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王城林海生态景区是寿光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态势发展良好,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部分景区旅游内容重复,旅游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解决好林海生态博览园与双王城生态景区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并重点突出,对于该地区旅游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品牌;数字化
一、调研目的
为支持山东省蓝黄两区经济战略发展的需要,蓝黄经济研究中心相关院所研究人员于2013年6月20、21日对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双王城生态经济区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景区的品牌价值,在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建设上提供建议。同时收集、积累资料,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做基础准备。
二、调研对象概况
林海生态博览园位于中国著名蔬菜之乡寿光市西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景区依托场内丰富的水、森林资源及多种经营的成果,是一处集林果水产种植养殖、盐碱地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园区。
双王城生态经济区位于寿光西北部,总规划面积193平方公里。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该区生态优势明显,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正在建设的洰淀湖生态旅游区和双王城林海湿地休闲度假区已初具规模,部分景点已进入收尾阶段。
三、景区现状及存在问题
1、现状
(1)现有景区发展态势良好,游览内容不断丰富
双王城林海生态园区景色优美,活动项目众多,能很好的满足游客观景、体验的需要。温泉开发、宁国寺重建以及即将开幕的2013年第六届山东寿光荷花节期间还有摄影大赛、钓鱼比赛、庄户剧团演出等活动,将吸引海内外众多游客的到来。随着景区游览内容的不短丰富,园区的吸引力也将不短加强。
(2)新建景区进展顺利
2011年12月,寿光市抢抓“蓝黄”两区开发建设机遇,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寿光十分之一的面积,设立了193平方公里的双王城生态经济区,按照“生态、文明、旅游、文化”的发展定位,加快建设高端生态区和精品旅游区,全力打造蓝黄开发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截至目前,区内已有总投资38亿元的23个重点生态项目落户并动工建设,整个新区发展框架已初步形成。
(3)生态环境良好,实现生态和旅游的双丰收
景区在规划建设时期就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保护为基础进行适度开发,景区内设置了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回收站,并配有专业人员进行环境监测。抵制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环境保护政策的项目,对开发旅游资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准确评估,促进区域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持生态平衡,在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4)双王城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提升了寿光产业结构
寿光产业主要以农业(蔬菜产业)、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为主,这些行业的发展体现寿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同时,也或多或少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双王城生态经济区建设以生态作为中心,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发展旅游、林业以及新能源产业,不仅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寿光环境质量,还为其他工业产业发展提供能源,促进了寿光经济发展和转型,提升了其产业结构。
2、存在问题
(1)部分旅游内容重复,一定程度会产生内部竞争
林海生态博览园和双王城生态经济区都主打生态牌,积极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内部竞争。如林海生态博览园的天然湿地和巨淀湖湿地公园旅游内容重复,游客有可能只选择其一作为旅游目的地,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旅游的协同发展效应。
(2)部分景点管理不到位,旅游环境较差
从实地调研来看,旅游景点道路两旁的树木(如杏树、桃树、桑树等)管理跟不上;荷塘区内的水面杂物较多,木栈道的两旁防护绳索松动或断裂,失去了防护作用;有些景点的铁质设施生锈腐烂,等等。可以看出,林海生态博览园在管理水平上有待加强,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从而提高其满意度。
(3)旅游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通过调查,景区在规划建设中体现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维。但是,许多景区缺乏有吸引力的景观,同时园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如果缺乏突出的特色和个性,缺乏强有力的品牌竞争力
将难以打响寿光旅游品牌。因此,双王城林海生态园区要深刻的分析和挖掘市场的特点和需求,进一步提炼和打造旅游品牌的精髓和个性,从而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四、相关建议
1、协同发展 以旧带新,以新促旧
双王城生态园区和林海生态博览园要进行资源整合,以原景区带动新景区的发展,以新景区促进原景区的提升,景区内要突出各自独特性,创设不同的旅游品牌,在整体运作上发挥联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设立统一管理部门,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运作效率。
2、突出特色,避免同质竞争
双王城生态经济区和林海博览园都是以生态旅游为出发点,但各自的旅游内容又有所不同。林海要突出自己的果蔬采摘体验游、拜佛祈福游,温泉休闲游等旅游项目;双王城生态区要主打“盐业文化、湿地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文化品牌,避免定位雷同,产生同质竞争。
3、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考虑到旅游项目内容众多,景区较大,游客以二日游为主,景区及周边地区要加快高档酒店的建造,增建超市、邮局、银行、移动营业厅等场所,满足游客的多钟需要,同时也能有效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要考虑到与周边环境的一致性,避免对环境和谐造成破坏。
4、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设数字化景区
随着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景区的建设要跟上科技的发展,用科技来强化景区的建设。可以借鉴国内外景区的先进经验,在门禁票务系统,景区电子商务平台,景区数字监控系统,景区协同办公系统等方面进行改造升级,实现景区的数字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路晶,郭叶东,李川,董林.对北京门头沟宗教旅游景区及周边的调研报告[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1).
[2]胡磊,董莉莉.论我国数字旅游之发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作者简介
周生超(1982-),男,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潍坊科技学院 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