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经济学论文 >> 财务税收论文 >> 财政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政研究论文   国债研究论文   税收理论论文   税务研究论文   财税法规论文   财政政策论文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的现代化进程
摘 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四代领导集体,为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在事关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几个关键时刻,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出了重大政治抉择,创建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经济实现了腾飞,保证我们的国家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奋勇前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现代化;中国梦
  中国梦、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文明长期发展的趋势和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在19世纪中叶以后梦寐以求、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面对近代以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课题,在中国共产党数代领导集体带领下,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实践,逐步深化认识中国特殊国情,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不断地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这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永恒的历史主题。从“四个现代化”到“小康目标”、“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创新着理论和实践,完成着继承与超越,一步一步打开通向现代化、中国梦的新路径。中国共产党推进现代化进程所创造的辉煌和经验,值得回味、总结和思考。
  一、“中国梦”和中国的现代化历史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自鸦片战争以后,面对着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严峻挑战,伴随着救亡图存的民族复兴运动,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从洪仁干到洋务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的仁人志士历尽艰难探索着中国的现代化之路,然而他们的努力却迭遇挫折,他们都没有能够为中国找到一条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为什么中国几代人艰苦寻觅,却不得现代化其门而入?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在承接前人的努力继续奋斗时,不断地在思索着这个问题。幸运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反思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历程时,有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也完全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的全新方法论指导,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以一种对旧制度的批判态度和对新制度的创新理念,重新审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终于找出了在此之前中国各种现代化运动屡屡失败的根源在于所有这些运动最终都未能彻底超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度体系,并最终为这种制度体系所扼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有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整体已经达到小康水平,综合国力也进一步增强。
  二、中国共产党选择、建立并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梦”、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有效而可靠的制度保证
  实践证明,中国现代化一旦与社会主义联姻,便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向前发展。自1957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20年中,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长率。根据张风波主编的《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与政策》推算的结果, 我国的gdp1952年为680.9亿元,到1978年增加3488.6亿元,增长4.12倍, 年均增长6.5%, 这样的增长速度不仅超过我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而且远远超出了战后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值得注意的是, 在1966——1978 年期间, 尽管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和干扰,我国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仍有6.62%, 仍比同其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高出许多。2009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5℅,比2005年上升3.6个百分点。进入2010年,这一格局再次被重写:二季度中国gdp超过日本,从而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人均 gdp 已经超过 6000 美元,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迈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这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加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无比优越性。
  三、“中国梦”的现代化进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脉络清晰
  (一)第一代共产党人的“四个现代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起点
  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化的问题即提上日程。1953年9月公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周恩来在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1956年9月,八大将这四个现代化的任务正式写进了党章。
  1956年八大前夕,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分两步走的构想。第一步,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实现初步工业化。第二步,再用几十年的时间接近或赶上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然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步履维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我们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一度回到了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上来。1960年毛泽东会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时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在1962年1月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再一次冷静地指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也许只要几十年,例如有些人所设想的五十年,就能做到。果然这样,谢天谢地,岂不甚好。但是我劝同志们宁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因而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
  在毛泽东“分步走”和“一百年”设想的指导下,1963年9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确定了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所谓“两步走”,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体系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用50年到100年时间,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勿庸否认,尽管探索中有过曲折,但不能掩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探索的贡献。 (二)第二代共产党人的“小康目标”——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开端和重要阶段
  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果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做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对什么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很快找到了答案。1979年12月,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著名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专家大平正芳时,提出了一个影响中国未来几十年命运的重要设想。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这是邓小平第一次用“小康”这个新名词来描述未来20年中国的发展前景,也是第一次用“小康”来解释“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根据邓小平的构想,1982年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从1981年起到20世纪末在20年时间里实现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亿元左右)、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中国从此坚定行进在小康路上。
  (三)第三代共产党人的“三步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跨世纪大战略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对如何实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部署进行前瞻性的战略思考。1995年召开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进而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强调这一时期中国仍然处于小康阶段,并具体规划了到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1997年江泽民在十五大上初步把第三步战略部署具体化,明确提出:“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21世纪中叶,跨度达50年的新的

“三步走”发展战略。这个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是对它的进一步展开,也是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
  30余年来,我们党按照“三步走”战略设定的方向,一步步推进着现代化的进程,即使遇到险滩和风浪,也从未动摇过,改变过。这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创新发展的不竭的内在动力。
  (四)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世纪的行动纲领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基本进入小康社会。这时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在加速,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在加快,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也就应运而生。
  2007年10月,在十七大上,胡锦涛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变化,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七大对小康全面性的完善,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对十六大的继承性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十二五”期间的总体思路,勾画了承载13亿人口的现代化巨轮以变革推动发展转型的战略抉择。
  (五)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的“中国梦”——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共同筑梦和圆梦,建设幸福中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高憧憬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的理想,其最高境界就是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中国梦作为一个社会理想,最终可以归结为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中国梦的筑梦目标, 又是中国梦的追梦过程和手段,更是中国梦要达到的圆梦成效。因而,“强盛中国梦”、“法治中国梦”、“文明中国梦”、“和谐中国梦”、“美丽中国梦” 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幸福中国梦”,他们组成了“5+1”立体结构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新中国成立之时“四个现代化”的探索到新世纪全面小康的历史性大跨越,进而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的历程中创造着辉煌的成就,而这些辉煌的成就又将所要奔向的目标的距离拉近。
  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20世纪是一个在各种漩涡中痛苦挣扎的世纪。中国则是例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产物,现代化一直是共产党人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奋斗。经过90多年的艰苦努力,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现代化发展的辉煌成就,为人民谋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一步一步走上了现代化之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也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得出的。因此,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正在进行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必将创造出更大的奇迹,为中国和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
  [2]《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29页。
  [3]《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页。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237页。
  作者简介:
  蒋伟平(1969.12~),研究生学历,副教授,主要从事党建、法学研究。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中国文化对青少年儿童写作的影响
    浅析孔子学院对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浅谈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助推外贸转型升级的策略探…
    浅析中国网络音乐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与家用情趣抱枕设计
    论中国元素在动画片中的原创性
    浅谈中国选煤技术现状
    后危机时代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箱的优…
    非会员著作权集体管理模式研究及中国的借鉴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