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导语设计好了,教学时能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效果。可以说,一个好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因如此,我们对中学语文课的导语也作了思考,觉得导语应要有趣味性、新颖性、艺术性和新旧知识的连贯性,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语文 导语 有效性
导语,是启发引导学生的话,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可见,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新知识的教学。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可见,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会像一股伴随美妙音律的涓涓细流,流进学生的心田;一句精辟独到的导语,定能扣人心弦,发人深省,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们如磁石,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上课伊始石破天惊,先声夺人,让学生一听倾心,整节课也因此高崖泄水,汹涌澎湃。如果我们把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比为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那好的导语就是打开这知识宝库的开篇钥匙。因此,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含蓄的导语,我们在这里也作些思考。
一、导语要发挥其趣味性来吸引学生
趣味导语是用诙谐、风趣、幽默的语言构成的语言。使用这种导入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去学习新内容,并能在趣味中引导学生抓住学习重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有老师设计导语:同学们,宋代文学家苏轼有诗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的西湖是我国十大旅游胜地之一。她的春天尤其美丽:十里长堤,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真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们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春天的艺术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导语结束,同学们早已被西湖的美景所陶醉,一句“上帝把春天的艺术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济南”,秋冬济南不用说自是美不胜收了,一种神往之情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导语要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语文教学中,适时运用音响、幻灯片等电教媒体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动机,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使课堂生动活泼,达到“入境始与亲”的目的。美学家王朝闻也指出:“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感动。”借助电教手段能更好地使学生产生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触其物的效果。比如讲解《安塞腰鼓》一文前,我利用多媒体优势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越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我见好就收:“产生于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三、导语要有符合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性,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的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要从内心流淌出最真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愫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如《天上的街市》,要读出浅吟低唱的韵味:读第一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星星……”时,如蓝天流云,小溪潺潺,温婉绵延;读第二节“我想那缥
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时,惊喜异常,激情如火,令人神思飞扬;读第四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时,甜美舒缓;读第四节“我想,他们此刻……”时,温婉感人,余韵悠然。教师的甜美的语调、亲切的表情、丰富的情感把学生带入那美妙神秘的太空,长久地沉浸在无限遐想之中,同时受到强烈而持久的美感熏陶。
四、导语要符合新旧知识的连贯性
为了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或者使学生明确本课知识的重点,有必要作一些适当的旧知识提示,使学生产生一种知识的前后贯通感,有利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迅速同化新知,这就是知识导入。为了上好《孔乙子》这课,有教师让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课文《范进中举》,在复习完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范进在中举前那样穷困潦倒,邻居冷眼旁观,连他的老丈人胡屠户也对他极端轻蔑,百般辱骂,张乡绅也从不与范进往来,可以说从不拿正眼瞧他。但中举后的范进应有尽有,地位一下子提高了。科举制度使天下多少读书人为之疯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科举制度始于隋朝,于1905年清末废除。这漫长的1300多年,每次幸运者毕竟少数,更多不幸者会是怎样的不幸呢?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写了一位连秀才也未考中的清末读书人的命运,他就是《孔乙子》。
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因此也不会找到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再加上教师的创造力也是无穷尽的,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选用哪一种方法,一般由教学内容所决定。
【参考文献】
[1]叶圣陶. 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晓苏主编.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出版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