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林香、周大鸣
早在1989年1月,广东历史学会曾组织一次“历史学、人类学与家庭演变”的讨论会,期间英国剑桥大学的杰克·顾迪教授发表了一个演讲。他指出:“不应过分强调某一社会组织在某一时代所表现的特点,否则就会忽视历史的因素。”历史的连续性在特定的区域内更容易表现出地方性。
目前对家族企业的研究,多局限于一地,由一地推而广之,提出更大的理论。这是一种理论常识。地域文化相对性是不争的事实,重视地域文化也就是重视了家族企业生存的社会背景,从而进一步清晰地了解家族企业在某一地区的类型和模式。
潮商、晋商、徽商等等,这些称呼,实际上不仅仅是指商人的来源地,而是指特定的地域文化群体。从地域文化的视角下出发研究家族企业会使得研究范围和研究概念更加严谨。地域文化会影响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及文化基础。
潮汕家族企业的地域特征
广东有三大民系,广府、潮汕、客家。潮州、汕头、汕尾等东部沿海地区被称为潮汕地区。潮汕地区的文化,既强调个人的开拓精神,又强调家庭和宗族的观念,同时又有浓厚的民间宗教的影子。
潮州因地缘之故,潮人的工商意识浓厚,擅于贸易,历来不乏飘洋过海之人。俗语有说,本地一个潮汕人,海外一个潮汕人,且每每往来密切。潮汕地区深受海洋文化的影响。潮州地区的家族企业,是大陆私营企业和海外华人企业之间的一个连接点。潮汕企业兼具大陆和海外两地家族企业的特点,同时又有自身特色。在潮汕地区,家庭式手工作坊遍布各地,中间间杂一些大的家族企业。在海外也不乏潮汕企业,这些企业的业主被称为“潮商”。可以说,潮商的概念超越了单纯的地理边界的限制,包含了特定地域文化概念,所以潮商即使离开了潮汕,也仍被称为“潮商”。
潮州地区有较为浓厚的民间信仰氛围,企业多供奉神像,即使是商号的命名和运作也都要讨吉利讨意头。从商号的命名来看,多取吉祥字,以求“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潮州有一首顺口溜,汇编了常用的几十个吉祥字:“兴隆顺成发,和合广丰昌。宏茂仁义泰,吉利胜高强。长盛裕生福,安康集瑞祥。财厚孚德业,诚信定永彰。”另有一部分以家姓为商号名,如吴、佘、余等,折射了这类商号的家族色彩。其他如云合系列,也颇有家族同源联合或分流的味道。
家族式的混合管理模式
潮州枫溪的陶瓷企业大抵是一种个体成分的企业,也绝大部分都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但现在所谓的“家族式管理”已经逐渐变得宽广一些了。一般情况下,小型企业完全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而在非小型企业中,则既保留着家族式管理,也引入了一些现代管理手段。大型陶瓷企业家族管理模式表面上看虽然已经越来越被淡化,但实际上,一些已建立了董事会的陶瓷企业,却依然有深厚的家族色彩。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枫溪几个比较大型的陶瓷企业中,除了管理层面的家族化外,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也逐渐显现,如在长城集团,除总经理、董事长由家族的人担任外,从副总经理至下面各级管理人员全部都是雇佣的,不少管理者还是外省户籍:如长城集团的副总任锋来自东北,已在集团工作了10多年;总工程师则来自唐山。
整个潮州近90%的陶瓷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引进了一些现代的企业管理手段,企业管理方式已经由单纯家族化管理模式发展为引进现代化企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企业正在向混合式经营管理转变。当地人认为,这种混合式经营是家族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经途径,特别是对中型规模的家族企业而言,混合性管理更具操作性和适应性。这种管理模式,对企业中的家族成员,有一定的约束性。首先,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有一视同仁的规则约束效应,若个别企业主的亲戚以亲属名义违反企业的规定,则管理制度很难建立;其次,企业的产权和管理权虽然明晰,但只适用于职业经理人。如果高层管理者能力异常出众,那么他们有可能因得不到企业所有权的增值而离开并创建属于自己的企业;第三,家族成员的能力不一定适合担任企业中的重要职务,如财务主管。企业主在能力和身份之间,如何衡量,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存续。
