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我公司承接的斗轮机项目,按用户要求采用钢丝绳卷扬机构提升的尾车,来实现地面胶带机系统可逆运行的输运工艺。这种工艺的作用是:当地面胶带机正向运行时,斗轮机尾车提升到高位,物料经过尾车转交给斗轮机上的悬臂胶带机卸到堆场,实现堆料工艺;当地面胶带机反向运行时,斗轮机尾车下降到水平低位并定位于斗轮机主机的正下方,承接斗轮机挖取的物料并送出,实现取料工艺。见图一《钢丝绳卷扬尾车》。
2.计算钢丝绳卷扬机构所需提升的总质量
设钢丝绳卷扬机构所需提升的总质量为g总,则g总=σgi
σgi-提升的各个分部件质量之和,如斜梁、托辊组、滚筒组、胶带等。
解得g总=σgi=10260kg
为安全起见,(考虑污染载荷、活载荷等因素),需提升的质量按g总=σgi=10260kg的1.25倍进行计算,并令此计算值为g计
则g计=1.25g总=1.25*10260=12825kg。
3.计算驱动功率
卷扬系统布置见图二
初步确定尾车提升速度2.8m/min~3.0m/min,按2.9m/min进行计算。
已知:滑轮倍率m=4
求功率p:
公式 p=
式中η滑动—动滑轮组效率
η滑动=查表η=0.98 因有两套滑轮组
所以η滑动=
求η定滑—定滑轮组效率 见《港口起重机设手册》520页
η定滑=0.9924×0.994=0.93
求η筒—卷筒组效率 见520页,η筒=0.99
求η驱—驱动装置效率
η驱=η减·η联=0.97×0.99=0.96
式中η减——减速机效率
η联——联轴器效率
所以η总=0.942×0.93×0.99×0.96=0.83
所以驱动功率p=,
查电机手册,考虑功率裕度,选电机yzr160l-8 s3=15% p=11kw 定子电流27.5a 转子电流36.3a 转速n=676 r/min
4.计算钢丝绳的张力
初选钢丝绳的型号为:6×19-13-155-j-2-交绕。其d=13mm 破断拉力总和∑t=156000n
考虑钢丝绳换算系数的破断拉力总和为sp=φ*∑t
式中φ——破断拉力的换算系数,查手册φ=0.9。
则sp=φ*∑t=0.9*156000=140400n
已知 重力q=12825kg 共2套动滑轮组,倍率m=4
所以:单根钢丝绳的张力为q单=
安全系数n=( 安全 )
验算卷筒的长度和卷绕长度
解:见下图。暂按实际提升行程为hmax=4760mm
下步计算可将此值加大,以适应以后更大的提升行程。
对单层双联缠绕,卷筒长度ls=2(l0+l1+l2)+lg
式中l0—卷绕长度,且l0=()·p1
l1—卷筒端部无绳槽段长度,这里l1=45
l2—固定绳尾所需的长度l2≈3p1
lg—卷筒中间光滑部分长度,根据钢绳允许偏角确定,这里lg=50
n—钢绳安全圈数,n≥1.5 现n=3
p1—为节距
则有l0= (现实值为375,安全)
ls=2(290.55+45+3×16)+50=735mm
现实值长度为890mm,大于735mm,安全。
5.选择减速机
初选行星齿轮减速机,型号:ngw72-16.行星齿轮减速机350kg
第16种传动比,2级传动,7号机座查样本,传动比代号为16的,传动比i=80
在输入转速750r/min时,高速轴许用功率p1=6kw 轴径φ45,低速轴许用输出扭矩t2=590kg·m 轴径φ110,(电动机转速n=676 r/min)
计算输入功率pc1 , (机械设计手册,中册924页)
pc1=p·k1·k2 =7.468×0.8×1=5.97kw
计算输出扭矩tc2=t·k1·k2
求式中t—实际输出扭矩,见右图
t=
tc2=641×0.8×1=513kg·m
结论:满足
分析:因为pc1=5.97=p1=6所以功率裕度不宽裕,但由于减速机工作时间很短(1.64min)所以热功率没有问题,且由于t2 =590>tc2=513所以强度尚可。
6.卷筒的校核
6.1卷筒轴的校核
卷筒轴材料为45号钢,与联轴器的连接处的轴头φ90mm
按《机械设计手册》中册763页计算
按扭转强度计算:空心轴d=
此值是按45号钢且[τ]=2.5~45 取最大值计算的
所以,不安全,应重新选择轴的材料,如换成42crmo
其[τ]值约为[τ]=5.5
则d42crmo=则φ90mm尚可.
注意:若钢绳提升高度增加,则卷筒及轴可能都要加长,则应将轴径
大10mm
另:卷筒可换成钢板卷制的(q235-b)见《港口起重机手册》314页, 《起重机设计册》228页
6.2卷筒壁厚的核算
应用q235钢板卷制(或无缝钢管),因为只有一件产品,所以不应用铸件。钢板卷制卷筒壁厚 按《港口起重机手册》,δ≈d(钢绳直径)
令δ=15,则d2=356
验算卷筒内壁最大压应力
公式
查表a1=1,a2=0.75
则
对于钢
所以安全。
由于若将尾车抬高,则提升高度有所增加,则卷筒长径比l>30(有可能)则此时按计算由弯矩和转矩产生的换算应力
mmax—smax引起的最大张力
设l=1200mm ,则mmax=
t—卷筒转矩,对于双联卷筒
w—抗弯模量
6.3 加大提升高度后验算卷筒和绳轮的允许偏角
设s=3300mm,(见下图)设新设计的尾车提升高度hmax=4760+1000=5760mm
注:4760为原初步设计的提升距离
解:l0=ls=2(l0+l1+l2)+lg
式中:l0—卷饶长度;m—滑轮倍率,n—安全圈数,n≥1.5;(今令n=2),p—节距;l1—筒端无绳槽长度,此处l1=45;l2—固定绳尾所需长度,l2≈3p;lg—中间光滑部分长度
解得l0=
ls=2×(325.5+45+3×16)+50=887mm现实体为890mm,可以应用。
求α1和α2
已知:卷筒绳槽螺旋角
先算出卷筒上钢绳向空槽方向的允许偏角γ1(即α1的限制范围),从书中可知γ1=ψ1+ε=3.5°+0.73°=4.23°。式中ψ1=3.5°为《规范》推荐。
再计算卷筒上钢丝绳向有绳方向的允许偏角γ2(即α2的限制范围),从书中可知γ2=ψ1-ε=3.5°-0.73°=2.77°。
设s=2700mm(此值亦经过反复试算才得出的)
令1=195,则2=325-195=130mm,
此时
对于另一只定滑轮来说:此时的s1=s+1800 4500mm,
这种情况下,α3、α4的夹角就很小了,
令3=200,4=125,
则
另外,这四个γ1、γ2、γ3、γ4的夹角,也是进入绳轮的角度γ0,一般情况下,进入绳轮的允许偏角在γ0=4°~6°,推荐γ0不大于5°,所以,这四个夹角对于绳轮来说,也是可以应用的。
参考文献
[1]《港口起重机手册》
[2]《起重机设计手册》
作者简介
姚勇,男,出生年月:1978.10.9,民族:汉,毕业学校:天津商业大学,学位:硕士,现有职称:工程师,工作时间:2002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