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比较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口原理与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相似与不同,在两种人口原理的各自系统阐述以及相互的赞赏和批判中寻找有待讨论和发展之处,以及现存的对两种人口理论的批判。
【关键词】恩格斯 马克思 马尔萨斯 两个生产理论 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对经济学的贡献,尤其是对人口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人口学奠基之作现在依然被学者们所讨论着。而马克思恩格斯对人口问题也有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两个生产理论并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匹配形成了马恩的人口原理。两种人口原理有不同的内容并自成体系,它们之间有相通之处有又相互批判的地方。本文主要对两种人口理论进行梳理并表述自己的观点。
一、两种人口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从历史的维度看,马尔萨斯与马克思恩格斯是处在同一个历史时代,当时整体的社会背景正是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时期。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诞生较马克思恩格斯略早,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了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之间的关系。恩格斯的人口研究开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国际工人运动高涨的年代。
从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英国进行了产业革命,经过近百年的苦战,基本上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工业阶段的转变,奠定了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英国成了“世界工厂”。资本主义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英国的社会面貌,但是却没有改变劳动群众的命运。产业革命使广大的小生产者特别是农民迅速破产,不断流入无产阶级的队伍。
二、两种自成体系的人口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口理论
马恩对人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本著作,提出了物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的划分,即著名的两种生产理论。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最初创立唯物史观时就一贯坚持的思想,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三层基本思想:
第一,历史发展中决定性的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不仅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而且也包括“人类自身的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主要指人们衣食住行所必需的资料以及为生产这种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生产工具的生产;而人类自身的生产主要指人类肉体生命的世代延续,即种的繁衍,也就是血缘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建构与发展。
第二,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制度的制约因素或决定因素。但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两种生产对社会制度的制约作用的程度有所不同。一般说来,愈是远古时代,物质资料的生产力水平愈是低下,人类自身的生产,即血缘和家庭关系对社会制度的制约作用就越大;反之,物质资料的生产力水平愈是提高,人类自身的生产对社会制度的制约作用则愈小。
第三,由原始时代向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的过渡过程表现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而人类自身的生产、即血缘和家庭关系的作用不断弱化的过程。与此相适应,以私有制、阶级对立和国家统治为特征的政治社会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社会制度,人类由无阶级的原始公有制社会进入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
2.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阐述
马尔萨斯被视为现代人口学的奠基人。马尔萨斯曾宣称他的人口学原理不仅对人类,而是对所有物种普适的自然法。在《人口原理》中马尔萨斯提出了“两个公理”、“两个级数”和“两种抑制”。
“两个公理”即是两个前提:“一是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二是两性间的情欲乃至性欲是必然的,并且几乎保持恒常状态。”“两个级数”是说,人口将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物质生活资料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因此,人口过剩和物资匮乏在马尔萨斯看来几乎是必然的,从而也就必然会产生人口贫困以及人口流动等经济社会问题。“两种抑制”是马尔萨斯提出的解决人口问题的两个方法,一是积极的抑制,即通过提高人口死亡率来减少人口数量,如通过战争、饥荒、疾病以及瘟疫等办法达到目的;二是预防的抑制,主要是让人们通过担心自身社会地位下降以及子女抚养成本较高而使自己生活水平下降,从而采取不结婚或者晚婚等等方法达到控制人口的目的。
马尔萨斯认为,人类生存必需食物这是自然规律,人类的情欲必然导致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在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两者不平衡的时候,人口的自然规律要求两者必须保持平衡。这就必然产生一种强大的妨碍来阻止人口增长。这种妨碍就是贫穷与罪恶,表现为失业、疾病.饥荒、瘟疫、暴行、战争等。
三、两种人口理论的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尔萨斯在各自的人口理论中都提出了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和决定因素。但是作为两种独立系统的人口理论在更多的地方有着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作者所代表的阶级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一直站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上,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因此,马恩的人口理论也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取利益。分析相对过剩的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特殊产物,是资产阶级统治下剥削劳动人民的结果。
而马尔萨斯正相反,由于他在其著作中极力地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青睐。他的著作,反映了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的利益和要求,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反对无产阶级;第二,为土地贵族的利益辩护,反对工业资产阶级。《人口原理》一书,马尔萨斯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困阶级的贫困、失业等现象归结为无产阶级自身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生育过多,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关系。
2.原理的主要决定因素不同
尽管马尔萨斯与恩格斯都赞同人类自身的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这两个不同生产的从属关系上,两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1)马恩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两种生产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很难依据当时的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状况来说明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因此恩格斯引入“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一概念,使之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并列,从家庭和血缘关系的角度使唯物史观的一般原理具体化,从而揭示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特殊发展规律。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生产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达到的自己生命的生产,或是通过生育而达到的他人生命的生产,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可以看出马恩对于人口问题的认识和考察区分了人口生产所具有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并且指出人口生产的社会性是处于决定性方面,人口的增长带来消费的增长反过来又刺激生产。
(2)马尔萨斯认为两种生产是互相制约的
人口增长的数量严重受限于生存手段,当生存手段增加后,人口也相应增加;人口压力刺激生产增长,生产增长反过来也刺激人口增长。从长远来看,生产增长不能与人口的增长潜力保持同步,人口数量与供养能力之间必将出现巨大裂痕。
马尔萨斯总结出人口规律有自己的运动状态和方式,运动的周期性是与生活资料的数量是否与人口数量匹配相关联的。当生活资料的数量不能够满足当前人口对食物的要求时,贫穷就悄然产生,这种“积极地抑制”必然提高死亡率从而减少了人口的数量,迫使人口数量适应生活资料的数量。相反,当人口数量很少,而生活资料的数量相对于人口数量十分丰富时,人们不仅有能力保证自身生活水平而且能够很好的抚养子女甚至抚养更多的子女,人口开始由于生活充裕而增加,直到再次被生活资料所限制,一个新的循环又开始了。
四、对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批判
在人口理论发展史上,是马克思最先对马尔萨斯人口论进行了批判斗争,他阐明了危机、失业、贫困等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统治的产物,人口相对过剩本身正表明资本主义社会是发展中必须消除的障碍。
在马恩看来,马尔萨斯所谓人口对生产力造成压力的问题,实际上是生产力对人口的压力。马尔萨斯把生产力低下归咎于过剩的人口,实际上是动荡的资本主义经济造成的后果,危机、失业、贫困等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统治的产物。过剩人口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有不同的性质,从而马克思恩格斯放弃了寻求普遍实用的绝对的人口规律的努力,只是给出了一个特定解,即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
所谓人口规律,即人口与历史的关系绝不是以“人数之多寡为比例”的简单的线性关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口本身不是一个只具有数量关系的抽象,而是有着许多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且受这些联系和关系制约的复杂的复合体。人口数量的增减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人口自身的矛盾运动,取决于作为历史创造者、作为社会的人而存在的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1]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商务印书馆,1992.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
[3]刘家强.人口经济学新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罗纳德•米克.马克思恩格斯论马尔萨斯.三联书店出版社,1957.
[5]王声多.马尔萨斯人口论述评.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