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学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浅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思想

原文作者:肖秀兰

  [提要]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探讨人的生命活动之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本质入手,揭示了这种活动所表现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由此将实践确定为人的本质特征,虽然此篇文章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却是实现伟大哲学变革打造的第一块坚固的基石。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本质思想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8日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第一次初具轮廓的表述,马克思在书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展示了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真实图景,它是马克思当时关于人的本质论述的最初尝试,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的论述
  马克思以实践的目光去看待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本质,因而这是后来形成的以改变世界为主旨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最初表现形态。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劳动或实践出发,研究了人的本质问题。
   (一)劳动或实践是人的类特性。马克思说:人是“类存在物”,“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马克思说:人是“类存在物”,即将人视为自然界中的一个特殊的类,由此将人从自然界中区别出来,从人类的整体即“类”的角度去把握人,并以此为出发点寻找和论证人的本质。那么,人是怎样的“类存在物”呢?马克思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作为一个有生命的类存在物,其类特性就在于这种生命活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的生命活动的有意识是指人具有自我意识,即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有意识;人的生命活动的自由则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有意识性的自然延伸,人因有意识而能够把他自己的生活看作他的对象,可以自觉地调整他的生活,因而这种生命活动是自由的。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劳动的本来意义是人的“生命活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这就是说:劳动是人的类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马克思在劳动中看到了人的自我产生的过程;把人的本质与劳动明确地联系起来,并指出人的这种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有本质的不同。人通过劳动产生了意识,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劳动过程。同时,通过劳动“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马克思反复指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的类存在物”。因此,人之所以为人,首先在于人的劳动性,作为人类的人的存在和本质是由劳动决定的。 [论文网]
   (二)生产、劳动或实践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类生活表现为生产,或者说生产成为人的类生活的本质,那么生产又是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的呢?马克思指出:“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生产也就是劳动,这应当是无疑义的。劳动的现实化指的是劳动借以表现或实现的形式,这一形式就是(劳动的)对象化。马克思说道:“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此,马克思以劳动的产品来反证劳动活动,而劳动产品显然是劳动对自然物体加工的结果,这就建立起了劳动与自然界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劳动的人将自己自由而有意识的生产活动的本质通过劳动凝结于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物体上,使自然物体按照人的愿望而成为人的产品。这样,一方面劳动产品凝结了人的自由而有意识活动的本质力量;另一方面人也获得了自然物体何以成为人的劳动产品的性质和规律。这就是生产、劳动或实践的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这种对象化活动对劳动的人有着双重的意义,即人以自己的本质力量创造着劳动产品,又以自己的本质力量去获取对外界的认识。就前一方面而言,人改变着外部世界;就后一方面而言,人发展着自身的能力。由此可知,如果说生产、劳动和实践是人的本质,那么生产、劳动和实践的实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类本质论述的局限性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劳动是人的本质,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是异化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像费尔巴哈一样也假定人有固定的本质,承认一个理想化的“人的本质”,即“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并由此出发用人的类本质的对象化和异化去说

明社会历史。尽管当时马克思提出问题的着眼点是具体的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的人,但是作为他的理论出发点的异化主体,却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它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马克思虽然把劳动当作人的本质,但被当作人的本质的劳动并不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和社会关系中具体的现实的劳动,而是抽象地理解劳动,是劳动本身。
  其次,在《手稿》中,马克思所说的符合人的类本质的人,既不是工人也不是农民,更不是指奴隶和农奴,而是指摆脱了一切现实关系,因而最终获得了一种理想社会关系的人。
   最后,马克思还用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的扬弃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把社会历史理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过程,即社会历史沿着“人—非人—人”的轨迹而演进的过程,马克思的这个描述显然带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
   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类本质论述的理论价值
  以往人们过分看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把它看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内容,而忽视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甚至把关于类本质的理论当作不成熟的思想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思想对立起来而加以否定。其实,关于人的类本质的理论才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立足于生产劳动去揭示人的类本质及其特点,体现了一种把握人的本性的崭新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诞生。欧洲哲学史上,历来有人道主义的传统,在许多哲学家那里都表现出了对人的问题的关注。黑格尔把人归结为“自我意识”,实际上就是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绝对精神”,把人看作抽象的精神性存在。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思辨哲学,紧紧抓住自然界和人,力图把人看作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看作是类存在,但是他却把人的类本质看作是友谊、爱情、意志和心。在自然性上是具体的,在社会性上仍然是抽象的。尽管他们对人的本质的看法不同,但如果从哲学思维方式上来说,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倒是一致的:都是思维与存在二元立的思维方式。马克思是用劳动来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改造的。他认为,劳动生活是人的类生活、类特征,正是由于劳动,人成为现实的存在物,成为自由的、普遍的、社会的和实践的类存在物。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发现了人的历史本质的运动和现实社会历史的运动。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为理解人的真实生成本源以及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真实基础,特别是把握人的两重性本质,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认为,人的本质的根源不在某种绝对的精神存在,也不在外部自然界,而是存在于人自身,人的实践活动才是人的真实的生成本源。实践、生产生活是人的生命活动、人的类生活,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正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真实基础。所以,无论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还是对整个人类历史运动的认识,都应该紧紧地抓住人的现实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把握。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也为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按照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理论,人与自然既非两极对立的关系,也非直接同一的关系,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既否定自然,又重新实现人与自然统一的关系。人的诞生,是以自然为基础的,但又是以超越自然的限制、否定自然的界限为条件的。否则,不突破自然的界限,人也无法从自然界提升为人。不仅人在历史中生成,自然界也在历史中生成,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与纯粹客观的自然对象的关系,而是与自己所生产和创造的自然对象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新的理论视角和思维方式,这就是实践的思维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谢丽娜.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
  [2]曹国圣.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的本质思想的再认识[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4.21.
  [3]张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浅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4.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浅析碳纤维复合材料超低温环境力学性能研究
    浅析服装模特工作状态中的形象设计艺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管式空预器漏风原因浅析及解…
    浅析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
    浅析孔子学院对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浅析新型社区群众文化在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
    浅析建筑节能与建筑节能设计
    浅析“食盐原理”与初中物理教学
    浅析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
    浅析中国网络音乐
    浅析老人居住环境户外景观空间之“无障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