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学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中国消费哲学人性旨归探析

时下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其发生、发展和消退都与消费密不可分,如何合理有效地促进消费成为经济学家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西方消费社会的来临,消费哲学应运而生。有效地解决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中国经济问题是经济学家当下的重任,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建构合宜的消费哲学理念是中国哲学界需要探索的领域。

马克思消费理论的人本要旨

马克思的生产与消费思想是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所谓“原来意义上的消费”就是“起消灭作用的与生产相对的对立面”。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系统论述了生产与消费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概括地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一个总体、一个统一体。其中生产起着支配作用,决定着消费、分配、交换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一定关系。同时,“生产就其片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因素”。具体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马克思详尽地论述了生产对消费对象、消费方式和消费动力的决定性影响,及消费对生产产品的实现、对生产者素质和生产方向的巨大反作用。

生产与消费的“决定”与“反作用”的总辩证关系指导着各个学科对消费的研究。其中,首先应该强调的无疑是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也为此作了充分有效的见证。马克思还明确指出,交换和消费不能是起支配作用的东西。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和消费相对于生产的依附地位,毫无疑问是指导我们思想和实践的重要理论。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马克思的这些论述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在社会生产过程这个整体、系统中来展开的,是侧重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的重大问题来考察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要立足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最终目标、要面对我们所处的时代问题。

马克思终生都致力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自由解放事业,致力于改善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即以人的发展为坐标来重新‘安排周围世界’,‘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马克思在他一生的研究和实践中都须臾未曾忘记过这一目标。因而,衡量生产与消费之间哪一个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更为重要,必须以人的发展作为最终标尺。这和市场经济下,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经济原理并不相悖。马克思致力于改变世界,他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目的并不在于解决经济困境,而是要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与黑暗,要改变世界,探求符合人性和谐发展的新社会。

中国传统消费理念的人性探源

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中,消费的主要特征是崇俭,集中表现在消费文化领域里即历代思想家的义利观。先秦儒家创始人孑l子把义与利相对来讲,并以义、利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固穷”。他甚至还以诗意的笔调创造出了近义远利的文学美境:“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简朴甚至可以说简陋的生活中仍可以乐在其中,漠然冷视浮云般的不义之富贵,这就奠定了儒家安贫乐道的义利取向观。孟子继承了孔子先义而后取利的思想,认为义先利后方能接近大道。苟子提出义胜于利才能引向治世,统治阶层的成员应当以贪利为耻,官不应该与民争利,要乐于施舍。可见,义利相对,重义轻利是先秦儒家的基本义利观,安贫乐道是儒家君子的重要价值取向。道家的老子要人们“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庄子更是鄙视、厌弃世俗对名利富贵的追逐,着意个体精神上的绝对逍遥。所以,道家君子要的是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先秦儒道基本的义利取向构成了中国消费文化的核心。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真实境遇中的复杂状况。崇俭针对的是广大劳动人民而言的,杜甫的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对千百年来我国封建社会最生动的写照。统治阶级为了无偿地得到奢侈的生活,以象征性和表面性的节俭来鼓励、约束劳动人民,表现自己的亲民仁德,巩固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发展,结果是统治阶级在现实生活中骄奢淫逸,劳动人民的生活却一直挣扎在生存线上。

崇俭是由农业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毫无疑问,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它在传统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时代,广大劳动人民为了获得最基本的生存资料而世代劳作,这为劳动者创造力的发挥、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设置了重重障碍。所以,对消费的过分压抑是阻碍人的自然属性发展的、反人性的。表面上全民崇俭,事实上不同阶级有不同的消费更是不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表现,违背了人的社会属性的和谐发展。

当今中国消费理念的人性解读

研究中国当今的消费理念,必须从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人手,因为中国打开国门迎面碰上的恰好是随着资本积累而致的经济全球化。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可见,全球化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平等的互动过程,而是西方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过程。这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现代性消费的本质

具体到消费方面,传统以崇俭为主的消费理念受到了挑战,现代性的消费理念是中国当前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西方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的消费主义正在中国蔓延。

消费主义以更多的物品和服务、以更好的生活质量为诱饵,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传播开来。为了更多地生产、更大程度地获利,厂家不断地鼓励、刺激,甚至制造消费,渐次发展出“消费至上”的观念。炫耀性消费、过度消费、以虚假需求为基础的消费屡见不鲜,“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消费成为人们生活的重心,以致于产生了“我买故我在”的消费理念。过度消费是美国这类现代性国家普遍的现象。