对于形式上建立董事会的现代枫溪陶瓷企业,依然保持浓厚的家族式管理色彩。企业主要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是家族成员,直接参与管理。多数企业形式上有董事会,实际上并不行使现代企业的董事会职能。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所长邱伟志认为:“大的陶瓷企业在注册的时候,都纷纷改成了股份制。从资料上看,他们是有董事会,但实际上还是以家族式的决策为主。家族成员不只控制董事会,甚至也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资产在家族中代代相传,这个对企业反而有好处,因为产权比较明晰,而且容易做长。”
企业经营中男性亲属的互斥性
正如费正清所言,社会单元是家庭而不是个人,家族是自成一体的小天地,是当地政治生活负责的成份,是个微型的邦国。枫溪也是如此,陶瓷企业的经营并非个人,而是一个个的核心家庭,血缘继承是家族企业传承中最为常见的模式。大抵而言,枫溪甚至整个潮汕地区,家族企业的负责人,都会将自己的儿子作为企业的领导人来加以培养,未有听闻哪家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或以有能力的非直系亲属作为企业接班人的培养对象。
当男性继嗣群成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内部的兄弟之争就会普遍存在。在枫溪,随着家族规模的扩大,儿子们成长起来之后,分家独立,极少出现联合家庭。家族企业中虽有一些是兄弟联合经营的,但也不是以联合家庭的形式出现,而是分家后的合作,这种合作缺乏稳定性。中国的传统文化虽极重亲情,兄弟之间也讲究手足情深,但毕竟是各有各的手足。血缘之亲,可以是合作之基,也可以是纷争之源。血浓于水,也冷酷于水,是故有谓“冷血”。潮州俗谚也称“潮州没有亲兄弟”。
“潮州没有亲兄弟”这一说法,虽感冷漠,但也值得赞赏。诚如费孝通先生早年所说:“亲属不管怎样亲密,终究还是体外之己;虽说痛痒相关,事实上痛痒是走不出皮肤的。如果要维持这种亲密团体中的亲密,不成为‘不是冤家不碰头’,也必需避免太重叠的人情。”枫溪人在家族企业中所表现出来的男性亲属互斥性的这一面,实际上也可能增加了他们的契合度。这些确实有点吊诡,即通过疏散来回归亲密,很像刺猬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来生活在群体的温暖之中。往更广阔的地方看,“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的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于是‘当面算清’的需要也增加了。”枫溪陶瓷家族企业正是在这种血缘之外发展并壮大起来。 [论文网]
家族企业发展中的分化性
在枫溪,甚至整个潮州地区,民营企业濒于分化。按理说,潮汕地区宗族祠堂、善堂众多,熟人社会中密布的亲属关系网络会使得潮汕的家族企业成为大型甚至超大型的企业,但实际上,大型企业在潮汕地区很少有。
笔者2009年调查时,发现在25平方公里的枫溪,工商局有登记的企业近600家,个体工商户近5000家。这5000家个体工商户属于陶瓷类配套产业链,卖瓷泥、做磨具、做化工颜料、做色釉、花纸、工具杂物等等,大多数是家庭作坊,他们自己采购、自己生产,再卖给其他工厂或企业,形成一个完
整的产业链。这种小规模的家庭企业,经营场地小,资金规模小,经营成本小,相对于大企业的种种压力,显得游刃有余,是一种极具生命力和灵活、适应性强的企业形式。
分化的另一特征表现在枫溪虽然多是家族企业,但兄弟之间长久合作的例子极其少见。在田野期间,笔者看到或听到很多原来由兄弟、朋友、同学合作的陶瓷企业,后来纷纷拆开。只要有条件,当地人都热衷于创办属于自己的企业。这种分化存在的形式,既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也是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
枫溪长美的手拉壶工艺师邱贵斌介绍说:民福化工颜料厂的邱耀秋,他以前曾经在长美街道办当过主任,后来调去做镇办企业的负责人。改革开放以后他带着家里人办了个化工颜料厂,现在做得很大了。他的四个子女就各自办了四个企业,一个做卫生洁具、一个做颜料、一个做色釉,还有一个做花纸。都做得挺好的。我们这个地方,兄弟姐妹一般都是分开来做的,因为都分了家,合在一起做有时候会很麻烦,分开来做赚了赔了都一目了然。
枫溪的章先生也举了一些例子:cc公司的老板,原来他是在岳父工厂工作,后来吸引了他岳父的主要客户资源,自立门户;sf厂老板在2008年的时候,也和他的哥哥拆开了,现在各做各的陶瓷厂;yy公司原来是姐姐、姐夫和弟弟一起做,后来弟弟也出来了,自己又成立了一个公司;sx厂老板的大女婿前几年也出来自己干,岳父资助了他七百万。
