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经济学论文 >> 财务税收论文 >> 财政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政研究论文   国债研究论文   税收理论论文   税务研究论文   财税法规论文   财政政策论文
试析传统孝文化的基本内容
【摘 要】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孝“不仅被视为一种行为准则来规范人们的言行,同样也被视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传统孝文化包含诸多内容,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传统孝文化中贯穿的也是以家为核心进行社会活动的思想,只有尊老、敬老、爱老,整个社会才能安定和谐。传统孝文化,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其内容的深层含义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关键词】传统孝文化;基本内容;分析
  传统孝道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传统孝道思想曾对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起到了社会伦理教化、政治思想统治等作用。在这一层面上来讲,传统孝道思想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被披上了带有封建色彩的面纱,但是,传统孝道思想、孝文化中蕴含的善事父母、尊老爱幼的思想以及诸多有益于调整家庭、人际等关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内容,是中华民族值得传承和称颂的美好品德。
  一、传统孝文化
  “孝”是指年幼者对年长者、位低者对位尊者所承担的道德责任,主要是子女敬养父母、臣民忠于君王。古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这一点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视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基础性作用。道德不仅是个体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不仅是人成之为人的根本,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能力,一种权利,一种力量。有德之人,能在社会上安身立命,促进社会秩序稳定和谐,有德的国君能得天命的支持,统御天下[1]。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孝经》中作出这样的阐述:“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孝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传承,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中国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菁华。正如正如谢幼伟说:“中国文化在某一意义上,可谓为‘孝的文化’。孝在中国文化上作用至大,地位至高;谈中国文化而忽视孝,即非于中国文化真有所知。[1]”的确,通流中国传统文化之脉络的孝文化成为各类型文化中的经典得以传承和发展,对于孝文化,不仅中国的学者有所钻研,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谈到中国“孝敬”问题时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2]”由于我国古代孝文化是在传统农耕文明和宗法社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种伦理文化,所以,这种文化在形成后,更加注重调整亲子关系,并以此为主要关系涉及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的整套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随着中国传统孝道数千年的发展,它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内容非常宽泛。孝道既是父子间爱与敬的基本情感,也是一个人应该需要具备的基本品德。孝道既可以协调家庭成员间的内部关系,又可以协调整个社会的君臣之间的关系[3]。
  二、传统孝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养亲、敬亲
  作为孝文化的内容之一,“养亲”不难理解,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赡养父母。《吕氏春秋·孝行》中这样说:“民之本教曰孝,其行孝曰养。”这里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人的根本教育应该是教会其懂得孝,他所体现出的孝的行为,躬身而行的事情可称为“养”,即养亲。《盐铁论·孝养》说:“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上等的孝是满足父母的心愿,其次是以和悦的面色对待父母,再其次才是物质上的赡养[5]。《孝经·庶人章第六》中这样阐述:“用天之道,分地之力,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百姓要善于利用天时地利的变化来获取资源,谨慎照顾自己的身体,节约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用以供养自己的父母,这便是庶人应践行的孝道。在这里强调的就是养亲。另外,在《论语》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孔子的弟子子游问孝是什么,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所阐述意思为: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够养活父母,并且自以为这就是孝顺了。其实这是不对的。人也养活狗和养活马,如果仅是供奉父母,且有一种不尊敬态度,那么养活父母和养犬马又有什么分别?只有敬才是孝的最高体现。子夏问孝道,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认为,做到孝,最难的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有事情替父母去做,有了美酒菜肴让父母吃,这不难做到,难的是经常保持态度的愉悦,使双亲精神生活愉快[6]。这里所讲的就是敬亲

的重要意义。
  (二)顺亲、荣亲
  在“养亲、敬亲”的基础上,孝文化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顺亲、荣亲”的内容,并且,在我国传统思想内涵中,“敬亲”体现更多的是在“顺亲”这一内容上。我国传统道德伦理中所倡导的是对父母尽孝,沿袭至今,其表达方法大致为“孝敬双亲”,或是“孝顺父母”。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孝敬”与“孝顺”是分不开的,“敬”与“顺”同样都是孝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中,曾子言:“孝子无私乐,父母所忧忧之,父母所乐乐之。孝子唯巧变,故父母安之。”子女因父母乐而乐,因父母忧而忧。这才是真正的“顺亲”。即使父母之命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只要无伤大雅,自己都应该自觉体谅和遵从[7]。
  荣亲,则是在讲:作为儿女,一方面,肩负为父母争光、光宗耀祖的重任;另一方面,应该继承父辈事业,并将其延续至后代,发扬光大。荣亲的更高层面是要求子女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为整个家族的荣耀努力,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憧憬自己的人生理想。当然,这一方面的内容,在今天来看,存在一些极端现象,例如,子女因为感到自己没能达到荣亲的目标而自暴自弃,有的甚至放弃生命。
  (三)祭亲、念亲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对丧礼的目的、丧礼的内容、服丧的时间等都做了一个很好的阐释。这些都是祭祀的表现形式及内容,同样,孝文化作为儒家文化经典内容,当然离不开祭亲和念亲。虽然孔子重视丧祭之礼,但他追求的是孝子自然情感的流露,是对逝者真挚的思念和哀悼,而不是后期片面追求丧礼外在的琐碎和繁褥。这也正是孝文化中对于祭亲、念亲的独特升华。《孝经·丧亲章第十八》中:“孝子之丧亲也。哭不依,礼无容,言不文……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这里所提出的就是在父母去世以后,作为子女应该祭亲、念亲,并且这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子女对父母的孝,不仅要在生前情感和态度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与爱戴,而且要在死后情感和态度上对父母表示虔诚的追念与祭祀,这是孔子孝道观的更高的道德要求[8]。
  传统孝文化博大精深,包含诸多内容,笔者仅通过三个部分的内容对传统孝文化加以分析和阐述,只有深刻把握传统孝文化内涵,领会新时期孝道精神,才能更好的使孝文化内容的当代价值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注释:
  [1]杨振华.“孝”的历史流变及其现代德育价值研究[d].武汉大学,2005.
  [2]谢幼伟.孝与中国社会[a].谢幼伟.孝兴中国文化[c].青年军出版社,1946:2.
  [3][5]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人民出版社,2012:3,65,76.
  [4][6]蒋铃.中国传统孝道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7]武宜俊.中国传统孝德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蜕变
    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
    试析《鸿门宴》中项羽的心理变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与家用情趣抱枕设计
    试析小学生数学厌学成因
    论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
    树脂石膏与传统石膏应用在四肢骨折患者的效…
    试析十八大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浅析传统元素在现代版式设计中的表现
    全媒体环境下大连传统媒介生产、互动、管理…
    发展口岸贸易 打造传统边贸升级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