但是,现代性消费理念的传播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在实践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与此相关的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生态失衡等现象。西方思想家们看到了现代性消费理念的弱点,后现代主义理论中对此多有评价,其中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他的早期消费理论对西方社会中过度消费的深刻而独到的批判给我们的研究提出了启示,他指出现代消费站在生产本位主义立场上对人性的背离。这就是说,消费不再是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转而异化为引导甚至控制人们展现自我、追求进步的表现和目标,这既违背了人的自然属性也违背了人的社会属性的和谐。

(二)中国社会面临的消费问题

中国当今的消费状况总的来说仍然消费不足,急需现代化进程的继续。在某些发展较快的地区或者人群中,也已经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炫耀性消费、奢侈消费等过度消费的现象。在消费理念方面的碰撞与冲突更是复杂多面。

首先,农业社会的节俭、保守和稳定与工业社会的竞争、创新及高速的更

 

新换代产生了冲突。我们必须协调好传统与现代、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第二,传统中国“崇俭”的消费理念与西方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过度消费的批判相遇。随着西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传人,后现代主义的声音也传到了中国,与我们思想中前现代的与现代性的思想有了碰撞与交融,但就其实质又有众多差异。

第三,西方现代性消费理念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消费领域,而是涉及到中国的政治和文化问题。消费主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形态功能,所以它威胁到我国的文化安全和政治独立。

第四,传统统治阶级的奢侈消费行为和理念还可以与现代社会的过度消费相结合,使得一些人的过度消费行为愈演愈烈并以此为荣。

第五,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而言,在人类生活的早期,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因而在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但随着人类生产经验和生产成果的积累,生产已经可以通过科技的进步得以发展,消费问题却在生产发展、科技进步的同时愈演愈烈,成为现今人与社会的发展“瓶颈”。

符合人性和谐发展的消费理念构建路径

解决当前中国消费问题是多学科、多角度、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中国消费哲学而言,其研究的旨归即是构建符合人性和谐发展的消费理念。马克思指出,人性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我们在消费哲学的研究中要达到的就是这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人的自然属性:以人的和谐发展为尺度

在人的自然属性方面,传统社会中,生存是漫长的几千年里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落后的生产压抑着劳动人民基本的生活欲望,消费的严重不足导致人性遭到了极度的压抑,更谈不上人的发展。现代消费社会中,财富和服务空前丰盛,然而过度消费制造了人们过分膨胀的物质欲望,人们被束缚于需要之上,失去了新的更高的追求,人性在这里同样被扭曲、被异化,人的发展也被引向歧途。过度消费因而成为人们普遍声讨的对象、成为罪恶的代名词。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达到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但是,也不能为了生产而制造虚假消费,鼓励炫耀性消费、奢侈消费等过度消费、畸形消费行为。而应当以符合人的自然属性正常和谐发展为标尺。

(二)人的社会属性:人人平等互助的良性关系

在人的社会属性方面,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的良性关系。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如鲍德里亚所揭示的,生产集团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通过消费形成对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的控制,消费者在符号区别层次上被驯化为消费力,被牢牢地控制,其无意识且无组织正如19世纪初的工人。鲍德里亚说:“19世纪发生在生产领域中的那个生产力合理化进程在20世纪的消费领域中得到完成。工业体系已经对大众进行了社会化并使他们成为生产力,这一体系可能还会走得更远,直到实现自我完善,并对大众进行社会化(也就是说控制),使他们成为消费力”。生产者对消费者的这种不平等的操纵与控制是人与人在不平等的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异化结果,是我们需要克服的问题。

此外,还要解决好文化消费领域中存在的传统消费理念与现代消费理念、中华民族本有的消费理念和外来消费理念的冲突,以及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矛盾等问题,从而最终构建符合人性和谐发展的消费理念。

20世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逐渐进入 后现代的消费社会,消费而不是生产则成 为社会生活的中心。当代中国消费虽然落 后于西方,主要处于高积累而不是高消费 阶段,但如上所析,中国社会同样面临众 多消费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 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而也 会影响现阶段我国人民的进一步解放和发 展的问题。总之,在我国的消费领域中,传 统、现代、后现代因素矫揉混杂,中国与 西方的理念不断地碰撞,构建新型消费理 念依然需要许多探索。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中国文化对青少年儿童写作的影响
    浅析孔子学院对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浅谈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助推外贸转型升级的策略探…
    浅析中国网络音乐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与家用情趣抱枕设计
    论中国元素在动画片中的原创性
    浅谈中国选煤技术现状
    人文环境与低碳消费的影响关系
    后危机时代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箱的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