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哈尔滨市和沈阳市城市贫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的城市贫困人口已出现了女性化和青少年化的倾向,尤其是老年单身女性更易陷入贫困;贫困人口的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居多,但与一般市民的受教育程度无显著差异;下岗、失业和无业人员占77%。贫困家庭的户均就业人数不及普通家庭的一半。贫困家庭大都收不抵支,51.1%的城市贫困家庭都有负债,平均负债额为14763元,看病、孩子上学是大额支出和负债的最主要原因。住房面积与一般市民差距不是太大,但房屋质量普遍不太好。分析发现,用恩格尔系数测量我国城市家庭的贫困程度出现了失效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推算,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关键词:城市;贫困人口;分布特征;经济生活状况;恩格尔系数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062-05
贫困是人类社会出现阶级分化以来一直伴生着的社会问题。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分化的加剧,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据《2005年民政事业统计发展报告》公布,截至2005年底。全国低保对象已达2234.2万人,如果加上应保未保人员,实际数字应该更大一些。若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必将影响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在21世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研究和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无可回避的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一、调查方法与过程
东北地区是国有经济成份较大的地区。也是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所造成的下岗、失业最严重的地区。因此东北地区也是城市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为了解城市贫困人口的特征及生活状况。笔者分别于2003年9月和2004年7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哈尔滨市和沈阳市的贫困人口进行了调查。分析单位是领取低保的贫困家庭,访谈对象是领取低保的申请人。当申请人本人不在或无法回答问题时,由其配偶或父母代为填答。综合两个城市的调查结果,共访谈了443名贫困人口。该样本的统计结果可以向哈尔滨市和沈阳市的贫困人口进行定量推广。哈尔滨和沈阳两个城市的城市贫困情况对整个东北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次调查的结果对于认识东北地区的城市贫困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城市贫困人口的分布特征
(一)城市贫困人口的性别及年龄分布
被调查的443名贫困人口加上他们的家庭成员共为1257人。年龄分布如图1所示。2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26.2%。这些人中除个别的孤儿外,大都是贫困人口的子女。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5.8%。年龄为30-60岁的青壮年的劳动力人口占了城市贫困人口的52%,这是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年龄分布的一个突出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贫困人口的年龄出现了双峰分布。20岁以下的贫困人口多是中年贫困人口的子女,如果父母的社会地位对子女社会地位的获得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的话,他们将来陷入贫困的概率也会比较大。因此加强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支持不仅迫在眉睫,也是确保未来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从城市贫困人口的性别分布上看,男性为553人.女性为662人。男女性比例为:54.5:45.4,女性明显多于男性。x检验的结果是,男女两性所占百分比的差异的显著性为0.002。这就是说,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陷入贫困。但在不同的年龄段中,男女比例的差异则有不同的表现。在30-40岁的贫困人口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在40-60岁的年龄段中,性别比例几乎无差异。在60岁以上的贫困人口中女性远远商于男性。也就是说,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陷入贫困的可能性更大。
(二)城市贫困人口的文化程度分布
15岁以上贫困人口的文化程度分布如表1所示。从表1的累计百分比一栏中可以看出,文化程度在初中和初中以下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75.69%。由该表估算的城市贫困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31年。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表明,在5岁以上的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的比率在黑龙江是6.54%。在辽宁是5.16%(国家统计局,2003)。样本中文盲的比率是13.52%,远远高于这两个省的比率。这是由于在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的比例比较大。在这个年龄段的人口中,文盲的人数比较多。用黑龙江省2002年抽样调查的数据估算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222年,分布的标准差为2.564年;用辽宁省2002年抽样调查的数据估算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309年,分布的标准差为2.758。不论以黑龙江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总体指标,还是以辽宁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总体指标,z检验的结果都可以接受原假设。也就是说,贫困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与一般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因此不能认为贫困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低于社会平均受教育水平。而且,由于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大,在老年人中文盲率较高。使得样本受教育水平的平均值偏低。因此,可以认为中年贫困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绝不会低于同龄人的平均受教育水平。
(三)城市贫困人口的身体状况与就业状况
成年贫困人口的身体状况的调查结果为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占8.1%,“生活能自理但无劳动能力”的人占31.6%,“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占20.7%,而“身体正常”者仅为39.5%。对于大部分贫困人口而言,并非是他们懒惰,或不积极的生活态度导致贫困。在他们中间,老弱病残所占比例相当大。对于这部分贫困人口而言,脱贫致富只是奢望。政府及亲友的经济支持仅能维持其最低生存需求,仅能起到使其贫困状态不再进一步恶化的作用。因此,政府对贫困人口的经济支持是一项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保证城市贫困人口生存权利的重要的社会事业。
从就业状况上看,没有稳定收入的人数所占比例高达77%。在这些人中,有2.7%的人在做临时工,23%的人打零工,还有5.5%的人在做小买卖。三项总计的人数为259人。但样本中有68.8%的人什么都不干。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贫困人口不积极不努力的证明。但实际上,在贫困人口中,只有39.5%的人是身体健康,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这部分人中去掉6_3%的在职人员,还有33.2%的人属于有劳动能力的人,总数约为330人。在这些人中,有259人.占78.5%的人都在尽力而为。从这点可以看出,这些贫困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不是好吃懒做的颓废人群。
在贫困人口中,有一部分人比较特殊,就是在职和退休人员。本文统称他们为在职贫困。对他们的收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职人员的月平均工资收入为280元,退休人员的月平均退休金为275元。尽管有固定收入,但收入都很微薄。对他们的原职业的分析发现,这些人中76.2%是工人。对其原工作单位的分析发现,37.7%的人是集体企业,49.2%的人是国营企业。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职贫困者主要是集体企业和国营企业的工人。
贫困人口中的在职人员加上非在职人员中做临时工、打零工和做小买卖的人共为319人。由此计算的户均就业人数为0.72人。2002年,全国城市户均就业人数为1.58人(国家统计局,2003)。贫困家庭的户均就业人数还不到城市家庭户均就业人数的一半。
(四)城市贫困人口的婚姻状况
表2是婚姻状况与性别的交叉列表。从总计一列中可以看出,填答婚姻状况的440人中,丧偶的比例为21.6%,离异的比例约13%,未婚者占8%。三项总和为42.5%。也就是说,4成以上的贫困人口没有完整的家庭。2003年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合并计算的丧偶、离异、未婚人员占1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根据《
活”内容的缺乏使他们与主流社会的鸿沟越来越大,这种鸿沟也将成为贫困家庭中的孩子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障碍,进而成为他们将来进入主流社会的障碍。
(二)城市贫困家庭的住房状况
城市贫困家庭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2.66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为18.86平方米。2002年全国城市人均住房的建筑面积为22.8平方米(国家统计局,2003)。由此看来,贫困家庭的居住面积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还不是太大。也可以说,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