剧开辟了新路”。
  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曾评价我们的舞剧说:“我赞扬这个舞剧故事好,舞蹈更好,音乐也好,演员个个功夫到家。而编导的大胆尝试,将西方芭蕾舞和祖国民间舞蹈的若干框框,统统打倒,这是何等巨大的创造力。”
  《丝路花雨》演出的成功除了演员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表现力外,现代技术的融合也是其成功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灯光处理和布景设计与舞台调度的配合,和谐一致,层次鲜明,绚丽画卷,使人感到美的艺术享受。 舞台样式上,《丝路花雨》充满时代气息的艺术手法与凝重庄严的敦煌特色、历史特色完美融合在一起,将高科技手段与舞台设计、灯光设计融合在一起,剧情发展所需要的特殊氛围如莫高窟内、月牙泉边、大漠烽火、古代波斯……被营造得更加真实可信,整个舞台面貌呈现得更加大气恢宏。结尾处的丝路降下花雨,把这场视觉盛宴推向高潮。
  4结语
  一部《丝路花雨》唤醒了敦煌艺术,舞出了民族精神,突出了创新意识,融合了现代技术,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一致认可,彰显了民族音乐工作者的创造力。
  《丝路花雨》只体现了敦煌文化之一域,作为敦煌艺术结晶之一,她是成功的,但其肩负使命仍然很重,脚步仍要继续,成功的作品同伟大的人物一样,他们往往光芒四射,他们同样身负伟大使命,它需要引领整个社会所有音乐学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挖掘更多像敦煌、丝路等等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抢救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及伟大精神,创造更多这样有影响力的力作。《丝路花雨》弘扬了传统文化、发扬了民族精神、融合了现代技术、体现了当代多元文化的特色,是音乐文化工作者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它已经舞了三十多年,但她未来的路还有更长,她需要在演艺道路上不断改革、不断成长、不断创新。要与时代步伐一起成长,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常演常新”,场场精彩,幕幕动人。它需要向更高更远的别过向世界舞去,成为中国舞剧中的神话,成为音乐界不老的传说,成为世界艺术的奇葩。作者简介:聂会佳,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方向。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没有相关经济学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