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强调物质资本的作用,这种对资本积累作用的强调,形成了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本决定论”;新古典经济增长强调了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分别从技术变化、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变迁、分工演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型,使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和方向发生了转移。关键词: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
1 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的起源
早在18世纪,古典经济学家就对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20 世纪40 年代后期,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分别提出了含义完全相同的经济增长模型,故称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是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典型代表,其标准表达式为:
g=sσ
g表示经济增长率,s表示储蓄率即资本积累率,σ是资本产出系数即资本的生产率。
由于σ被假定为不变,s就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这种对资本积累作用的强调,形成了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本决定论”。
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
1956年,在仔细研究了哈罗德的理论后,索洛指出哈罗德模型的问题在于隐含了资本与劳动不可替代的假定,并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这一模型同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 (1) 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资本-劳动比率和资本-产出比例都是固定不变的;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这两个比率可以按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化。(2) 新古典增长模型假定资本和劳动可以相互替代,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工资和利润的水平由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决定,充分就业均衡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调整生产中劳动与资本的组合来实现,因而资本和劳动都可以充分利用;而哈罗德-多马模型则不包含这样的假定。(3)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存在着技术进步,但它是一个具有固定趋势的常数。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表达式为:
λ表示技术进步的增长贡献率
α是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
β是劳动力的产出弹性系数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率不但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增长率,而且还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对产量增长相对作用的权数,取决于技术进步。把资本、劳动、技术甚至土地等生产要素都引入经济增长模型, 因而使分析较为全面,这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优点。
当然,新古典理论也存在着明显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新古典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均投资收益率和人均产出增长率是人均资本存量的递减函数,第二,索洛在其后来的篇幅中虽也论及技术的作用,但它仅将其作为一种外在变量,在技术如何对资本、劳动发生作用方面并未谈及。
3 新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和卢卡斯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摒弃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核心假设,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思想,被称为新增长理论。比较典型的是:
3.1 罗默的内生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型
罗默是新增长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的增长模型有三个基本前提或假定: 第一,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 所谓技术就是将投入转换成产出的方式; 第二, 大部分技术进步乃出于市场激励而致的有意识行为的结果, 亦即, 技术进步是内生的, 创意或知识品改进了生产技术, 因为一种创意将会使给定投入产生更多或更好的产品; 第三, 创新能使知识成为商品。
罗默模型中的经济可分成三个部门: 最终品部门、中间品部门和研究部门。
这一函数的特点是, 所有资本品都对产出有可加性。对于中间部门, 它买进创意或知识品且消耗一定量耐用资本设备, 中间部门将产出——耐用资本设备x (j) —— 租给最终产品部门, 收取租金p(j)x(j) (这里p(j) 为租金率);对于研究部门。假设对第j 设备的设计, 仅为一家研究单位, 且该单位拥有该设备设计的专利权。发明者将出售专利给中间品部门进一步开发使用。
新增长理论首次突破了新古典模型的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 论证了垄断竞争条件下带有外部经济效果的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这一工作进展无论对于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政策的制订,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2 卢卡斯的人力资本积累的增长模型
最早的人力资本增长模型是由日本经济学家宇泽弘文提出的。1988 年,罗伯特•卢卡斯在美国《货币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论经济发展的机制》一文,将宇泽的技术进步方程作了修改,建立了一个新的人力资本增长模型。
卢卡斯假定,每个生产者都将用一定比例u 的时间从事生产,如果该生产者从事生产和学习的时间为一单位的话,则每个生产者将用(1 - u) 比例时间从事人力资本h 的建设,因此,技术进步就可表示为:
h(t)=h(t)δ[1-u(t)]
其中h ( t) 为人力资本的变化率,δ为正常数,上式表明人力资本变化率取决于现有人力资本水平及从事人力资本建设的时间。在这一基础上,卢卡斯推演出他的生产函数:
y(t)=ka(t)[u(t)h(t)n(t)]1-ahxe(t)
其中n( t) 为t 时刻的劳动数量, he( t ) 为t 时刻人力资本对生产过程的外部效用,r为正常数。在这一生产函数下,可得到均衡增长条件为:
g=h(t)/h(t)=(1-a)[δ-(ρ-n)]/σ(1-α+r)-r
这一模型强调的人力资本是脱离生产、通过学校教育的途径而获得的,即人力资本是需要专门化时间来建设的;同时,该模型还把人力资本分为社会生产中的一般性、基础性的知识与劳动者个人所特有的技能,即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现有人力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建设时间长短决定了技术进步的速度以及经济增长速度。这样,卢卡斯揭示了人力资本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源。
新增长理论突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单纯论述劳动与资本的局限性,突出智力投资,强调知识外溢、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有意识的劳动分工以及研究和开发,直至将政府作用内生化,从全新的角度论述了经济增长的根源,无疑是增长理论的重大创新。
尽管新增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古典理论的疏漏,合理解释了新古典理论所无法回答的问题,但难免也有不成熟之处,其中最典型的问题便是规模效应问题。根据外部性原理,人口规模越大,有效人力资本的比例就越大,经济增长率也就越高,这一结论显然有悖于事实。像印度这样的人口高密集度国家,并未产生较高的增长率,而西欧一些人口处于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国家也存在着稳步增长的情况。可见,现实中的经济增长并未像新增长理论中的模型描述的那样简单,所以我们要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各种经济问题。
参考文献
[1]左大培.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增长模型[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3).
[2]陆静超.经济增长理论的沿革与创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5).
[3]虞晓红.经济增长理论演进与经济增长模型浅析[j].生产力研究,2005,(2).
[4]张建华.罗默的内生增长论及意义[n].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