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学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论知识转移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论文关键词:知识转移;自主创新;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论文摘要:
知识转移作为配置知识的基本手段,实现了知识供需双方的交流、互动和知识的转化。扩展了企业的知识存量,是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源泉。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要加强自身科技创新的研究,也要依赖于广泛、深入的知识转移。所以,一方面要促进企业知识吸收、转化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保持创新思想的多样性。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突破核心技术刚性,实现跨越式发展。

  
  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是创新主体必须具备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联合国著名的千年计划“科学、技术和创新”项目组于2005年发表了《创新——知识促进发展》的报告,强调了知识和创新对于每个国家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自身特点以及模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技术创新对现有技术发展水平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技术创新发展随时间的变化不再是随机的,而是累积性的,依赖于已有的知识存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主动、自觉、大规模地转移先进的知识,已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知识转移是指知识跨越组织或个体边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识共享。知识理论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由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知识所构成的复杂系统,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转移,发展各种各样的知识来获得竞争优势。
  
  一、知识转移的形式、渠道和重要性
  
  (一)知识转移的形式
  根据知识 管理 理论 ,一般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用 语言 、文字等形式记载在物质介质上并能以某种方式 传播 的知识,具有确知性、客观性、有形性和可表达性等特征。显性知识易于文本化,可以通过多种传输中介(媒介)如课堂教学、远程 教育 、书刊杂志、 电视 、电脑等进行传递和转移,且转移 成本 较低。所以,显性知识的转移障碍小且转化率高。隐性知识是指难以用文字、语言、图像等形式清晰表达的、不可能传播或难以传播的知识,存在于知识主体的潜在素质中,是知识主体长期积累的结果,具有高度个性化、非文档化、难以共享等特征。它通常以经验、感悟、技术诀窍、团队默契、组织 文化 、惯例等形式存在。隐性知识的传递转移比显性知识困难得多,其传递和转移需要采取合适的形式,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完成。其转移的形式也比较独特,需要通过观察、交流、示范、思考、尝试、领悟等多次循环往复才能获得。
  斯德哥尔摩 经济 学 院的gunnar hedlund把知识转移解释为知识传递和转换的一整套过程。华盛顿大学的carayannis则称知识转移为互动性和连接性途径。(1)传递(或连接)主要指相同知识类型之间的转移。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而显性知识之间的传递是一种知识扩散的过程,主要通过分布式文档管理、内容管理、数据库等工具,将零碎的显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并用专业语言表述出来。通过传递整合,个人知识就上升为组织知识,因而能更方便地为更多人共享。(2)转换(或互动)则是一种 社会 技术现象。它主要强调人和人之间各种隐性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表述,主要依赖于类比、隐喻和假设、倾听和深度会谈等方式;而显性的组织知识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可以通过团体工作、干中学和工作中培训,将其用到工作中去,并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
  
  (二)知识转移的渠道
  知识转移在个人、团队、组织等之间的不同层次相互展开,构成了创新网络系统。知识转移渠道主要包括:企业间合作、产学研合作研发、技术帮助、教育与培训、人员流动、国际知识流动等。在上述知识转移渠道中,前五种构成了自主创新系统的内部知识传递。(1)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既是知识转移的接受者,也是知识转移的传播者。在 市场 机制的激励下,通过 人力 资源 和技术储备的相互补充。可形成丰富的技术资源、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2)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作为企业创新的主要知识来源,其知识储备向企业流动,并形成良好的反馈回路。这种转移主要体现在企业作为技术需求方,而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作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包括联合研究、共享专利、合作出版以及其他非正式合作。(3)教育和培训是知识生产、应用和传播的重要环节。从根本上说,创新依赖于人的素质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教育和培训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知识的转移必须通过教育和培训才能得到螺旋式的升级和创新运用。(4)人员流动使人员及其所携带的知识(通常是隐性知识)得以转移扩散。这种方式在创新系统中是十分关键的。而国际知识流动实现了自主创新系统的外部知识交流。国际知识转移一般通过高新技术产品交易、技术许可转让、外国直接 投资 三种方式来实现。 跨国公司 成为推动先进技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


  在企业知识创新活动中,可运用其中一些很关键的特点和规律。比如,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很明显的知识创新在经历混沌状态知识之间的转移后,个体的 社会 化活动十分重要。因此,可以组成一个由不同部门的关键技术人员参加的小组来进行实际的策划,增强人为刺激产生新思想和新知识的可能。
  
  三、自主创新依赖于知识转移的广度和深度
  
  (一)自主创新依赖于知识转移的广度
  广泛地吸收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是企业保持创新思想多样性、突破核心技术刚性、适应 环境 变化的有效措施。一方面,信息资源全球共享的发展态势,使知识创新活动中的资源供给呈现出多样化。这种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创新既有知识本身的不断发展进化、新技术的产生,也有多种知识之间的渗透、交叉、综合和相互作用,并实现体系化。许多创新 管理 的文献已经表明,产品创新所牵涉的范围越大,使用的技术越复杂,则越容易受到组织内外部变化的影响,从而对知识获取、知识共享和知识支持的要求也越强烈。企业只有不断地扩展知识边界,才能保证各种思想在相互碰撞中产生足够的交叉催化,为自主创新提供最大限度的可能。
  另一方面,持续的竞争力需要不断地更新创新模式。新的创新模式的产生过程,实质上是在创新系统产生的多样性中进行选择。企业只有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存量和大量的外部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筛选出具有战略优势的新的创新方向。目前我国很多高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模式在竞争中奏效后,企业行为便明显地具有路径依赖和边际搜寻倾向。其表现是,研发人员倾向于寻求边际上的改进,在原有方案的“附近”寻求新的方案,而对行业领域最新的技术概念缺乏检测,丧失了认知更广阔领域的潜在可能性,导致新技术概念不能顺利进入企业,因而阻碍了新的创新。
  
  (二)自主创新依赖于知识转移的深度
  按照知识转移理论的观点,知识转移可以形容为围绕某种知识类型,或者标识着某种技术水平的一个知识群的扩散过程。比较典型的理论是把知识转移活动看作三个有机过程组成的一个整体,即通用知识的转移过程(即所转移技术的支持性知识),系统知识的转移过程(即特定技术的转移活动本身),以及企业特有知识的转移过程(即特定企业伴随此项技术所发展的专有技术)。事实上,通常的技术贸易只能解决系统知识的转移,而通用知识和企业特有知识的转移一般是不能通过商业行为来完成,必须依靠本企业自身的技术投入和技术积累。没有前后两个转移过程,那么整个技术转移过程就不完整,往往也不会取得成功。同时,引进技术的企业还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为引进的技术建设内生环境,即所谓的消化吸收过程,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特有知识的转移,否则,引进的系统知识难以长久发展。日本和韩国的 工业 崛起正是依靠两国对引进技术的深度消化吸收,进而赶超技术输出国,最终成为创新强国。
  作为发展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
    关于阅读理解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作用
    知识型企业收益与企业人力投资最优配置的相…
    当代世界需要两种知识协同
    香港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及对内地海关的启示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培养的…
    让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
    如何让小学语文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
    从高中化学(必修)知识点看高一学生化学学…
    建筑知识:学术刊杂志2013年第B02期目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杂志2013年第4期目…
    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