现在枫溪只有四通集团能维持兄弟合作模式。据说四通集团的老父亲蔡瑞义教育子女很严,几个儿子都很听话,这才能维系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诚如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业有自己实在的逻辑或游戏规则,小企业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管理效率的最大化。枫溪接近六千家的手工作坊,妇女、儿童都成为劳动的成员,为企业创造利润和价值。在大规模的企业中,老幼妇孺很难成为具有市场劳动力价值的工作人员。家庭价值和家庭利润的最大化使得潮汕的小企业具有较强的存在合理性。成就一地经济繁荣的商人,有着独特的精神品格和理性头脑。
地域文化对潮汕企业的影响
从唐宋时代开始,枫溪地区的陶瓷开始走上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和世界各地。近二三十年来,潮汕地区的陶瓷企业开始恢复往日的辉煌,陶瓷业形成了由上至下的产业链,并形成产业集群。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使得陶瓷企业彼此依存,很难进行迁移。潮汕陶瓷企业形成在特定地域的“扎根性”。
潮汕地区的家族企业与所在的村落互动频繁。每年企业都要参加村落的游神祭祖活动。祭祀祖先神和村落神灵是每个村民必做的事项,而企业家则通常要比普通人捐助更多的香油钱,以此体现个人所在的家庭对神的虔诚,期待冥冥之中神保佑生意顺利和家庭安康。企业家更乐于在村落的公共事业方面进行捐助,比如修路、助学、修建祠堂。通过这些互动活动,企业在村落当中并不是一块“飞地”。企业家和企业的雇佣工人通过村落的公共活动增强彼此联系,对村落形成认同和地缘血缘复合的凝聚力。
亲属关系是减低企业交易成本的有效方式。对商业而言,“时间就是金钱”,市场的机会是很重要的。彼此了解,就可以省去合作上的繁琐手续,借贷、交易都更多地依赖关系的熟络与相互之间的信任。对于招工难的小作坊,亲戚优先过来帮工则是不错的选择,虽然亲戚的技术不一定是一流的,但是管理成本的降低也成就了生产结果的高效率。
男性继嗣群中亲属关系的互斥性在潮汕地区的企业经营中表现的较为突出。潮汕的陶瓷企业在规模稍微扩大后便以核心家庭为中心进行分化。陶瓷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尤其是家用陶瓷以手工为主,规范化的机械自动生产流程并不完全适用这个行业。小企业更加灵活,能快速的适应市场的需求,调整产品生产方向。而且对于手工艺传承者来说,小规模的企业或家庭作坊则是更好的模式,更有利于手艺的排他性传承。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潮汕地区的中小企业的赋税更低,利润率相对更高。陶瓷行业进入瓶颈并不高,生产较低技术含量的陶瓷产品仍具有一定的市场,企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所以,在掌握一定的技术后创立自己的企业成为更加普遍的一种现象。这为潮汕地区的陶瓷企业以核心家庭为主的管理模式提供了客观可能性。从家庭生产利益的角度讲,核心家庭的家庭企业是非常有生命活力和存在价值的。可以说,潮汕枫溪地区的陶瓷企业以企业分裂的方式实现了家庭成员各自家族事业的延续。
大型家族企业的出现主要依赖于联合家庭中的父亲具有较高的家长权威,子女各有所长,在随后的事业发展中能够有较强的互补性。而这种较大型的家族企业的存在目的不再是为了家庭的生存,不以家业的延续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家业的发展扩大为主。大型家庭企业通过股份制,对家庭利益做出部分让渡,同时从一线的管理层退出,以资本控制为主,采用股份制的方式实现家族式管理。在所有权的层面上控制企业,在管理层面引用现代的管理技术,聘请外人和能人,形成混合式的家族式管理方式是潮汕地区陶瓷企业的特征。
保守低调与爱拼、敢闯、外向冒险等精神共同复合在潮汕人身上,不断向外发展。潮汕地区的商人对政治有敏锐的触角,能够随时捕捉政治可能带来的契机;他们抵触商业信贷,更倾向于使用民间信贷。机会主义者存在于个别的角落,更多的潮汕商人诚信、保守、低调、冒险,他们成就了商业的传奇,也带来了家业的兴旺与持续。
一定的地域,具有一定的文化。在特定地域之内,潮汕的家族企业遵循历史的脉络,成就了潮汕家族企业的特色。文化传统与商业利益、家庭利益的考虑共同塑造了潮汕枫溪地区家族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