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反映了我们党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政治品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党建工作放在党委的工作大局下谋划和推进,是党建工作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从如何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力、吸引力、内动力、创新力四个方面阐述提升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党建工作;途径;科学力;吸引力;内动力;创造力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带领全国人民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党建工作作为我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如何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突出班子集体学习,增强党建工作科学力
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是一项长期的、全新的工作。这就要求在创建活动中,必须从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环节,以提升领导班子把握大局、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最终把各级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班子。创建适合于学习的组织结构。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结构过程中,发挥团队精神,建立以学习型党小组或党组织为学习单位的组织结构。科学确定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使党员的每一次学习,或者说办成每一件事情,都是自我提高,即把学习的过程作为一个改造和提升的过程。坚持在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辅导,党校培训等传统学习模式的基础上,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优势,为党员干部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坚持学以致用,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教育的理念。学习中要结合本职工作,要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和需要进行学习,力求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习要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党小组,就要是通过“全体成员,全过程”的学习,解决管理、技术等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党组织的管理、技术、观念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推动党组织的科学、持续的有效发展。
二、坚持“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增强党建工作吸引力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下,政府职能也在随机变化着,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这已成为政府改革的迫切要求。
在推动工作时倾听人民呼声。我们党自成立以来,无论历史条件和党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任务发生什么变化,无论是执政前还是执政后都始终努力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党的远大目标和人民群众在各个时期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正因如此,我们党要弄清人民利益所在,而发出声音,是主张利益的基础,所以在推动工作时,倾听人民呼声作为实现人民利益的出发点。要注意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党员干部要以政府之力,维护他们的表达权,使他们的利益能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渠道得以实现。要及时了解人民的心声,根据人民需要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重点,切实提高办实事的针对性。
在处理矛盾时关注人民权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共产党执政的本质是领导和组织人民当家作主。加强执政党建设,就要求始终把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作为党的基本目标。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时,要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第一目标,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当发展生产与维护人民利益相矛盾的时候,要把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保证发展的根本目的不偏离方向。当公共权力与人民利益相矛盾时,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切实解决损害人民利益的突出问题。
三、把握党组织动态发展关键,增强党建工作内动力
党建工作不是一个静止的标准,而是一个不断发展、推进的动态发展过程。以承诺点评为载体,发扬党内民主、严肃党风党纪、通过群众点评,推进党建工作不断往更高标准迈进,将动态化理念贯穿到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发扬党内民主的优良传统,必须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党员是党的主体,党员不仅要履行应尽的义务,而且有享受党章规定的各项民主权利。党章规定了党员的八项权利,涉及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方面。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犯党员的民主权利。改革和完善决策制度和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组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和依法管理重大事项,确保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
四
、推进活动方式特色化,增强党建工作创造力
营造激励创新的氛围,在建立激励创新的机制、设立党建创新奖的基础上,开展党建创新奖评选工作,善于科学定位、创新方法、完善制度等形成鼓励创新、注重改革的工作导向。
善于科学定位,坚持正确的政策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一个包括目标、原则、方式和法规政策构成的体系。创新的政策包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发展;科教兴国,创新体系,以及繁荣哲学和社会科学及其实施具体的方针政策。要不断根据形式的变化修改、完善和制定新的政策。要在服务大局中找位置。组织部门要把所有工作始终置于党委的工作大局之下,在服务发展大局中找自己的位置,在加快发展中把组织工作的职能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努力成为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要在推动工作中促发展,跳出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思维模式,认真履行管干部、管人才的职责,更好地实现在发展中考察干部、在发展中培养党员、在发展中发现党员。
善于创新方法,坚持主体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创新的关键。创新对主体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没有社会责任心和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就不可能有创新。
善于完善制度。坚持制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是创新的保证。改革必须在法制内进行,改革要通过实践、实验去进行,“要勇于尝试,大胆地闯”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探索,要提倡科学民主,学术自由。制度建设水平是衡量组织工作科学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它既是创新得以顺利进行和最终获得成功的条件,也是改革开放阶段要完成制度建设任务的一个重要特点。对已经制定出台的制度,既要严格遵照执行,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又要防止墨守成规、教条主义,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程度。
参考文献:
[1]张健.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
[2]文静.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赵灿.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国企党建工作的初步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2
[4]张国超.党建工作网络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5]林莉,胡玫艳.高校党建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